朱見深不再為傳奉制度背鍋,這鍋再也不背了

事先宣告,此文章為原創,請大家支援原創。

談到明憲宗朱見深,大家聊的最多的不是成化犁廷以及朱見深的那些軍事成就,大家最注意的反而是細枝末節的傳奉官制度。成化朝,如果有了解的網友們會知道朱見深屬實是個牛逼人物,成化朝取得了很多不俗的成就,這些取得的成就雖然比不了朱元璋、朱棣,但我個人認為朱見深在大明皇帝中應該是第三牛逼的存在。仔細瞭解過明史的人都知道朱見深是實打實的鷹派,屬於那種能動手絕對不跟你多說一句話的狠人物,所以在朱見深執政期間內,沒人敢跟朱見深扎刺,成化朝也由此是大明最繁榮的時期之一。朱見深如此厲害,為何後人對他評價不高?最主要的就是朱見深的成化犁廷搞的滿清差點滅族了,這導致滿清上臺後一直在刻意的詆譭朱見深,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拿傳奉制度來掩蓋朱見深所取得的那些成就。既然有人拿傳奉制度來專門的刻意詆譭朱見深,那我們就來研究研究傳奉制度的歷史,我們看看傳奉制度到底是不是朱見深的專屬產物。

朱見深不再為傳奉制度背鍋,這鍋再也不背了

朱見深

咱們先了解一下“傳奉”到底是什麼。傳奉制度說白了就是不透過對文武官員有任免權的吏部和兵部,直接用太監傳奉聖旨的方式來直接任免或升遷官員。傳奉官是從成化朝才有了一個正式的稱呼。這句很有學問,換個思路來理解就是成化朝以前就有“傳奉”制度,但沒有一個特定的名稱。成化朝以前就有傳奉制度?這是真的,一點都沒瞎編。成化朝以前,“親擢”、“特簡”、“特旨”、“上裁”都是傳奉制度的前身,嚴格意義來說,成化朝的傳奉制度放在以前可以稱之為“親擢”制度、“特簡”制度、“特旨”制度、“上裁”制度,到了成化朝才被正式稱之為“傳奉”制度,也就是官方的說法。由此可見,在朱見深之前,大明就已經有了不透過吏部和兵部,直接以皇帝的意志或聖旨來決定官員的黜陟、去留,賞賜,罷免等。

為什麼傳奉制度在朱見深之前就有?道理很簡單,在封建時代,對官員的任免權是皇權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明朝,有官員任免權的是吏部和兵部,相對應的是文官和武官。在六部制度逐步完善後,皇帝的任免權也要透過吏部和兵部來實現。皇權要透過外廷來實現,這實在體現不出明朝皇帝的權威,也展現不出明朝皇權的高度集中。不管在朱見深之前還是在朱見深之後,這些大明皇帝都有著極大的權利慾,他們肯定不甘心皇權最重要的一部分官員任免權被外人所掌控,所以在朱見深之前,大明就已經有了“傳奉”制度,透過皇帝自己的意志或聖旨來升遷,罷免官員,這毫無疑問能完美展現出皇權的強大性。封建時代的官員任免權放到現代基本上就是人事局和組織部的結合體,我們也都該知道人事局和組織部的重要性。財政大權,軍權,人事權自古以來就是最重要的三項權利,只要封建皇帝掌握了這三項大權,那就沒有人可以撼動皇帝的地位。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官員的銓選制度並不完善,所以朱元璋也搞過傳奉制度,傳奉制度在明初是非常常見的。大官靠傳奉,中官靠吏部銓選,這就是明初的行情。在明初,傳奉制度甚至是合法的,明初在當時制定了最適合當下的官員任免制度,明初規定通政司、尚寶司、翰林院、光祿寺等近侍官員以及監察御史、太醫院、欽天監等不是常選的官員,這些官職的任滿黜陟皆取自皇帝的個人意志,也就是皇帝自己就可以決定這些人的命運與前途,根本不用透過吏部。

