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劉禪歸順能封公,孫皓只能封侯,背後差距的主因是什麼?

劉備、孫權、曹操三分天下,最終三家合為一家,司馬氏笑到最後,結束天下近百年的混亂和分裂。最早投降的是劉禪,他投降之後,司馬昭還曾經問他,你想不想蜀地呢?劉禪很直白地說不想,這裡留下一個“樂不思蜀”的成語。

劉禪很滿意他投降後的生活,劉禪投降之後被封為安樂縣公,如果按照鄧艾的意見是封為扶風王,以此來利誘東吳投降。當然最終鄧艾以謀反之罪被誅殺,劉禪到達魏地之後被封為安樂縣公。

食邑萬戶,賜絹萬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餘人。——《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對於劉禪這種胸無大志,得不且過之人,這樣的待遇其實很不錯了,雖然沒有封王,王之下就是公,公是可以有封國的。

為什麼劉禪歸順能封公,孫皓只能封侯,背後差距的主因是什麼?

人臣最高止步於侯爵,比如諸葛亮權傾蜀漢最後還是一個侯。曹操從丞相到魏公,這一步就受到很多人的反對,比如荀文若。因為封公代表不是人臣而是有篡位的心思了。

東吳孫皓被封為歸命侯,這是人臣。

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皓太子瑾拜中郎,諸子為王者,拜郎中——《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

候比公還要低一級,從待遇上來看,差別很大。劉禪有封地食邑萬戶,孫皓沒有,只有田三十頃,然後每年給工資。子孫的待遇也沒有劉禪家族好。

劉禪的子孫有幾十個被封為侯爵,孫皓投降之後只有自己一個被封侯,他的子孫只拜為郎中,相當於帝王侍從官。

同樣是歸順,為什麼差距會這麼大呢?

為什麼劉禪歸順能封公,孫皓只能封侯,背後差距的主因是什麼?

1、 東吳的地位問題

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東吳的存在感這麼弱,史家以尊曹魏為正統,民間以尊劉備為漢室之正統,實力並不弱於蜀漢的東吳反而存在感很低。為什麼東吳像路人甲一樣存在?

這裡面其實涉及到一個王朝交替的倫理問題。

曹丕稱帝之後,劉備火速稱帝,按常理孫權此時應該可以稱帝。因為劉備統治巴蜀的時間遠比孫權控制江東的時間要短,但孫權不但沒有稱帝反而向曹丕稱臣。

你不覺得奇怪嗎?

是月,孫權復叛。復郢州為荊州。帝自許昌南征,諸軍兵並進,權臨江拒守——《三國志·魏書·文帝紀》

復叛兩個字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只有先前是歸順的才有復叛一說。換句話此時孫權承認魏國是正統。

孫權為什麼不稱帝?

為什麼劉禪歸順能封公,孫皓只能封侯,背後差距的主因是什麼?

因為找不到任何理由,曹丕是繼承漢室,透過禪讓的方式,包括後來晉代魏時也說的一清二楚。

暨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撥亂濟時,扶翼劉氏,又用受命於漢。粵在魏室,仍世多故,幾於顛墜,實賴有晉匡拯之德,用獲保厥肆祀,弘濟於艱難,此則晉之有大造於魏也。——《晉書·帝紀·第三章》

這是司馬炎稱帝向上天彙報時說的話,他這裡說的太祖武皇帝指的是曹操,說曹操對漢室有大功,所以魏得到天下,現在晉對魏有大功,最後獲得天下。

這就是禪讓的邏輯。

晉認為自己是正統,因為魏是正統,魏從漢那裡得到正統。

劉備為什麼可以呢?

因為劉備是用了“白馬盟”: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邏輯,也就是他稱帝是繼承漢的正統在說法上也可以說得過去。

為什麼劉禪歸順能封公,孫皓只能封侯,背後差距的主因是什麼?

問題來了,孫權的說法在哪裡?

沒有任何說法,孫權開創了一個先例:武將割據稱帝。有人會說武將稱帝趙佗應該是先例,趙佗與孫權這個性質不一樣,這裡不展開。

他先從魏那邊獲得吳王的稱號,然後建國號“吳”。也就是告訴世人,我這個吳就是從你魏的正統中獲得的。

所以在蜀漢和曹魏包括西晉的眼中,東吳的存在就是非法的,是逆臣,非法的皇帝的地位自然會低一等,這也是東吳存在感為什麼這麼低的原因之一。

2、 時機的問題

劉禪是最早投降的,孫皓是後來投降的。如果孫皓在劉禪投降之後就立即投降,那麼獲得的地位可能會向上提一點。

劉禪被曹魏定位為藩輔。

朕嘉與君公長饗顯祿,用考諮前訓,開國胙土,率遵舊典,錫茲玄牡,苴以白茅,永為魏藩輔,往欽哉——《三國志·蜀書·後主傳》

劉禪的地位魏藩輔,按道理魏藩輔一般是封王的,現在降為公,實際也含有貶的意味在,不過地位是定了,就是藩輔。

為什麼劉禪歸順能封公,孫皓只能封侯,背後差距的主因是什麼?

孫皓的定位是:

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愍之,其賜號為歸命侯——《三國志·吳書·三嗣主傳》

比如一下兩者的語氣,一是嘉,二是窮迫歸降。

劉禪的歸降是一種表彰,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劉禪繼承漢統從倫理上是說得通的,現在蜀漢歸降了,那曹魏就是完全的正統,天命了,沒有任何可以質疑了。

所以劉禪的歸降對於曹魏的正統性是有幫助的。

東吳在晉朝時歸降,晉朝將其定位為叛逆,而不是一個國家,說他是走投無路才投降。

走投無路才投降怎麼可能會有好果子吃呢?

所以孫皓自然受封就降格很多了。

為什麼劉禪歸順能封公,孫皓只能封侯,背後差距的主因是什麼?

結語:

西晉建立之後,曹奐被封為陳留王,在封地中依舊行使皇帝的權力,曹魏封給漢獻帝的山陽公爵位,此時已經由劉康繼位。這個公的爵位西晉依舊承認,劉禪是安樂縣公,這個西晉同樣承認,他們都受到西晉的禮遇。

詔陳留王載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賜山陽公劉康、安樂公劉禪子弟一人為駙馬都尉。——《晉書·帝紀·第三章》

唯獨不會出現孫皓,因為他不夠格,孫皓只是人臣。

這就是當時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