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遺事44:大臣捧著龍袍勸太子即位,可他卻哭著推讓給弟弟們

江南遺事44:大臣捧著龍袍勸太子即位,可他卻哭著推讓給弟弟們

李昪毫無預兆地死了,太子李璟猝不及防,腦子一片空白,一時之間竟不知道該怎麼辦。

李璟的窘迫還表現在,老爹去世十幾天後依然沒有宣佈即位,朝野上下議論紛紛。

按照慣例,嗣君一般都是在先帝的靈柩前即位,遣使佈告天下。而如今李璟遲遲不肯即位,急壞了百官。古人云“國不可一日無君”,更何況這已經十幾天無君了。

群臣紛紛上表勸進,李璟的反應是推辭不受。他甚至哭著要將皇位讓給弟弟們,很顯然李璟完全沒有做好當皇帝的準備。

奉化節度使周宗急了,捧著龍袍追著李璟進諫:

“先帝把江山社稷交給陛下,責任重大,陛下怎麼能拘泥於這些小節呢?”(大行付陛下神器之重,豈得固守小節。)

李璟這才扭扭捏捏地宣佈三月登基,改元保大元年。

古代老皇帝死後一般都是第二年才使用新年號,以示對先帝的尊敬。按慣例都是改明年為某某元年,今年剩下的時間繼續使用先帝的年號,用到年底過了年才改用新年號。

當年就立即使用新年號的情況很罕見,這樣做就會導致一年內出現兩個年號,既對先帝不敬又容易引發紀年混亂。

而李璟偏偏就選擇了當年改元,立即使用新年號保大,這一舉動在朝野激起了軒然大波。一些老儒生和負責禮儀的官員心裡非常不滿,私下裡議論紛紛,史書用了四個字評價:“識者非之”

明白事理的人都覺得這樣做不合適。

當時就有人上書提出了反對意見,太常博士韓熙載上奏說:“隔年改元是自古以來的制度,如果不遵守制度,陛下又如何教化天下百姓呢?”

李璟也覺得韓熙載的話很有道理,可當時改元的詔書已經下發了,只能將錯就錯了。

開局就搞了這麼一出,讓李璟在百官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這還沒完,等李璟即位後的所作所為更是令人大跌眼鏡。

江南遺事44:大臣捧著龍袍勸太子即位,可他卻哭著推讓給弟弟們

新君即位自然要大肆封賞一番,李璟下詔文武百官全部進階二級,三軍將士也都有賞賜。普通老百姓也得到了免除賦稅的恩惠,又給孤寡老人送去米麵和衣服,確實是普天同慶,人人有份。

又尊宋皇后為皇太后,立太子妃鍾氏為皇后,以鎮南軍節度使宋齊丘為太保兼中書令,奉化軍節度使周宗為侍中。

李昪在位時勤政愛民,選賢任能,朝中大臣多是能臣幹吏,政治風氣非常清明。等李璟一上臺,全部推翻重來,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帝上臺自然優先選用自己的心腹了。

李璟的心腹都是些什麼人呢?

馮延巳(譏諷李昪是鄉巴佬那位)、馮延魯、陳覺、魏岑和查文徽,這五個人都是李璟即位後重用的心腹之臣。

這些人在當時聲名狼藉,被人戲稱為“五鬼”。一些正直的大臣屢次上書指出不能重用這幾個人,可惜李璟壓根就聽不進去。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一看這架勢就明白李璟這小子不好好讀書,諸葛亮《出師表》裡那麼苦口婆心地諄諄教導,他愣是沒聽進去。

李璟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文藝皇帝,他和兒子李煜並稱“二李”,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一席之地。

江南遺事44:大臣捧著龍袍勸太子即位,可他卻哭著推讓給弟弟們

他們父子倆的作品後來編纂成《南唐二主詞》,其藝術成就千百年來仍閃耀著不朽的光芒。但要論治國,李璟真是門外漢,水平也就是業餘愛好者的水準。

李璟對文學創作那真是全身心投入,朝政反而成了兼職,到後來連兼職都覺得厭煩,天天上朝處理政務這得浪費多少創作詩詞的寶貴時間啊。

思來想去,李璟索性做起了甩手掌櫃,將弟弟李景遂封為齊王,拜諸道兵馬大元帥、太尉、中書令,調進朝廷主持日常政務。

另一個弟弟燕王李景達也被封為副元帥。百官中只允許陳覺、查文徽二人進宮奏事,其他大臣如果沒有皇帝的召見,不得進宮見駕。

這樣一來,文武百官坐不住了,皇帝這是要搞事情的節奏呀。

註釋:

出自陸游《南唐書·元宗本紀》

見馬令《南唐書》“逾年改元,古之制也。事不師古,弗不可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