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如何在極短的時間裡改變自己的窘境?看做此事的態度

你所有的失敗,都是你內心的懦弱!

這個世界上,永遠是弱肉強食,不要指望別人同情你、幫助你,即使對你同情,也是可憐你。很多人不願意接受這樣的現實,那是因為他們本就是一個懦弱的人,內心並不希望這樣的事情發生。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正是經歷了入獄、被宦官追殺、遭遇貶謫的無奈之後,才悟出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心學思想。

王陽明心學:如何在極短的時間裡改變自己的窘境?看做此事的態度

從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來看,要想判斷一個人的內心強不強大,方法很簡單,只要看他做這件事的態度即可,那就是能否融入環境。凡是能迅速融入環境的人,都能在極短的時間裡改變自己的窘境。這就是王陽明心學思想讓人著迷的地方。

我們來看王陽明是如何實踐的:

公元1507年春,37歲的王陽明被貶到了貴州一個叫龍場的地方,擔任龍場驛丞。

在明朝時期,龍場是一個蠻荒之地,當地都是土著人居住,非常閉塞和落後。

王陽明來龍場驛之前,此驛站已經存在一百多年了,在如此長的歲月中,每屆驛丞都默默地承受著孤獨和寂寞,要麼等待調走,要麼在此孤老一生。

王陽明心學:如何在極短的時間裡改變自己的窘境?看做此事的態度

王陽明是一個有理想的人,他從小就想做一個聖人。如何才能成為一名聖人?王陽明沒有值得借鑑的經驗。

每天,王陽明除了工作外,就是看著貴州起起伏伏的大山,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聖人遇到我這樣的狀況,將如何對待呢?

最終,王陽明悟出了“吾性自足”的思想。這是在無人幫助自己,極端無奈的情況下,得出的結論。如何才能“吾性自足”呢?路徑就是適應環境,只有和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才能感受到周圍的力量和自己渾然一體,才能應對更多的困難。

王陽明沒有頹廢,他向當地的土著人學習種菜、種莊稼,將自己完全融入農場的老百姓中。王陽明的態度,很快就得到當地土著人的認可,從心裡接納了他。

王陽明心學:如何在極短的時間裡改變自己的窘境?看做此事的態度

當地的土著人也成了王陽明悟道之後的第一批學生。

一介書生能改造在外人看來野蠻的土著人嗎?王陽明的名字不脛而走,讓他在貴州官場上有了一定聲望,也為他獲得升遷打下了基礎。

可能有人會認為,王陽明在龍場悟道,以及與當地的土著人融為一體,完全是巧合,畢竟他到了蠻荒之地後,必須學會生存,是迫不得已。

為了證明適應環境的重要性,我們再來列舉一個王陽明適應環境的案例:

王陽明心學:如何在極短的時間裡改變自己的窘境?看做此事的態度

王陽明成為江西廬陵縣縣令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基層工作經驗,而且,廬陵縣的老百姓特別喜歡訴訟,讓歷任縣令都十分頭疼。

王陽明雖然沒有經驗,但他有心學思想,那就是“心即理”,只要適應環境,在服務老百姓的過程中,做到知行合一,就能得到老百姓的認可。

到了廬陵後,王陽明無論是為老百姓減免賦稅,還是抗擊瘟疫,抵禦匪患等等工作,都幹得十分出色。這一切,都是適應環境的原因,作為一個縣令,只要心裡裝著老百姓,就會千方百計為老百姓著想,做出一些有益於民生的善政。

王陽明心學:如何在極短的時間裡改變自己的窘境?看做此事的態度

從王陽明的心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能否成功,和他的內心有極大關係,如果他的內心是強大、上進的,對待環境的態度就是積極的,尤其是面對惡劣環境的時候,如果他的態度是抱怨、消極的,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出,此人的內心是懦弱的。

王陽明的這些方法,在《王陽明心學實戰》中有詳細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