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上一集我們講到商湯滅夏,商湯其實不是靠行仁義上位的,而是靠的征伐。商湯號稱“七名”“九徵”,有記載的征伐有徵葛、有洛、荊、溫、豕韋、顧、昆吾、夏、三朡等。

商湯是實打實地打出來的。如果放到近代,那就是

縮小版的成吉思汗、成功版的拿破崙、仁慈版的希特勒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商湯的日子不好過

雖然商湯勝利了,但是接下來的日子不好過。商湯十八年,稱帝,進入夏都斟鄩。商湯進入夏朝的宮殿,打算遷走夏朝社稷,但是

沒有成功

。為什麼沒有成功,沒有記載。可能有三點。

1。形勢不允許。

雖然商朝取勝,畢竟夏朝的勢力仍然很強大,很多地方仍然沒有攻克。如果強行遷走夏朝的社稷,可能會引起強烈的反抗。

2。夏奸很多,需要安撫。

如果有很多夏朝官吏投降的話,出於安撫的需要,不能強行遷走夏朝社稷。

3。占卜。

商朝特別信鬼神,幹什麼都要占卜。可能占卜不吉利,所以沒有遷走夏朝社稷。

考古發現,二里頭文化四期落入了商朝的紀年,仍然保持了一段時間的繁榮。說明,商湯保留了斟鄩城,並沒有將其譭棄。這就跟

清軍入關,保留了北京城

一樣。

既然遷不走,那就在斟鄩附近另建新都,於是,在附近,一個小型的都城建成了,被稱為

西亳

(今偃師商城)。這是一座臨時都城,其主要作用是監視斟鄩城。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接下來,商湯的日子更不好過。商湯十九年,大旱。二十年,大旱。

這一年,也有好訊息,夏桀被流放南巢後,憋屈死了。商湯的勁敵徹底消失了。看來,上天不是在懲罰自己,是在懲罰夏朝。

接下來,大旱沒有改觀。

二十一年,大旱。二十二年,大旱。二十三年,大旱。二十四年,大旱。

連續7年,大旱。再這樣下去,商朝就變成非洲沙漠了。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在當時看來,一切都是上天的懲罰。

我們無法得知商湯的想法。那時候,只能求助於鬼神。商湯“

禱於桑林,雨

”。

商朝又重新恢復了生機,商湯又重新找回了自信。鑑於夏桀已經死掉,上天又相信了自己,商湯在“二十七年,

遷九鼎於商邑

。”終於實現了立正統的夢想。

二十九年,商湯去世。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伊尹是被太甲殺死的嗎?

商湯逝世之後,伊尹繼續輔佐了三代商王,但是他們在位時間很短都去世了,於是太甲帝繼位。

太甲帝是商湯的嫡長孫,臨政三年之後,昏亂暴虐,違背了湯王的法度,敗壞了德業,因此,伊尹把他流放到湯的葬地桐宮。

此後的三年,伊尹代行政務,主持國事,朝會諸侯。太甲在桐宮住了三年,悔過自責,重新向善,於是伊尹又迎接他回到朝廷,把政權交還給他。從此以後,太甲修養道德,諸侯都來歸服,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寧,被稱為太宗。

太甲逝世後,兒子沃丁即位。沃丁時期,伊尹去逝了。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伊尹作為商朝的“霍光”,能夠放逐國君,可謂權傾朝野。《竹書記年》給了不同的記載:伊尹放逐太甲後,自立為王,七年後,太甲逃出桐宮

殺伊尹

,任用伊尹的兒子。

因為歷史久遠,歷史的迷霧,已經難以揭開,以商朝甲骨文卜辭對伊尹崇高的祭祀推測,《史記》中關於伊尹的記載是符合實情的。

也許霍光死後被滅族卻被供奉的故事也可以推測伊尹的結局。伊尹的兒子伊涉後來也成為歷代商國君時期著名的大臣。

伊尹,以自己的政務能力,穩定了商朝初年的局勢,防止了夏朝初年太康失國之類的悲劇發生。伊尹是商朝初年政權穩定的定海神針。

一般,

朝代興起之初的一百年,都是盛世。

但是商朝卻沒有迎來盛世。在伊尹之後,商朝又陷入了沉寂,一直在衰、復興、不斷的復衰之中迴圈,直到那位猛人的橫空出世。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武丁盛世

