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和司馬懿同是篡權者,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東漢末年,由於黃巾之亂,天下已經不受漢室掌控了。一時間各路諸侯割據一方,群雄開始逐鹿中原!

曹操

於微末中起兵討賊,

審時度勢,極盡人謀

。迎獻帝於許都,

挾天子以令諸侯,內修政治、外治武備,三分天下有其二,為曹魏代漢奠定了基礎。

不幸的是,曹操玩了一輩子鷹,最後被家雀兒啄瞎了眼。曹魏數代人經營的江山,卻因為錯用了有狼顧之相的司馬懿而付之一炬。

司馬懿受遺二主,佐命三朝,卻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魏的大權,為司馬氏代魏打下了伏筆

。曹操和司馬懿

同樣是一個國家的奠基者,同樣是後代改朝換代

,但在歷史上,

曹操的名聲卻比司馬懿好很多

,為什麼兩個人之間會有這樣的差異呢?

為什麼曹操和司馬懿同是篡權者,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曹操和司馬懿

首先,奠定基礎的方式不同

曹操興義兵時,漢室就已經是名存實亡。

董卓遷都火燒洛陽,李催郭汜亂長安之後,漢室大廈已傾。獻帝自長安東奔,群臣死於溝壑,洛陽已成殘垣,漢獻帝一路逃竄,與乞丐沒有什麼分別,當時,天下間任何一個諸侯(包括漢室宗親)都不會把漢獻帝當作真正的天子。

在這種情況下,

曹操迎獻帝於許都

,佔漢室正統的大義。

白手起家,東征西戰十幾年,東漢十三州定其九州,三分天下有其二

,活生生地憑空扶植起了一個朝廷。在此基礎上,曹操內修政治,透過一系列的政策

恢復了北方的經濟發展,穩定了社會秩序

;外治武備,平烏桓降匈奴,

使得胡人不敢南下,中原一片安寧

平亂治天下,文治武功均可圈可點

。不得不說,

曹操憑藉自己的本事獲得了東漢三分之二的疆土

,這個

過程光明正大

,不懼世人的眼光。

為什麼曹操和司馬懿同是篡權者,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曹操

而且對於東漢這個爛攤子,

曹操

自始至終都在勉勵維持著,

使得漢祚延續了幾十年,並維護了漢室的最後尊嚴。

曹操在《述志令》中說“

天下無我,不知幾人稱孤,幾人稱王”

,儘管這句話有些自負但也絕非虛言。所以說曹操雖然酷虐變詐,但

不失為奸雄

反觀

司馬懿受曹魏兩代君主器重,才有了帶兵征戰的機會

。雖有斬孟達,關瓏抗蜀和平地遼東的功勞,但卻沒有隻手挽天傾、定乾坤的偉績。此外,司馬懿

受魏明帝曹睿登床把臂託孤之恩,卻恩將仇報

,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曹爽三族,將曹魏幾代辛苦經營的江山據為己有。可以說是坐享其成,

鳩佔鵲巢,奪了曹魏的天下。

為什麼曹操和司馬懿同是篡權者,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司馬懿

司馬懿篡權的過程充滿陰謀和欺詐,實在是不太光彩

。在司馬氏奪權專政之後,更是引來了

淮南三叛,致使北方大地再次陷於戰亂

。在這種背景下,司馬氏後來取代曹氏,人們自然比較難以認同。

其次,對待故主的態度不同

曹操終其一生以漢臣自居

,但當時是人心已移,漢祚已盡,曹魏代漢也就差的是臨門一腳的事情。漢獻帝的禪讓雖非自願,但是曹魏好歹給漢室留下了最後的尊嚴。

曹丕稱帝之後,劉協被封為山陽公

,他被允許在封邑中奉漢正朔和服色,建漢宗廟以奉漢祀,使其安度晚年得以善終。

開新朝之君善待亡國之君的先河。

為什麼曹操和司馬懿同是篡權者,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曹丕稱帝

與此相對應的是,

司馬氏對待故主顯然不夠仁義

司馬懿受託孤之重

,以高平陵之變,

竊人國祚

。期後二子掌握朝政,更是濫殺無辜。司

馬師廢魏帝曹芳;司馬昭弒殺魏帝曹髦

。所以

終晉一朝,只敢稱孝,不敢言忠

。名位、權勢來路如此不正,焉能讓天下人心服口服?後來,司馬氏的後人聽到這件事,感都感到羞愧至極,說“

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

再次,子孫後代的表現不同

曹魏數代君主,無論是品行還是能力,都算不錯的

。在政治上,相對清明,社會穩定;在抗擊少數民族入侵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所以胡人不敢南下。

司馬氏

在奪權建國之後,蠢

貨輩出後繼無人

。統一中國不久,先是

八王之亂

,使國家元氣大傷,再接著的

五胡亂華

,致使神州陸沉,中原盡失,

拉開了三百年的分裂動盪,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更是使得

漢民族幾乎遭受滅頂之災

,因而後世一直對司馬氏進行口誅筆伐。

為什麼曹操和司馬懿同是篡權者,評價會差的這麼遠?

五胡亂華

綜上所述,正因為

曹操得天下的方式比司馬懿要光彩得多

,因此曹操更得世人認可與推崇。

司馬懿的名聲如此之差,除了自身的原因,與後人的所作所為有很大關係

。如果司馬氏統治時期未出現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或許司馬家在歷史上的地位會比現在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