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要冊封董鄂妃為皇后,孝莊不同意:必須改成皇貴妃

“唐詩多矣,何獨書此以賜僧人,蓋是時董妃已卒,多情天子,念念不忘美人枕上,不覺送於老和尚發之。”

順治帝與董鄂妃的愛情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有耳聞,抑或是在影視劇中見到過。

其實,從寵愛程度來看,順治帝竟然比老爹皇太極還要厲害,甚至不惜冊封董鄂妃為皇后,但正宮皇后(孝惠)已有,怎能再冊封一位皇后?

順治帝要冊封董鄂妃為皇后,孝莊不同意:必須改成皇貴妃

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

其實,從官方史料來看,董鄂妃的家世還是很不錯的。她屬於努愷愛塔大系董鄂氏,滿洲正白旗人,父親鄂碩原先是正白旗的一名軍官。

早在努爾哈赤起兵之前,努爾哈赤的父祖輩與董鄂部是不太和諧的,經常有摩擦,一直到努爾哈赤起兵後,董鄂部有兩位部長率領族人歸順努爾哈赤,一位叫侖布,一位叫何和禮。

這兩位是堂兄弟關係,這位侖布便是董鄂妃的曾祖父,這位何和禮便是努爾哈赤手底下五大臣之一,也是努爾哈赤的女婿,而且,何和禮有一位曾孫女也被順治帝納入了後宮,她就是皇次子福全的母親寧愨妃。

從出身來看,雖然董鄂氏不像族姐妹寧愨妃那樣,是正兒八經的開國功勳之後,但最起碼也是滿洲八旗世家了。不過,這種出身,在清朝初年的後宮,沒有太強的競爭力,董鄂妃完全是靠順治帝的寵愛上位的。

關於董鄂妃的身世,經常提到的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她是江南名妓董小宛,第二種說她是襄親王博穆博果兒的福晉。

第一種說法已經被證實是誤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說法,估計與當時董鄂妃的稱呼有很大關係,即使在冊封詔書中,董鄂妃也被稱為“董氏”,很容易讓人對她的身世造成誤解,到了乾隆朝,董鄂妃的姓氏被訂正為“董鄂氏”。

第二種說法多被影視劇所描繪,其實這種說法也不太靠譜。

順治的舅舅滿珠習禮(孝莊的兄弟)有三個女兒嫁入清朝皇室,一個嫁給承澤親王碩塞為和碩福晉,一個待年宮中等著順治帝冊封(悼妃),一個嫁給了順治的弟弟博穆博果兒為嫡福晉。

也就是說,博穆博果兒的妻子是孝莊的親侄女(博爾濟吉特氏),也不見他有側福晉的記載,所以這種說法是有待考證的。

當然,比較靠譜的說法也有,一個來自傳教士湯若望,另一個來自順治帝的親兵金汝輝。

傳教士湯若望曾稱順治帝對某位滿籍軍人之妻,產生一種火熱愛戀,此女被順治帝納入後宮封為貴妃,還為順治帝生下一子,順治帝想要將他冊立為皇太子,只可惜此子與母親先後去世。

順治帝身邊的親兵金汝輝曾說道:“宮中貴妃一人,曾是軍官之妻也,因慶弔出入禁闥,帝頻私之,其夫則構罪殺之,勒令入宮。”

注:金汝輝是內務府包衣,祖上是朝鮮義州人,他就是乾隆後宮淑嘉皇貴妃的曾伯祖。

從湯若望與金汝輝的言辭來看,董鄂妃的身世基本上已經落實了:她是某位滿洲軍官的妻子,但絕不是襄親王博穆博果兒的福晉。

順治帝要冊封董鄂妃為皇后,孝莊不同意:必須改成皇貴妃

與後位擦肩而過

其實,董鄂妃的年齡,也是一個謎團,《孝獻皇后行狀》中稱其“年十八,以德選入掖廷”,按照這個說法,董鄂妃應該生於崇德四年,也就是1639年,比順治帝小一歲。

但事實上沒有這麼簡單,順治帝身邊的那名親兵金汝輝還提到過董鄂妃“年將三十,色亦不美,而寵遇為最”,說明順治帝有可能是說謊了。

官方記載董鄂妃於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被封為賢妃,有人認為董鄂妃就是此時入宮的,實際上,董鄂妃入宮時間還要早一些,因為在這一年年初,董鄂妃的父親內大臣鄂碩的名字,已經排在了索尼的前面,很明顯是受女兒入宮的影響。

