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燾:孤獨的先行者

"宋人議論未定,兵已渡河",諷刺的是北宋決策者在外敵入侵時的舉棋不定。清廷被"船堅炮利"的英軍打敗20年後,慈禧才決心選派郭嵩燾前往英 法一探究竟,看看這些紅頭髮 藍眼睛 "雙腿不會打彎"的"怪物"到底是何方神聖!

郭嵩燾(1818一1891),湖南湘陰人,晚清進士,幫助曾國藩建立湘軍,曾任廣東巡撫,中國首位駐外公使。

郭嵩燾:孤獨的先行者

他18歲考中秀才,翌年進入嶽麓書院學習,與曾國藩、劉蓉等切蹉學問,砥礪氣節,成為志同道合的摯友,在那個千年不遇的變局中,這批湖湘子弟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

1838年北京會試,曾國藩考中進士,他卻落榜。1840年再考仍未中,失意中到杭州給浙江學政當幕僚。當時正值鴉片戰爭爆發,他親見大清海防盡失於英軍的炮艦威力,震撼的捱打慘景深刻於他的腦海,終於第五次會試考中進士,正式進入仕途。

1852年底,太平軍攻打長沙,攻克武昌,形勢危急。咸豐帝飭令丁憂在藉的曾國藩興辦團練。曾氏數辭不允,郭嵩燾三登其門以說之,曾氏終為所動創辦湘軍,遂聘郭嵩燾於幕中出謀劃策募捐籌餉。在上海活動期間,郭蒿燾常與西方人打交道,中西方的巨大差異使他的思想受到很大震動。為了開啟中西溝通渠道,郭蒿燾奏請朝廷設立了通譯學堂,教授外語和西學。

由朝廷重臣肅順的舉薦,1859年郭嵩燾受咸豐帝派遣,隨僧格林到天津前線幫助防務。在去山東沿海檢查稅收籌措軍餉期間,他"不住公館,不受宴請",使地方尷ga不滿。他認真稽查,發現從各級官員到普通差役幾乎無人不貪,稅外勒索競超正稅四倍之多!他立即多措並舉堵塞漏洞並設局抽釐,既查辦了一批貪官,又增加了政府稅收。他單純的認為只要嚴於律己一心為國便可冰心可鑑,結果被蠻橫的僧格林沁以方法不當激起民變為由彈劾,郭氏被迫離開山東,自嘆"忍苦耐勞,盡成一夢"。返京途中他備受冷落,與來時的前呼後擁隆重歡迎恰成鮮明對照,冰炭兩重天的感受使他倍嘗人間的世態炎涼。他不一定明白:整個官場已從根部爛透,他的灰頭土臉敗下陣來,原因不止是方法上的問題,更是與大清官場腐朽的潛規則衝突的結果。

1863年,赴廣東任巡撫,途經安慶順道看望老上級曾國藩。一番深談,老辣的曾氏臨別之際撰對聯一幅贈之:

好人半自苦中來 莫貪便宜;

世事皆因忙裡錯 且更從容

郭嵩燾:孤獨的先行者

滿滿的語重心長,郭嵩燾並未真正理解,儘管在粵政績突出,但因督撫交惡和粵紳詆譭而再次鎩羽而歸。

1875年初,經軍機大臣文祥舉薦,郭嵩燾進入總理衙門做洋務工作。這時清廷正籌議興辦洋務方略,郭氏慨然命筆,結合以往與洋人打交道的閱歷將自己興辦洋務的思考寫成《條陳海防事宜》上奏。他認為:列強集於中國,國家應順應時勢學習西方以自強。他並不贊成"船堅炮利"是西方取勝的主因,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技"僅是西方的"末枝",中國不論是防禦還是進攻的戰備努力都無補時局。要想扭轉被動的局面,只有富國強兵;要想富國強兵,就要借鑑西方的觀念,建立現代人才教育體系,來發展中國的工商業。他的奏章境界高格局大,比魏源 張之洞等士大夫的視野更加高遠。郭氏由此名噪朝野。恰在此時,雲南發生"馬嘉理案",清廷便選派了既懂儒學又通洋務的郭蒿燾赴英協調,加授他為出使英法大臣,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駐外使節。

郭嵩燾:孤獨的先行者

郭嵩燾率副使劉錫鴻等30餘人啟程赴英法後,為屬下安排了兩項任務:一是用心學習東道國好的東西為祖國服務;二是千方百計維護好中國與駐在國的和平關係。他將沿途所見所思匯成著名的《使西紀程》,以及西方富強之道和中肯建議形成材料向祖國彙報。不曾想,此書在總理衙門剛一刊行,便招來保守勢力的海浪般的口誅筆伐,連他的朋友王愷運也認為"湖南人至恥與為伍"!

觀念的陳舊有時比愚蠢還可悲。郭氏的外交活動,更為團隊內鬥所掣肘。他的副手劉錫鴻暗中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不斷向清政府打小報告。如有次參觀炮臺,天氣驟變,陪同的一位英國人將自己的大衣披在郭氏身上。劑錫鴻認為"即令凍死,亦不當披"。當巴西國王訪英時,郭氏應邀參加巴西使館舉行的茶會。巴西國王入場時,郭氏隨大家一同起立致意。這本是最起碼的禮節,但劉副使認為"堂堂天朝,何至為小國國主致敬!"諸如此類,二人關係由此勢同水火,顢頇的清廷將二人同時調回。忿怒的郭嵩燾徑返湖南故鄉,主講城南書院 。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又在一片懷疑的目光下繼任。郭嵩燾處江湖之遠仍未敢忘懷國憂,與朋友研判形勢,著書立說。於1891年病逝,享年73歲。

郭嵩燾是一位具有國際眼光的先行者,他將國內政局放進國際的大格局裡思考祖國的前途命運,見解遠超中國同時代的傳統士大夫;他又是一個書生氣十足的理想主義者,至清至潔的品格和至剛至直的個性,為周圍黑暗的社會環境所不容。在國家蒙羞、人民蒙難的時代,他毅然拓荒牛般地克服重重阻力作功一一艱難地探索救國的道路,儘管四處碰壁人生悲涼,然而他那超越時代的思想如同閃電劃破晚清至暗的夜幕。郭公的人生比之曾 左 李 張四大名臣算不上成功,但同樣應當得到後人的尊重!

"流傳百代千齡後,

定識人間有此人!"

一一這是郭氏自評詩,充滿了執著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