由於商朝採取

兄終弟及、父死子繼

的繼承製,導致帝位爭奪激烈,也導致了政權不穩。另外由於黃河水患,商朝頻繁的遷都,盤庚即位時,自湯到盤庚已是第五次遷移了。商朝經歷屢次衰弱,直到武丁即位。

武丁是盤庚的弟弟(小乙)的兒子,也就是盤庚的侄子。他年幼時,小乙曾讓他到民間生活了一段時間,深知民眾生活的艱難困苦。他即位以後,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

《史記》記載:武丁即位後,想要復興殷朝,但一直沒有合適的大臣來輔佐。武丁三年沒有釋出政見,政事由冢宰來決定,自己審慎地觀察國家的風氣。

武丁夜裡他夢見一位聖人,名叫

(yuè)。他按照夢中見到的聖人模樣來觀察大臣們,沒有一個是夢中人的樣子。於是派百官到民間去四處尋找,終於在傅險(地名)找到了說。

當時,說是一個服勞役的奴隸,正在傅險修路。官吏把說帶來讓武丁看,武丁說就是這個人。找到傅說之後,武丁和他交談,發現他果真是位聖賢之人,就舉用他擔任國相,商朝大治。

由於說沒有姓,就用傅險這個地名來作說的姓,叫做

傅說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武丁四處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方國進行征討,戰爭的規模不小,往往動用數千兵力,最大的一次發兵

一萬三千人

《竹書紀年》記載到:

三十二年,伐鬼方,次於荊。

三十四年,王師克鬼方。氐、羌來賓。

四十三年,王師滅大彭。

五十年,徵豕韋,克之。

武丁透過連年征伐,為商朝打出了一個盛世。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武丁盛世的意義

在這些征戰中,商朝征服了許多小國,擴大了領土,也抓獲了大量俘虜。

據殷墟卜辭記載,武丁的配偶婦好還親自率兵征伐羌方。作為武丁的妻子,婦好並沒有呆在豪華王宮裡,享受錦衣玉食,而是經常率兵東征西討、南征北戰。

除了“

伐羌

”之外,卜辭中還有許多“

獲羌

”“

用羌

”的記載,即抓獲了羌人的俘虜並用作人殉的犧牲,且數字驚人。

在婦好墓中挖掘出的戰俘人殉中既有黃種人,竟然也有大量的白人。

於是很多哈白派說商王族是白種人,豈不知他們把那些戰俘的人殉人骨當做了商王,也可知哈白族的跪舔隨處可見。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在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並建立了四個種姓,將印度本地的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驅趕到了印度南方,並作為低種姓存在到現在;同樣白種人也在商朝入侵了中國,變成了戰俘人殉。

我們應該感謝武丁,戰敗了這些白種人,否則我們也有可能像達羅毗荼人一樣作為低種姓,被驅趕役使的命運。

伊尹之治與武丁盛世,商朝開疆拓土的時代

武丁向四方連年用兵,征服了周圍的許多小方國。這些征伐戰爭,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廣大疆域,奠定了基礎。

《竹書紀年》記載:武丁“力行王道,不敢荒寧,嘉靖殷邦,至於小大,無時或怨。是時輿地,東不過江、黃,西不過氐、羌,南不過荊蠻,北不過朔方,而頌聲作,禮廢而復起”,是一位偉大的帝王。

武丁在位59年,去世。

武丁死後,他開創的太平盛世,沒能長久延續下去。

祖庚、祖甲以後諸王,特別是武乙、帝乙、帝辛時期,國家逐漸衰弱,國內矛盾十分尖銳,東南方的諸侯起來反叛。同時,西方一個小國也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