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歷史上稱為豐鎬,明朝改名為西安後,一直沿用到現在

長安最早在周文王時期,它叫酆京。到了周武王又叫鎬京,歷史上稱為豐鎬。而在秦朝,長安地區被稱為咸陽,其後前前後後有十七個王朝把定都於此。漢高祖劉邦稱帝后,正式設立了長安縣。未央宮建成後,劉邦將國都遷到了長安縣,正式把都城命名為“長安城”,是長治久安”的意思,後來的隋朝、唐朝都把長安定為國都。隋唐時期,國力強盛,長安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各國派使節慕名前來朝賀。

長安歷史上稱為豐鎬,明朝改名為西安後,一直沿用到現在

唐朝安史之亂後,唐王朝日漸衰敗,長安多次遭到焚燬,此後的王朝不再把國都定在長安。宋朝時期,宋太祖本想修復長安城,把國都定在長安,但長安處於北方遊牧民族馬蹄之下。為了帝國的安全,宋太祖不得不放棄長安,將開封定為國都。

元朝時,忽必烈的三子被封為安西王,駐地長安。後來安西王造反,將長安城改名為奉元城。明朝,朱元璋手下的大將徐達攻下奉元路。朱元璋下詔,將奉元路改名為西安府,西安一名第一次正式出現在歷史的舞臺上。

長安歷史上稱為豐鎬,明朝改名為西安後,一直沿用到現在

朱元璋也有把國都定在西安府想法,特地派太子朱標到西安府進行修建和考察,朱標在回來之後不久便去世了,朱元璋生前遷都計劃一直都沒有實現。朱棣登基後,北部蒙古部落對明朝的威脅很大,最終他選擇遷都北平。而未定都西安。西安的名字,也再也沒有機會改回來了,一直沿用到現在。

長安歷史上稱為豐鎬,明朝改名為西安後,一直沿用到現在

重建後的西安城牆,高10米以上,寬12米以上,底部厚15米以上,遠遠超過了隋唐時代的規模。

長安歷史上稱為豐鎬,明朝改名為西安後,一直沿用到現在

改名後的西安,城市佈局形成了“長樂”“安定”“永寧”“安遠”四個城門,並一改宋元年間“長安城”的市容混亂景象,以四門大街將全城劃為四部分,佈局更加科學。洪武初年建於西大街的鐘樓,萬曆十年搬到了四門大街交匯處,從而形成了以鐘樓為中心的城市佈局。

長安歷史上稱為豐鎬,明朝改名為西安後,一直沿用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