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關羽是三板斧,其實演義中關羽確有三大絕招,其一為擋箭絕技

一、倒提青龍刀

都說關羽是三板斧,其實演義中關羽確有三大絕招,其一為擋箭絕技

顏良曾經在白馬之戰大展神威,其二十餘合擊敗徐晃的戰績,使曹操麾下“眾將慄然”。要知道曹操手下最強悍的許褚也只能四五十合與徐晃打個平手。可見顏良的爆發攻擊力可見還在許褚之上。這時曹操不得已請出關羽。關羽一來就稱:“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爾。”在隨後關羽便衝下陣在千軍萬馬中一刀斬了顏良。

關羽萬軍之中斬顏良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三國志》記載:“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當然要做到萬軍之中斬敵將,這無疑讓人匪夷所思。因此《三國演義》就增加了許多細節:“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衝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點評:眾多周知,青龍刀平時是用來平握或舉起來砍人的,但這裡關羽卻倒提青龍刀拿來刺人,豈不是發揮不出青龍刀的威力。其實關羽此時無論是平握刀還是舉刀殺來,那麼顏良一眼看到,就會立馬作出防備。正是因為關羽“倒提青龍刀”,所以顏良看不到關羽的武器,看關羽衝來,他想的不是如何迎戰,而是“方欲問時”。也因為是倒提青龍刀,如果關羽此時如提刀要砍,由於砍所需要的動作幅度較大,顏良必然也能反應過來,而且顏良也是用刀好手,自然能防住。所以關羽不是用砍,而是手起一刀,從下往上刺。這把青龍刺刀就像從關羽袖子裡突然飛出的巨型匕首,再配合赤兔馬的速度,只殺得顏良措手不及,成就了關羽萬軍之中取敵人上將首級的威名

二、拖刀計

拖刀計與倒提青龍刀同為關羽的必殺絕技,透過技巧殺敵至勝。拖刀計就是佯裝拖刀敗走,引敵將來追,等到敵將追到身後突然迴旋一刀砍向對手,在《水滸傳》關羽的後代關勝曾經用拖刀計擊敗聖水將單廷珪。關羽在呂布死後,一向所向無敵,直到遇見黃忠,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

關羽回去後,心想:“老將黃忠,名不虛傳:鬥一百合,全無破綻。來日必用拖刀計,背砍贏之。”次日,關羽與黃忠鬥五六十合,便撥馬便走。黃忠趕來。雲長方欲用刀砍去,忽聽得腦後一聲響;急回頭看時,見黃忠被戰馬前失,掀在地下。雲長急回馬,雙手舉刀猛喝曰:“我且饒你性命!快換馬來廝殺!”黃忠急提起馬蹄,飛身上馬,棄入城中。

點評:按照關羽的劇本,他的拖刀計馬上就要出手了,本可直接送黃忠歸西。結果恰好黃忠馬失前蹄,關羽不屑於趁人之危,因此這拖刀計僅用了半招。拖刀計是與回馬槍齊名的絕招,他能夠助關羽戰勝與自己相當,甚至更強於自己的對手,如果關羽當初用這招單挑呂布,不知效果如何。

三、以臂代盾

都說關羽是三板斧,其實演義中關羽確有三大絕招,其一為擋箭絕技

關羽在大家眼裡常被視為箭防能力不行,因為在書中可能就數他中箭次數最多,一共多達四次。然而我們要看到,關羽之所以能中箭最多,就因為他能中箭四次不死。演義中張遼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徐晃被孟達一箭射中額頭,黃忠被馬忠一箭射中肩膀,甘寧被沙摩柯一箭射中頭部,張郃、太史慈、孫堅全部被射成刺蝟。以上名將中箭次數雖然少,這是因為一箭就能送他們歸西,就算非死即殘,如夏侯惇就失去了一隻眼睛。而關羽為何能連中四箭不死不殘,是因為他練出了一套擋箭絕技——以臂代盾。

眾多周知,關羽的青龍刀沉重,不可能向趙雲、馬超一樣舞動長槍,將敵人射來的箭全部撥擋落地,為抵抗對方來箭,關羽便想出了以臂代盾的絕技。因為身體的其他地方射中了就容易死,關羽刀重,擋不住箭,便用胳膊去擋。如此頂多胳膊受傷,不會死人。而且關羽中箭後,胳膊的傷口都可恢復,可見用胳膊擋住的地方也並非要塞之處。不然胳膊早就廢了。關羽的以臂代盾神技在小說中成功為關羽擋住了三箭,僅躲不過黃忠的百步穿楊箭,可見其擋箭效果還是不錯的。

都說關羽是三板斧,其實演義中關羽確有三大絕招,其一為擋箭絕技

當然以臂代盾並非沒有後遺症,關羽後期武力下滑,與其屢屢中箭有很大關係。眾所周知,關羽的武力的巔峰是在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時期。當時從關羽可是人擋殺人,佛擋殺佛,一人能夠擊退許褚、徐晃兩人聯手。然而就在關羽過五關時,胳膊上中了一箭,武力從此下滑,乃至長沙之戰只能和黃忠打成平手。後來又中了兩箭,更是右臂少力,與徐晃交戰八十回合便落於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