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戰爭”覆滅商朝的大決戰!牧野之戰始末

商朝末年,王朝的形勢已經風雨飄搖、危如累卵,內有諸侯窺伺,外有蠻夷反覆,加之第31位國主帝辛(紂王)的窮奢極欲、荒淫殘暴惹得天怒人怨,王朝的統治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那年的戰爭”覆滅商朝的大決戰!牧野之戰始末

公元前1048年

,周武王姬發揮師東進,前往孟津(今河南孟津),假意伐紂,據史料記載,彼時有八百名諸侯聞訊帶兵前來相會,此次會兵規模宏大,史稱“孟津觀兵”。

經過這次觀兵,武王得知大多數諸侯已真心歸附於他,但顧慮殷商勢力仍不可小覷,伐紂時機尚未成熟,便以“未知天命”為由率軍回返,其等待的是一個時機,一個讓商王朝一擊斃命的時機。

“那年的戰爭”覆滅商朝的大決戰!牧野之戰始末

此時,帝辛已察覺到武王的不臣之心,決定先行動手除去周政權,但這一軍事計劃,卻因東夷族的反叛而暫時擱置。帝辛隨即調動王朝精銳部隊,傾全力向東進攻東夷,結果造成西線兵力空虛,這也為其亡國埋下了伏筆。與此同時,商王朝內部的矛盾也日益尖銳,帝辛繼續肆意胡為,酷刑殘殺王族重臣,朝中王公大臣人人自危,朝局動盪。

值此天賜良機,周武王不再隱忍,決定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起兵滅商。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率領戰車三百乘,虎賁勇士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聯合其他反商諸侯,從成師(河南洛陽)起兵,殺向商朝首都朝歌(河南鶴壁)。

有意思的是,周武王伐紂之前曾用龜甲占卜,卦象不吉,故而有些猶豫,不過在姜太公的極力勸說下,還是決定出師。出師不久,軍隊接連遭遇不利,到達汜水時,河水氾濫阻隔;到達懷城時,城牆突然崩坍;到達共頭山時,山體坍塌滑坡。出兵三日就遇到了數次天災,連周公、霍叔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內心惴惴不安。他們都疑惑是不是上天不欲讓周滅商,但令人意外的是,周武王卻一改出師前的猶豫,意志無比堅定,仍是下令急行進軍。

“那年的戰爭”覆滅商朝的大決戰!牧野之戰始末

武王的軍隊行軍速度非常快,大概每天行軍四十里,僅僅用了六天的時間,就抵達朝歌附近的牧野地區。周武王率領其他反商聯盟大軍在平原列陣,周武王站在軍隊前開始誓師。武王歷數了帝辛的種種罪行,揭露他惟婦言是用,拋棄了對先祖的祭祀,不任用同宗賢人而任用奸佞,虐待天下百姓。大呼道:帝辛的統治已經是人神共憤,而我軍正是恭奉天命來討伐帝辛。

武王宣佈的作戰紀律:每前進六七步,就要停下來整齊軍陣;每擊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必須停下來整齊軍陣;勇敢作戰,不殺害投降的人;一切規定,將士都要遵行,若不執行,軍前正法。由於這時的戰爭主要是列陣而戰,所以保持軍陣的陣型對戰爭成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那年的戰爭”覆滅商朝的大決戰!牧野之戰始末

在周武王的鼓舞下,聯軍氣勢如虹士氣高漲,靜待商朝大軍前來。周武王揮師東進的訊息傳到朝歌,王朝上下一片混亂,此時商王朝的精銳部隊尚在東南地區與東夷作戰,不能及時調回,帝辛不得不臨時徵調大批奴隸入軍,湊出十七萬人的軍隊倉促應戰。

周武王面對數倍於己的帝辛大軍,凜然不懼、冷靜指揮。他先是派遣太公呂尚率領一百人的敢死隊向商軍挑戰,迷惑敵人以打亂敵人陣腳,接著趁商軍陣腳大亂的機會,親自率領虎賁勇士和裝甲車兵,猛烈衝擊商軍的軍陣。

“那年的戰爭”覆滅商朝的大決戰!牧野之戰始末

由於商軍中有大量臨時召集的奴隸,軍紀不嚴、士氣不高且戰鬥力不強,面對戰車的左突右衝,頓時陣型混亂不堪,在周人的猛烈攻勢下,十七萬大軍頃刻間土崩瓦解、一瀉千里。帝辛看到全軍崩潰,大勢已去,只得匆匆逃回朝歌,舉目望去皆是不臣,最終在眾叛親離的絕望之中,帝辛登上鹿臺,自焚而死。

周軍隨即攻入朝歌,武王在鹿臺找到帝辛的屍身,搭弓往屍身上射了三箭,接著用短劍在帝辛身上狠狠地連刺了幾下,隨後砍下了他的頭顱,懸掛在太白旗上。之後,武王又匆匆趕到妲己的住所,此時妲己已經自縊身亡,武王同樣在她的屍身射了三箭,用短劍刺了幾下,砍下其頭顱,懸掛在小白旗上。

武王乃作《太誓》,告於眾庶:“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

“那年的戰爭”覆滅商朝的大決戰!牧野之戰始末

為防止帝辛的殘餘勢力捲土重來,周武王命太公、呂尚、侯來等繼續清剿帝辛殘部,對那些依然追隨帝辛的方國,武王也派兵繼續征討,先後滅掉了方國近百。自此,周王朝確立了在中原地區的主導地位,並開啟了八百年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