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猛將鄧艾(下):“厚道人”往往亂世發跡,卻在盛世亡於小人

公元249年,姜維北伐隴西。說起來,鄧艾還要感謝姜維,因為姜維給了他施展軍事才華的機會。

三國猛將鄧艾(下):“厚道人”往往亂世發跡,卻在盛世亡於小人

鄧艾

當時徵西將軍郭淮出兵抵禦姜維,鄧艾奉命配合郭淮。結果第一次交兵,鄧艾就看出姜維假退兵的戰術,給郭淮提出正確建議。幾天後第二次交兵時,鄧艾又看透姜維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伎倆。鄧艾一夜急行軍六十里救援洮城,逼得姜維兵臨洮城又無奈退兵。

此戰後,鄧艾名聲大振,受到朝廷封賞,初步步入武將行列。這年鄧艾已五十二歲,對多數武將來說,五十二歲已稱得上是老將,而鄧艾卻初出茅廬。與鄧艾交手的姜維比鄧艾小五歲,卻已統兵多年,更是蜀國武將之首。

鄧艾是司馬懿一手提拔起來的,故而他是司馬氏的嫡系,所以在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的爭鬥中,鄧艾堅定站在了司馬氏一方。公元255年,毋丘儉、文欽據揚州起兵對抗司馬氏。鄧艾奉司馬師命令,發兵襲擊文欽,為平定這次戰亂立下大功。事後,鄧艾再被封賞升職。

同年,姜維再次北伐隴右。魏國將領王經奉命抵擋,結果大敗,死傷數萬人。關鍵時刻,魏國再次徵召“新人老將”鄧艾火速進軍隴右。

這是鄧艾第二次與諸葛亮傳人姜維交手。結果姜維戰敗撤兵。鄧艾被正式任命為安西將軍,正式成為魏國所倚重的武將。並被安放在邊境,專門針對姜維。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56年夏,姜維再次進逼岐山。鄧艾早有防備,派兵駐守各個要道。姜維企圖趁夜渡過渭水東進,被鄧艾偷襲。這一戰鄧艾以少勝多,大敗姜維。此戰意義重大,姜維因屢次敗於鄧艾,回國後自求貶官,此後多年不敢北犯。而鄧艾則進號徵西將軍,政治地位進一步穩固。

鄧艾早年鬱郁不得志,長期在基層打拼,這鍛鍊了他堅忍不拔的性格特點,這個性格也成了他滅蜀的關鍵。

公元263年,魏國發兵十八萬,兵分三路討伐蜀國,其中鄧艾所部西路軍僅僅三萬人馬,面對的卻是蜀國的姜維主力。對於這樣不公正的安排,鄧艾心裡不滿,但仍誠心誠意為國出力。

鄧艾率軍進入沓中,主動進攻姜維營地,以三萬人馬拖住了姜維主力。與此同時,魏軍中路軍,也就是鍾會率領的十餘萬主力進軍漢中,幾乎沒有遇到抵抗。姜維知道後,大驚失色,立即回兵救援。鄧艾派部將王欣死死咬住姜維軍馬。

幾番交戰後,姜維與廖化、張翼等諸軍會合,扼守劍閣,與魏軍形成對峙。劍閣是進入蜀地的天險隘口。姜維率蜀軍主力把守劍閣,魏軍幾乎再沒有可能進入蜀地。

三國猛將鄧艾(下):“厚道人”往往亂世發跡,卻在盛世亡於小人

鍾會

魏軍統帥鍾會比鄧艾小二十八歲,時年三十八歲,生於優沃世家,善於弄權,沒經歷過磨難,所以稍有困難就想退卻,他見局面僵住,打算退兵。鄧艾卻不肯輕易服輸,他頂住壓力,向朝廷上書,他認為魏軍固然面臨困苦,蜀軍也同樣損失慘重,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堅持到底。

鄧艾隨即挑選精兵強將,從小路經漢德陽亭繞過劍閣,多走了近十倍的遠路,進入涪縣。沿途是七百里杳無人煙的無人區,到處是懸崖和深谷,道路艱難而崎嶇。這一段行軍在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有生動的體現。

連姜維也沒想到鄧艾會從又遠又險峻的小路進兵,所以根本沒有設防。六十六歲的鄧艾身先士卒,歷經艱難險境,糧食耗盡的絕境,終於抵達蜀國腹地,攻克江油、沛縣。

攻打綿竹時,鄧艾兒子鄧忠和部將司馬師纂初戰敗陣,打算撤退。鄧艾斥責說:“生死存亡在此一舉,哪有不進攻的道理?”說著就要將二人斬首。鄧忠、司馬師纂只得再上前線,拼死一戰才得勝利。

三國猛將鄧艾(下):“厚道人”往往亂世發跡,卻在盛世亡於小人

鄧忠

鄧艾攻克綿竹後,蜀軍的心理防線徹底崩塌,不久之後,蜀主劉禪出降,蜀國滅亡。鄧艾迎來了他軍事成就的巔峰。但伴隨巔峰而來的,是使他甚至來不及絕望的低谷。

由於鄧艾過於得意忘形,稍有僭越之舉,被鍾會等人抓住把柄並從中作梗,導致鄧艾遭到朝廷猜忌,以至被冤殺,兒子全被斬首,孫子全被流放。直到公元273年,也就是十年後,鄧艾被殺的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正應了那句:“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