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周朝封姜姓諸侯國發現:申公豹和姜太公是親戚

周封姜姓諸侯國分別是齊國、井國、申國、呂國、許國、紀國、向國、鄣國、淳于國、根牟國、賴國。

從周朝封姜姓諸侯國發現:申公豹和姜太公是親戚

—井國與根牟國—

其中井國、根牟國有兩說,先把這兩個封國研究完。

近年關於《春秋大事記》研究的論文對井國列為姜姓諸侯國還是姬姓諸侯國分歧很大,我等研究的是姓氏問題,鑽到我們需要的程度即可。

關係到“井姓”的井國,又稱邢國、丼國,《左傳》:“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即為周公旦的後代,姬姓無疑。在《元和姓纂·十五青》、《通志·二六·二·以國為氏》、《古今姓氏書辨證·十五青》等書的記載中,稱周公第四子朋叔(井朋叔,即《麥方鼎》的井侯),受封為邢侯。

從周朝封姜姓諸侯國發現:申公豹和姜太公是親戚

說姜姓諸侯國的說法源自《廣韻》、《姓苑》兩本書。

明《尚友錄》有一條關於姜姓井氏的記載,虞國卿士井伯(與百里奚並列為大夫,有些書把井伯和百里奚搞混了),是姜子牙的後代,受封於井邑,他的後代子孫以井為姓,亦稱井氏。

從周公旦後人封國到井邑,後者更有根據,所以,井國不是姜姓封國,另外井國可以追溯到商王朝的國都,從安定角度來說,交給有血緣關係的王室更可靠。

井國,商朝時稱井方,根據《史記》和《竹書紀年》記載,商代祖乙九年遷都於邢,歷祖辛、沃甲、祖丁至南庚,邢為商代的國都長達129年之久,盤庚遷殷後,邢地稱作井方,為商朝重要的畿輔方國。

關係到“牟姓”的根牟國,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據說箭矢的發明就是源於這個地方。

周朝時封顓頊後代於根牟國,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是第一批諸侯封國。有姜姓和曹姓兩個說法,從黃帝脈系推理,曹姓更成立。說姜姓封國實在是太明顯的不對路了,連歷史小白都不會犯的錯誤,資料找了很久都沒有確切的線索,本著有則存疑的宗旨,暫時先從邏輯上推理一下,待日後找到具體史料在做了解。

顓頊與姜姓發生最密切的關係,便是共工了,兩人大戰,共工遠走不周山,他的氏族應當是併入顓頊氏族的,遠古對於功罪分得很清,父親有錯,兒子有功,並不會影響,比如說共工的後人“四嶽”、伯夷都受到了重用,周朝是不是這個原因分封的呢?這只是一個推理,根牟國的結果是存疑的,希望在研究牟姓之時,能找到資料。

—齊國—

齊太公,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輔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於齊國。

齊國是姜姓呂氏的封國,呂氏起於伯夷有兩說,一個是共工之子噎鳴(《路史·後紀四》:且功於水,封呂),一個是共工從孫“四嶽”推薦的伯夷,也是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獲封於呂。

十分巧合的是,噎鳴也稱作“伯夷”。

至於“伯夷”是一個氏族沿襲的尊號,還是史料記載存在混淆的錯誤,對於“姜姓呂氏”沒有影響,知道就可以啦。

齊國,關係到“呂姓”、“齊姓”、“尚姓”、“井姓”、“檀姓”、“賀姓”等。

從周朝封姜姓諸侯國發現:申公豹和姜太公是親戚

齊姓的出處,一說姜太公於齊天淵立國,因地立氏是合理的,但對於大腦回路超級發達的姜太公,有沒有可能打一張有背景的牌呢?

比如說祖上的賢名,呂姓已經有呂國佔了,那麼四嶽中還有什麼姓氏呢?模模糊糊有提到申、呂,另外兩個是什麼?

《國語·周語中》,提到“齊、許、申、呂由太姜”,許、申、呂都有直白的封國,那麼齊會不會是“四嶽”的姓氏呢?

(多說一句,姜太公一系有一本書可以作為家學,那就是《六韜》,飽含太公望的兵聖智慧,後人不研讀研讀實在是丟了寶。)

—申國—

關係到“申姓和謝姓”的申國,申國與周王朝關係緊密,好幾位王后都出自申國,比如說周厲王的王后申姜,周幽王的王后申後。

另外東周滅亡也與申國有關,前文已經說過,略。關於姓氏可以聯絡到的是西戎與申姓的血緣關係。

從周朝封姜姓諸侯國發現:申公豹和姜太公是親戚

說一下,申國對周王朝的重要作用。《春秋大事記·春秋疆域表四》:申呂為(周王朝)南門。

說到這,就涉及到“謝姓”了,申國又稱謝國,謝國源於古謝國,建國者是與姬姓並列的“任姓”,淵源古遠,經過商王朝,到了周王朝也得到承認。周武王去世,周公輔佐幼帝,公元前1042年,管叔、霍叔等作亂,周公東征時,將古謝國南遷。

到了周宣王時四方用武,841年滅古謝國,命申伯(周宣王的舅舅)坐鎮謝國鎮撫南方,由此謝國又稱申國。

到了周幽王(周宣王之子)時,王后是申侯的女兒,因為要廢除王后,申侯搖號犬戎(申戎,前文提過)把周幽王弄死了。

從周朝封姜姓諸侯國發現:申公豹和姜太公是親戚

這在後世儒學倫理中是沾點“弒君”大是大非的,大概正是這個原因,許仲琳在《封神榜》中設計了一個申公豹。

姜子牙和申公豹是師兄弟都知道,他們還是親戚都出自姜姓,就少有人知啦。

—呂國—

齊國有個姜姓呂氏,呂國這個呂可比齊國早得多,可以上溯到虞夏時期,這是呂姓始祖伯夷的封國,就是姜太公本紀中所說的“封呂”。

如果說齊國的呂姓家學是兵法的話,那麼呂國呂姓的家學就是律法了,因為周穆王時的法典《呂刑》便是呂國呂侯(又稱甫侯)主持擬定的。

周穆王找呂侯擬定法典是有原因的,因為呂侯的祖先伯夷,在堯帝時掌管禮儀,舜帝時典三禮,有家學有祖威振烈。

有了法典,就有了規矩,諸侯之間的矛盾解決有章可循,可以說《呂刑》對周王朝的綿長鋪設了良好的地基。

呂國,關係“呂姓”、“甫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