朱見深不再為傳奉制度背鍋,這鍋再也不背了

朱元璋

朱元璋之後,朱允炆、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都搞傳奉制度,朱祁鎮也玩傳奉,但朱祁鎮是沖齡即位,大權都基本掌握在三楊手裡,這就導致傳奉制度從朱祁鎮時期就開始減弱,畢竟一群老江湖不可能讓一個小孩子牢牢把持著人事權。忠心大明是一回事兒,但忠心之外,也不耽誤老江湖為文官集團謀點“福利”,說到底,這還是封建文人的特性。

從朱瞻基開始,文官集團為了傳奉制度鬧了不少事,就跟文官集團鬧朱見深一樣。文官集團覺得官員任免權越過自己由皇帝自己直接決定實在是太削弱自己的實力了,所以他們就對朱瞻基施加壓力。歷史記載的朱瞻基很猛,但這個猛是針對其他方面的,對於文官集團,朱瞻基還是太過於聽信他們的了。在文官集團的折騰下,宣德朝出現了保舉制度、會舉制度、吏部選授制度,這三樣制度說白了就是文官集團利用這些來打壓傳奉制度,在傳統的吏部、兵部人事權之外,文官集團也有了屬於自己的傳奉制度,皇帝可以用這三項新制度,文官集團也可以用,嚴格意義來說還是文官集團佔便宜佔的多。雖然這三項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壓了傳奉制度,但卻不能徹底取代。為什麼?因為傳奉制度是皇帝親自任命的,很多人都把此當成一種榮耀。想想也是,同樣的一個官職,組織上選你當和皇帝親自下令讓你當,這絕對是兩個概念。皇帝親選的,誰都要給面子,誰都會覺得此人跟皇帝關係匪淺。

說了這麼多,核心內容已經全講完了,那就是在朱見深之前,大明就已經有傳奉制度了,甚至玩的比朱見深還花花,所以我們別再冤枉朱見深了,他只不過是按照老祖宗的路子走。如果你們還拿傳奉制度來噴朱見深,那絕對是一個錯誤的理解。越過大明朝,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我們會發現別的朝代也有傳奉制度。完善的六部機制是從隋朝開始建立的,我們就從隋朝算起,唐代的“墨敕斜封”是傳奉制度,宋朝的“內降”也是傳奉制度。從有了完善的六部機制後,老朱家不是第一個玩傳奉制度的,在明朝以前,傳奉制度就已經被老前輩們玩的得心應手、信手拈來。明朝的很多典章制度都是以唐宋為模板,傳奉制度也肯定是模板之一,畢竟對於皇帝個人來說,傳奉制度屬實好用,最關鍵的是讓皇帝有面子,能體驗到皇權的快感。如果當皇帝沒快感,那歷史上那些狠人也不會拼了老命的去打江山。

朱見深不再為傳奉制度背鍋,這鍋再也不背了

楊堅

朱見深,最被低估的封建皇帝。多瞭解歷史,我們會愛上朱見深。我已經證實了傳奉制度不是朱見深的專屬產物,有些人就不必拿傳奉制度來繼續黑朱見深了;愛上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也是很多人的吐槽點,如果這個可以拿來黑朱見深,那娛樂圈的男明星們就請你們先噴一噴,朱見深再怎麼說也沒當個濫情的海王;朱見深用汪直也被噴,我感覺這根本就不是槽點。錦衣衛是朱元璋建立的,東廠是朱棣建立的,朱見深是搞了個西廠,但朱見深也不是這一制度的創始者,他只不過是按照老祖宗的套路在走。還有,等你們足夠了解汪直後,再來評價汪直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最關鍵的一點,如果你是皇帝,你也會搞錦衣衛,東廠,西廠之類的制度,別問為什麼,問就是太幼稚。

總結一下吧!多研究研究朱見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