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24座帝王陵、成千上萬墓穴群,北邙山為何成“大型墳場”?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古代無數文人墨客把蘇杭比作人間天堂並非虛言,寧靜的西湖湖畔楊柳依依,姑蘇城外的小船隨波盪漾,年邁時如果能來到蘇杭安享晚年,定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生前要在好地方享受好風光,死後自然也不能委屈,古代帝王去世後都會不約而同的把自己葬在

北邙

,也就是今天的洛陽北部,為何此地會成為

古代帝王青睞的墓地

出土24座帝王陵、成千上萬墓穴群,北邙山為何成“大型墳場”?

邙山

陵墓群

北邙取名自河南洛陽北部的一座山脈——北邙山,平均

海拔不高

,最高的山峰只有300多米,位於黃河南部,屬於

秦嶺山脈

的一條分支,呈東西走向綿延數百里。

在歷史的長河中,該山似乎並沒有什麼名氣,而這個被後世譽為“

中國最大古代帝王墓陵群

”的地方,在1905年才被世人發現其中的奧秘。

當時的清政府正在修建一條洛陽到潼關的鐵路,而在施工人員修建到北邙山路段的時候,他們挖到了一些

不尋常的東西

,在經過考古專家隊的分析之後,這個

巨大的墓穴群

才真正的呈現於世人。那北邙山腳下到底有多少皇室貴胄的古墓呢?

由於科考的技術有限,所以直到2002年,以北邙山周圍的墓穴群為主的考古研究才正式拉開帷幕。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夜以繼日的

挖掘和勘測

,一個預計總數量超過十萬的古代墓穴群逐漸的浮出水面,這樣數量龐大的陵墓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根據專家團隊分析,這在中國還是首例。

出土24座帝王陵、成千上萬墓穴群,北邙山為何成“大型墳場”?

當人們行走在邙山公路時,或許這腳下

每踩過的一方土地,就有古代英魂的亡靈

在這成千上萬的陵墓當中,以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帝王的陵墓一共達24座,最早的朝代是

東周

時期,最晚的可達

後唐時代

在這24座墓穴中,葬有哪些名人呢?我們可以來按照時間順序劃分為4段,首先

東漢陵區

有著名的漢武帝劉秀、漢順帝劉保等,曹魏陵區有魏文帝曹丕,西晉陵區有司馬家族,包括晉宣帝司馬懿,晉文帝司馬昭和晉武帝司馬炎等,北魏陵區有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等。

除去帝王的陵墓,那知名的將相王侯就更多了,有秦相呂不韋、漢武陽侯秦檜以及唐朝宰相狄仁傑等等。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麼多的帝王世家和當朝文武百官,紛紛不約而同的將自己的墳墓安置在這不那麼有名的北邙山下呢?

出土24座帝王陵、成千上萬墓穴群,北邙山為何成“大型墳場”?

難道該山真有相傳的那樣神奇,是一塊

風水寶地

嗎?其實不然,

這裡面主要有三大原因

,使該地得到了歷朝歷代的親睞。

地理環境優越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地理原因,北邙山地處

中原地帶

,由於中原地區的土質結構適合修建陵墓,所以成為很多帝王臨死前優先考慮的因素之一。

一塊適合埋葬棺材的土地需要滿足四大條件,首先是土層厚,厚厚的土質有利於棺材順利的下葬,以及方便僕人挖穴。

其次是

水位低

,古代人的防腐技術並不是很發達,如果水位較高會容易土質疏鬆和潮溼,這樣棺材內的屍體就會容易腐爛變質。

第三點是

環境乾燥

,這樣可以大機率杜絕昆蟲和螞蟻等小動物的侵入,同時乾燥的環境可以有效降低細菌的滋生。

出土24座帝王陵、成千上萬墓穴群,北邙山為何成“大型墳場”?

最後是

地形平穩

,這樣有利於棺材的擺放平穩,不容易傾斜和美觀。除了以上四點,

北邙山

的地形優勢也是得天獨厚的。秦嶺靠近黃河一帶地勢較平緩,最高的一處也才300餘米,沒有桂林山水的那種高山林立,也沒有云貴高原的那般溝壑縱橫。

天然形成的

中間高四周低

的地勢,為宮廷內的陵墓選址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再加上黃土高原地區的土質屬於黃土,土層非常深厚,

粘性很強、質地牢固堅硬、密度大且緊實不鬆散

,以及這裡一年四季的降水量並不大,氣候比較乾燥炎熱,泥土不會潮溼或滲水,所以綜合考慮來說,這裡成為古代帝王的青睞似乎是毋庸置疑的。

歷史和就近因素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歷史因素,北

邙山

地處洛陽以北,而試想一下古洛陽的地位就可以明白其中的奧秘。洛陽古稱雒陽、神都,和長安齊名,是歷朝歷代的古都,從東周開始一直到唐朝時期,一共有十三個帝王將首都選在了洛陽城,所以這個

毗鄰千年帝都

的山脈,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很多皇親貴胄安葬亡魂的地方。

出土24座帝王陵、成千上萬墓穴群,北邙山為何成“大型墳場”?

從達官貴人到各界名流,從詩畫大家到富商巨賈,越有錢,身份和地位越高貴的人家對自己去世後所建的陵墓,

要求的越嚴格和講究

古代的防腐和保鮮技術肯定比不上現代,所以棺材下葬必須

採取就近原則

,長途的奔波很容易導致屍體變質,如果是君主的棺材更害怕在半路中遇到任何風險,所以會

選取離宮城較近的山區

為何不在都城裡下葬呢?都城是不是離皇宮更近?

但是我們需要考慮,

城裡人多眼雜,魚龍混珠

,萬一有圖謀不軌者嘗試盜墓,那後果將不堪設想,而北邙山作為離洛陽城最近的一片靜謐之地,必然成為了帝王安葬陵墓的首選。

唐朝之後,洛陽不再成為都城,所以在考古隊勘測之時,基本上看不到自盛唐以後的帝王和百官墓了。

出土24座帝王陵、成千上萬墓穴群,北邙山為何成“大型墳場”?

繼而,

南京和北京

等地隨之出現了大量的墓穴,尤其是在北京城附近的山腳下,可以發現明清兩朝的大量皇室的墓穴,這就足以證明一般陵墓的選址都遵循

就近原則和從眾原則

,前人如何做,後來人紛紛效仿就可以了。

風水極佳之地

風水學不僅咱們現代人研究頗深,古代人同樣非常講究,在進行修建陵墓時人們往往會選擇一座山的附近,是因為人在剛去世不久之時,身體正處於

陰陽的交界

,魂魄和元氣遇到大風會被吹散,遇到水流則會隨之流淌而去。

這時需要一座挺拔的山脈,將阻風攔斷,而

河流會將生氣聚攏,聚積起來

如果可以找一塊既

靠山又近水

的平地,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風水寶地了,因為那樣能夠

聚風積水

,使亡靈的魂魄得以永存。

另一方面,北邙山乃是

道教名山,

據相傳,全真教道長王重陽以及太上老君都曾經來到過此地進行傳教和授道,所以此地一直是道法自然的象徵,具有靈氣。

出土24座帝王陵、成千上萬墓穴群,北邙山為何成“大型墳場”?

以上三點主要因素,促成了北邙山成為了眾朝代帝王親睞的埋葬地,這個表面上默默無聞的山脈,竟然是中國最大的陵墓聚集地之一,著實讓世人驚歎,但是從

地理、歷史文化和風水

等多方面去考慮,又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人的

心思縝密

,也不得不承認此地確實是安置亡魂的

風水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