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

對於隋朝的短命而亡,人們往往會將責任放在隋煬帝楊廣身上,認為正是他的濫用民力、征斂無度激化了社會矛盾,最終導致了隋帝國大廈的轟然倒塌。

隋煬帝楊廣也因此被後世痛罵了上千年,以至於得到了“煬帝”的惡諡,不過也有人認為隋煬帝“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是一個有著極其高遠的宏圖大志,希望能夠成為與秦皇漢武同列的“千古一帝”。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最終卻因操之過急而導致滿盤皆輸,以至於丟掉江山與性命的帝王,實在可嘆可憫。那麼隋煬帝究竟有著怎樣的宏圖大志,

人們又為何說他“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呢?

隋煬帝的宏圖大業

與唐太宗李世民相似的是,隋煬帝同樣在隋朝統一的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卻也同樣與帝位無緣,僅被父皇隋文帝楊堅封為晉王。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直到後來,太子楊勇因生活奢侈、貪圖美色而逐漸失去了隋文帝的寵信,楊廣也由此看到爭奪儲君之位的機會,聯合楊素以及皇后獨孤氏構陷楊勇,最終促使隋文帝於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月廢掉楊勇的太子之位,

並於十一月改立楊廣為皇太子。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駕崩於仁壽宮,太子楊廣繼位為帝。隋煬帝繼承帝位之初便改元“大業”,以此彰顯自己力圖在皇位上做出一番千秋功業的雄心壯志,隨即便開始了他的營建東都以及修建大運河的計劃。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東都洛陽自西周以來,因其位於天下之中控扼四方的地理位置等因素,長期被中原王朝定為都城,到了隋滅南朝陳之後天下初定,自西晉永嘉之亂以來,分裂已久的南北重歸統一,而南方的經濟地位也在東晉以及南朝的開發之下有所上升,

成為隋王朝在關中、河洛以外的又一大財源地。

因此營建東都洛陽不僅有利於加強對南方的控制,鞏固國家的統一,在大運河修建完成之後也有利於接收從南方運來的糧食,有利於緩解糧食運輸成本,為隋煬帝的大業提供經濟支援。

大運河的修建除了方便從南方運糧以外

,一旦南方發生叛亂,朝廷的平叛大軍也能夠從運河水路,迅速抵達戰場鎮壓叛亂。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因此隋煬帝營建東都與修建大運河,無疑是經過長時間的深思熟慮之後,為帝國未來發展所做出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而非一些史書所說的一時興起、修建目的也僅為滿足隋煬帝巡遊江南、奢侈享樂的需求。

即便是到了唐代,隋煬帝下令修建的東都洛陽與大運河也依然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為唐王朝的太平盛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尤其是到了南方經濟地位進一步上升的晚唐

,由於北方經濟的破壞,唐王朝更是仰賴大運河從東南運糧維持帝國的財政,正如晚唐詩人皮日休所言:“

至今千里賴通波

”。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隋煬帝所做出的另一項重大決策-進攻高句麗,並非是隋煬帝一時頭腦發熱所做出的好大喜功之舉,而高句麗勢力趁著中原王朝長期戰亂之際,南侵佔領遼東及朝鮮半島北部,對中原王朝的北部邊防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直到唐代,唐王朝也是繼承了隋煬帝對高句麗的征伐措施,經過太宗李世民與高宗李治的兩代努力,才最終消除了高句麗這個長期威脅東北邊疆的心腹大患。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被大業壓垮的隋帝國

如前所述,隋煬帝在位期間所做出的幾項重大決策,在整體國家戰略上來講非但沒有失誤,甚至可以說是高瞻遠矚的英明之舉,假如隋煬帝能夠愛惜民力,循序漸進地推進他的整體戰略,上天又假以足夠的時間的話,隋煬帝確實極有可能完成他的帝王大業,以與秦皇漢武齊名的千古一帝的身份載入史冊,而非被後世唾罵千年的亡國暴君。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可惜出身於天橫貴胄的楊廣,

根本認識不到“一帝功成萬骨枯”的道理

,他的帝王大業勢必需要他的臣民,付出難以預計的巨大犧牲,而這種犧牲一旦超出他的臣民的承受範圍,他的大業自然也會轟然倒塌。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僅僅是為了修建大運河,隋煬帝就徵發了360萬民工,為了保證工程快速完成,急於求成的隋煬帝不斷催促下面的官吏加快工程程序,以至於在繁重的勞動,以及疾病之下運河民工的死亡人數竟達到了25萬人。

本來運河和東都這兩項大型工程,已經成為了壓在帝國臣民身上的沉重負擔,隋煬帝卻不顧民力凋殘的現實,急於征討高句麗以求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大業。事實證明,短期內修建起來的大廈往往會因為缺乏根基而搖搖欲墜,甚至在頃刻之間轟然倒塌,隋煬帝的大業也是如此。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隋煬帝對高句麗三次勞民傷財的遠征,終於成為了導致隋朝社會矛盾全面激化的導火索,在遍及全國的農民起義,以及世家大族勢力的爭權奪利之下,隋帝國的大廈終於被煬帝的速成大業所壓垮。

隋朝雖短命而亡,但隋煬帝留下的大運河卻深刻影響了中國隨後千年的歷史,直到近代交通工具出現以前,大運河依然是中國最重要的漕運通道,為溝通南北經濟、維護國家統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因此“罪在當代,功在千秋”並非是對隋煬帝的過譽,而是實至名歸。

為什麼說隋煬帝“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而隋煬帝因大業而亡的歷史教訓也值得後世我們所警惕,事實證明,百姓是國家的基礎,唯有把百姓的幸福放在第一位,以民為本才是國家的富強之道。

謝謝觀賞,關注我,瞭解更多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