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文字家喻戶曉,但有件事很做得不地道,讓原配朱安守活寡一生

魯迅文字家喻戶曉,但有件事很做得不地道,讓原配朱安守活寡一生

對於魯迅的文字,人們形成一個共識,言辭犀利,一針見血。學生時代總認為魯迅文章晦澀難懂,甚至很難真正弄清魯迅所寫的文章究竟在表達啥。魯迅在《而已集》裡說,“我的話已經說完,去年說的,今年還適用,恐怕明年也還適用,但我誠懇地希望不至於用到十年二十年後。”

隨著社會閱歷的豐富,年齡的增長,尤其歷經挫折艱辛後,再回看魯迅的文字,發現他的每一句話都如此透徹、深刻。相信大家對《而已集》中魯迅的話,有所感悟。然而,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魯迅在對待原配朱安這件事上,確實不太地道。

魯迅文字家喻戶曉,但有件事很做得不地道,讓原配朱安守活寡一生

從1906年兩人結婚,到1936年魯迅去世,朱安在魯迅背影下生活了整整30年。對於原配,魯迅日記書信中鮮有提及,從來沒有像稱呼許廣平那樣直呼其名,只是含糊地用了“婦”字來替代。從這點就可以看出,魯迅打心底裡排斥母親為自己安排的這門親事。

1906年,魯迅母親裝病將26歲魯迅從日本欺騙回來,這年朱安28歲。從父母那裡得知丈夫思想開明,喜歡大腳,出嫁那天朱安專門穿了一雙大鞋,還在裡面塞了很多棉花。原本想討丈夫的歡心,奈何走出花轎時鞋子掉了,露出三寸金蓮。

魯迅文字家喻戶曉,但有件事很做得不地道,讓原配朱安守活寡一生

婚後僅四天,魯迅就去了日本,以此了抗議母親強加給自己的這個女人。朱安是傳統的女子,從小纏足、識字不多,但是溫良賢淑,三從四德。“丈夫不理自己,可能是對我不瞭解,我願意等”,這是朱安當時內心寫照,她全身心投入孝敬婆婆,希望魯迅有一天能幡然醒悟。

魯迅曾對好友許壽堂談起朱安,“這是母親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能好好地供養它,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這句話足以說明魯迅對朱安毫無感情,只有供養的義務罷了。我想朱安是可憐的,為魯迅守寡一生,晚年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魯迅文字家喻戶曉,但有件事很做得不地道,讓原配朱安守活寡一生

“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話語平淡,卻字字誅心,透露了無盡的心酸和悲憤。

1936年魯迅去世,加上時局動盪,朱安和婆婆魯老太太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頓,靠借貸、變賣家產為生。1943年魯老太太去世後,朱安生活貧苦之極,在周作人的建議下,她決定出售魯迅藏書。

魯迅文字家喻戶曉,但有件事很做得不地道,讓原配朱安守活寡一生

一時間輿論譁然,很多人都來勸說,尤其許廣平更是希望朱安能停止這一錯誤行為,稱這些藏書是魯迅遺物,要好好儲存。多年的憤懣,內心的痛苦,讓朱安做做了最後一次吶喊,“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儲存,要儲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儲存儲存我呀!”

參考資料:《朱安傳》、《魯迅與朱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