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落後,是不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

有一種觀點認為,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國取得統治權,是中國近代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這話反過來就是說,如果清朝不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而是漢人建立的,中國近代就不會走向落後。那麼,這個話有沒有道理呢?

中國近代落後,是不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

(遊牧民族)

我認為,這個話不但沒有道理,而且正好是相反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遊牧民族建立政權,消除了中國古代長期以來的南北對抗矛盾。

事實上,在清朝統一全國之前,中國古代一直存在一個南北對抗的矛盾。北方的遊牧民族想要打進中原來,中原國家拒絕北方遊牧民族打進來。這樣一來,中國南北之間,必然需要重兵把守,互相提防,對抗不斷。

因為有這種對抗,因此,消耗了中國古代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漢朝,一直與匈奴連綿不斷地作戰。比如宋朝,一直試圖收復北方的失地,最終不但沒能收復,而且被北方民族給滅國。比如明朝,重修長城,設定九邊軍鎮,把兵力大量囤積在北方。而最終,雖然蒙古人始終無法再攻進來,但是卻還是被滿清攻進來了。

滿人建立清朝後,統一了古代中國的南北方,消弭了這個矛盾。中國不需要再把太多的精力耗在對抗北方遊牧民族身上。雖然依然有戰爭,有對抗,但明顯花費的精力要小得多。

因為花在南北對抗的精力要小得多,因此,實際上,就可以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對付海外列強身上。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清朝的存在,不是不利於對抗海外,恰恰是有利於對付海外。

中國近代落後,是不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

(閉關鎖國)

二、閉關鎖國是強大成熟農耕文明的固有特徵。

中國近代之所以落後,最重要的原因,是閉關鎖國。而閉關鎖國,並不是遊牧文明的特性,恰恰是強大成熟的農耕文明的特性。為什麼說是強大成熟的農耕文明的特性呢?

因為農耕文明,是一種自給自足的文明。自己的生產,完全可以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不需要對外地進行貿易和交流,也拒絕這種貿易和交流。古代把商人放在極低的位置,就是拒絕貿易交流的結果。

而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恰恰是需要透過貿易交流,乃至透過掠奪財富來實現的。近代工業文明,也只能在西方那樣的土地上才能發展起來。

中國古代的農耕文明高度成熟,高度發達,因此,除非人工干預,絕不會自然而然地走上近代工業發展的道路。而中國古代的農耕文明,恰恰是在中原漢民族(或者說主要是漢民族)的手中實現的。也就是說,如果說近代中國是漢人建立的王朝的話,更容易閉關鎖國,因而也更容易落後。

而遊牧民族反而在交流性上更強一點。雖然他們所謂的交流,往往是以發動戰爭的形式來進行的。而且遊牧民族更多的是掠奪財富,而不是掠奪原材料搞工業發展。但是,這樣做,畢竟沒有閉關鎖國。

清朝的問題,恰恰就在於滿清在進入中原以後,完全照搬了中原民族的那一套。最終連他們本身具有的強大尚武精神都消失了。

中國近代落後,是不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是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

(鄭和下西洋)

三、中國沒有走上近代工業社會與儒家傳統文化的長期浸淫有莫大關係。

儒家文化的所有信條,似乎都與發展近代工業沒有什麼關係。不但沒有關係,而且對近代工業文明的發展是壓制的,打擊的。

儒家文化實際上就是一種人倫文化。它重視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而這種和諧相處,是建立在尊卑秩序上的。只有上下有別,長幼有序,社會就會國泰民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種尊卑秩序,也是一種確保和平安定的秩序。

因為儒家文化特別強調人倫關係,因此,近代工業革命追求的個人奮鬥,在價值觀上,顯然是不一樣的。

而中原文明,恰恰是在儒家文化統治下發展起來的文明。這與滿人建立的清政府,顯然是關係不大的。恰好是清政府在入關以後,全盤接受了儒家文化的傳統,所以才會閉關鎖國,才會走向落後。

事實上,中國開始走向落後,並非是從清朝開始,而是從明朝開始的。當西方開始文藝復興,走向啟蒙時代的時候,中國卻在堅持復古,堅持向古代學習,堅持派鄭和下西洋弘揚國威,堅持爭論“大禮儀”的問題。後來,清朝在入關後,又繼續明朝的這種傳統,如此便延續了落後。

(參考資料:《明史》《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