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最大的謊言,擺空城計的非諸葛亮,而是文武雙全的他

空城計的故事在中國幾乎是家喻戶曉,好幾首流行歌曲都取名為《空城計》。在中國的國粹京劇中,《空城計》更是廣為傳唱的曲目,又叫《撫琴退兵》。另根據我國古代戰術經驗總結的兵書《三十六計》中,第三十二計就是空城計,指在敵眾我寡缺乏兵力的情況下,故意不設兵備部署迷惑敵方,如今也帶有矇混過關的貶義色彩。

《三國演義》最大的謊言,擺空城計的非諸葛亮,而是文武雙全的他

傳奇人物諸葛亮是“空城計”的代言人,但歷史的真相總是讓人大跌眼鏡,其實三國中“空城計”的來源,與另一位家喻戶曉的蜀將有關,諸葛亮真沒擺過空城計!

羅貫中作品《三國演義》是以小說的形式描述歷史,而陳壽著寫的《三國志》則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我們就參考陳壽的說法。

在展現空城計的街亭之戰中,蜀國的主帥是諸葛亮,魏國的主帥是張郃,諸葛亮把西縣的百姓遷到了漢中,而司馬懿當時更是在千里之外的洛陽。所以歷史的真相就是,司馬懿沒有參與街亭之戰,諸葛亮也沒有擺空城計。所謂諸葛亮擺空城計,是出自羅貫中小說中的橋段,而司馬懿的出場也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智慧形象。

《三國演義》最大的謊言,擺空城計的非諸葛亮,而是文武雙全的他

三國曆史上確實有武將擺過空城計,只是羅貫中將這位武將的事蹟轉移給了諸葛亮,這位武將就是家喻戶曉的蜀將趙子龍。

陳壽並未給趙雲單獨列傳,但在裴松之註釋的《三國志-趙雲傳》裡,對趙雲的空城計有過描述:

建安二十四年春(公元219年),劉備和曹操展開漢中爭奪戰。值得一提的是,漢中戰督戰。趙雲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曹操的眼皮底下襬起了空城計,成語“偃旗息鼓”就是從這個典故中得來的。

當時,曹操親自押運大批軍糧屯在北山。蜀將黃忠率軍前往北山奪取軍糧,隨後趙雲領數十騎兵出營接應。趙雲剛出營地不久便遭遇曹操大軍,趙雲趕緊帶著騎兵退回本營,進入營地之後他立即下令開啟營門,然後命令士兵偃旗息鼓。曹操率大軍包圍趙雲營地,他發現大營中悄無聲息,便懷疑趙雲在營中安排了伏兵,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趙雲隨即下令士兵敲鑼打鼓,營地中喊聲震天,曹操大軍被這突然發生一幕嚇壞了,士兵相互踐踏慌亂撤退。

《三國演義》最大的謊言,擺空城計的非諸葛亮,而是文武雙全的他

第二天,劉備親自到趙雲營中設宴並誇讚道:子龍一身是膽也。慶功宴持續了整晚,營中計程車兵都高呼“虎威將軍”趙子龍的名字。曹操親臨漢中戰場,讓漢中爭奪戰陷入僵持,趙雲取得漢水之戰的關鍵勝利,扭轉了整個漢中戰場的局勢,後劉備贏得漢中戰,冊封為漢中王。

蜀漢取得漢中爭奪戰的勝利,給強勢無比的曹魏一記重擊,同時讓劉備安定了蜀地的大門戶。趙雲在漢中戰役中表現搶眼,這也是趙雲戰場生涯中最後的輝煌,隨著年紀的逐漸增大,趙雲也慢慢淡出蜀國的戰場主力,但其光芒萬丈的戰場生涯,是值得後世永遠歌頌的。

《三國演義》最大的謊言,擺空城計的非諸葛亮,而是文武雙全的他

陳壽在《三國志》中沒有給趙雲立傳,趙雲在三國曆史中的形象,大多是劉備護衛軍的形象。趙雲的事蹟與關、張、馬、黃一起並列在《三國志-五將傳》中,這也是蜀國五虎上將的由來。

羅貫中在著《三國演義》時,為突出漢室的正面與正統,引用和嫁接了許多情節,這當中最大的謊言莫過於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形象而嫁接的空城計了。作為古典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它的文學成就是值得肯定的,小說只是一種文學的表達形式而已,文學也並非一定要遵循史實,所以在閱讀文學時,沒必要帶著是否符合史實的觀念。文學與史學一樣,都是華夏文明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