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後的戰神,大明亡國,他卻依舊在戰鬥

公元1662年,南明的永曆帝被吳三桂絞殺,李定國聞悉,如遭雷殛,良久,他號啕大哭,被髮跣足,直至哭到眼淚乾涸,雙目淌血,他對著永曆帝逝世的方向,喃喃自語:“我對不起大明,也對不起皇帝,我該怎麼面對天下。”悲憂交錯,疾病纏身,半個月後,李定國死於異鄉,此時離他四十二歲的生日僅十餘天。

大明最後的戰神,大明亡國,他卻依舊在戰鬥

臨終前,李定國吩咐兒子和下屬,寧死不可降滿清。“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李定國是明末清初的抗清英雄,他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值得每個人銘記,事實證明,即使過去幾百年,我們也沒將他忘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民族英雄的故事。

李定國出身於農民家庭,雖然身處微末,但他不失青雲之志,年僅十歲便參加了張獻忠的起義軍,立志報國,張獻忠看著這個年幼,卻一臉堅毅的孩子,心絃突然顫動,於是將他收為義子,從此,李定國開始了自己的戎馬生涯。

大明最後的戰神,大明亡國,他卻依舊在戰鬥

崇禎十七年,李定國已經成為了一個身經百戰的年輕將軍,他身姿偉岸、長相俊朗、性格溫和但作戰卻十分勇敢,被人譽為“萬人敵”,這個被上天眷顧的年輕人,幾乎集中了歷來所有名將的優點,張獻忠成立大西政權後,將李定國封為安西將軍。

在和清軍交戰中,張獻忠不幸戰死,他曾對四位義子說道:“大明江山是中華正統,我死以後,你們一定要盡心興復大明江山!”李定國抿緊雙唇,重重的點了點頭。在張獻忠死後,分別由他四位義子統領農民軍,反清復明,四人於雲南昆明稱王。

大明最後的戰神,大明亡國,他卻依舊在戰鬥

一年後,朱由榔稱帝,年號永曆,是為南明最後一個政權,在這個時候,張獻忠的幾位義子發生了衝突。孫可望欲自立為王,但李定國堅決不同意,兩人不歡而散。後來孫可望兵取貴州,而李定國留守雲南,在這期間,他操練兵馬,實行經濟改革,舉行科舉,鼓勵生產,百姓安居樂業,彷彿當年諸葛亮在建設蜀中一般。

在南明永曆六年的時候,滿清派遣孔有德和吳三桂兩路加擊孫可望的大西軍,孫可望的形勢十分危急,此時的李定國放下了和孫可望的齟齬,寫信給孫可望,表示雙方應聯合抗擊清軍。同年六月,李定國消滅了孔有德的勢力,收復廣西全境,隨後,李定國一鼓作氣,以半年的時間收復了兩州十六郡共計三千餘里。

大明最後的戰神,大明亡國,他卻依舊在戰鬥

復興南明指日可待,李定國滿懷希望,他的理想,養父張獻忠的理想,全天下有識之士的理想即將實現,滿清朝廷震盪。義兄孫可望一直挾持著永曆帝,想自立為王,而李定國一直堅定自己的信念,復興大明。此後,滿清派遣親王尼堪率十五萬精兵進攻李定國,對此,李定國作出了精密的部署。

李定國運籌帷幄,有小諸葛之稱,他有信心,此戰若按部署行事,則將大獲全勝,而滿清這次十五萬精兵若折損,則元氣大傷,勝利的天平徹底向南明傾斜。可是孫可望並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他想利用滿清打擊南明和李定國,因此孫可望偷偷的將軍事機密透露給了清軍,李定國功虧一簣,只是殺掉了主帥尼堪,大軍主力逃出埋伏。

大明最後的戰神,大明亡國,他卻依舊在戰鬥

儘管如此,天下亦震動,滿清惶惶不可終日,然而,又是孫可望從中作梗,他不僅削去張獻忠另一個義子,劉文秀的爵位,還嫉妒李定國的功勞,怕他聲望太大,蓋過自己,因此多次想謀害李定國。李定國十分傷心,反清大業眼看功成,他不想和孫可望兵戎相見,破壞這大好局面,於是率領自己的嫡系部隊離開了剛打下不久的地盤。

滿清聞此訊息,趁機出兵,將孫可望殺的大敗,孫可望倉惶逃命,將李定國收復的大部分地域拱手相讓。像孫可望這樣貪圖富貴,毫無原則,背信棄義的人,選擇的道路我們可想而知一投降滿清,在投降滿清之時,他還獻出了西南地區的地圖,並且將李定國軍隊的機密和盤托出。

大明最後的戰神,大明亡國,他卻依舊在戰鬥

孫可望投降,反戈相向,劉文秀鬱鬱而終,南明政府也無能臣良將可以分擔李定國的壓力,這位正直壯年的的名將,被軍政壓的佝僂了身軀,焦慮的滿頭白髮,如有千年前五丈原上仰天嘆息的諸葛亮。大西軍四分五裂,南明毫無志氣,大勢已去,清軍壓境,永曆帝逃到緬甸,李定國帶領六千精兵阻擊吳三桂。

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戰爭,這場交戰十分慘烈,李定國麾下精銳損失三分之二,但清軍也死傷大半,吳三桂不能再進一步。“凜凜孤忠志獨堅,手持一木欲撐天”,緬甸扣住了永曆帝,李定國又轉身去攻打緬甸,但是緬甸一方卻將永曆帝交給了吳三桂,於是就出現了前文出現的一幕,李定國再也無力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