還有一點,當時順治後宮在一定程度上沿襲了關外時期皇太極五宮后妃體制的某些特點,有意實行一後兩宮九嬪制度,兩宮指的是東西二宮,即東宮大福晉與西宮大福晉,西宮大福晉便是賢妃董氏,東宮大福晉人選應該是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只可惜孔四貞因故未能入宮。

也就是說,董鄂妃是以“妻”(平妻)的身份入宮的,而不是妾,這與關外時期的一夫多妻多妾制度是對應的。

所以,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被順治帝稱為“第一子”,因為在此之前,只有嫡出的皇子才能參與序齒排序。

此外,順治十三年十二月,董鄂妃被冊封為皇貴妃,其實,按照順治帝之前的設想,這次是要直接將董鄂妃冊封為皇后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帝王臨御天下,慶賞刑威,雖當並用。然吉祥茂集之時,尤宜推恩肆赦,敬迓天庥。朕遵聖母皇太后諭旨,思佐宮闈之化,爰慎賢淑之求。於本月初六日,冊封內大臣鄂碩之女董氏為皇后。贊理得人,群情悅豫。逢茲慶典,恩赦特頒。”

到冊封時,竟成了皇貴妃,很明顯有人不同意,相信大家知道,這個人一定是孝莊了。

當然,從順治帝后來的描述來看,董鄂妃本人似乎也強烈反對將自己冊封為皇后,這樣自己在後宮就更難做了。

我們都知道,董鄂妃冊封皇貴妃的典禮是非常隆重的,順治帝甚至因此而大赦天下,也難怪啊,本來就是按照冊後的程式來彩排的,當然隆重了。

順治帝要冊封董鄂妃為皇后,孝莊不同意:必須改成皇貴妃

身後遭受冷遇

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年僅22歲,僅過了兩天,即八月二十一日,順治帝便釋出諭旨:“皇貴妃佐理內政有年,淑德彰聞,宮闈式化。倏爾薨逝,予心深為痛悼,宜追封為皇后,以示褒崇。”

一開始,禮部擬定了四個字的諡號,順治帝不滿意,讓重新擬定,一直到十個字才表示同意,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此外,順治還下令讓三十個太監與宮女為董鄂妃殉葬,“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那些為董鄂妃抬棺的都是滿洲二三品大臣,這在整個清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令人沒想到的是,就在董鄂妃去世四個月後,順治帝便病逝於養心殿,年僅24歲。

雖然董鄂妃在康熙二年,與順治帝合葬於孝陵地宮,但她卻遭受到了冷遇。

董鄂妃已經被追封為皇后,按照規定,她的諡號後面應該加上順治帝的帝諡,也就是“章”字,比如說康熙的老媽就稱“孝康章皇后”,但清廷最終卻沒有為董鄂妃加帝諡。

凡是被追封為皇后的,牌位都會進入太廟,可董鄂妃卻沒有,她的牌位只擺放在順治孝陵的隆恩殿中,很明顯也是在故意矮化董鄂妃的地位。

這種情況,很明顯也是孝莊的授意,就有如當年奪走丈夫皇太極寵愛的姐姐海蘭珠一樣,死後不能享受後人祭祀。

順治帝要冊封董鄂妃為皇后,孝莊不同意:必須改成皇貴妃

對董鄂妃這個兒媳,孝莊很明顯也是有私心的,是有私心的不喜歡,雖然順治帝多次讚揚董鄂妃對皇太后的孝順,尊敬,但董鄂妃的入宮,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清後宮的格局,挑戰了蒙古女人在後宮的地位,這是孝莊不想看到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世祖實錄》《孝獻皇后行狀》《湯若望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