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一、赤焰軍到底覆滅在誰的手裡?

在梁帝登上皇位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

林燮掌管的赤焰軍大規模裁撤,

但林燮手中仍握有七萬兵士。此第一心結。

裁撤後的

赤焰軍仍是大梁境內首屈一指的雄獅,在朝中和軍中

乃至鄰國中

的威望

太高了

。此第二心結。

梁帝派出的人林燮旁置不重用,只重用祈王的人。此第三心結。

林燮出征在外,常以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名,對梁帝的安排和詣意不執行。此第四心結。

一個初登帝位的皇帝,手中最強大的隊伍自己指揮不動,自己的治軍方針執行不下去,自己的兵只認他們的將領不認他這個主君。

針扎不透,水潑不進,完全脫離自己的掌控,這種情況下,梁帝心中埋下要處置林燮的想法,就可以理解了。

而對於掌管七萬將士性命的林燮來說,最大的失誤便是缺少政治的敏感性,從打江山到保江山,角色換了,思想卻沒有轉換。

打江山時,要勇,守江山時,要忠,這個忠不是自己知道忠就行,還要讓效命的君主相信你是忠的。

赤焰軍的覆滅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個死迴圈,如果梁帝只處置林燮一人,那麼林燮手下的七萬將士很有可能一舉起兵反了梁帝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像梁帝召梅長蘇入宮與夏江對峙時,霓凰和蒙摯準備要舉兵逼宮一個道理。

所以,梁帝豪不遲疑得選擇讓七萬忠骨一起陪葬,就像夏江說的那樣,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冤嗎,冤!但那些枉死的七萬將士們更冤!

如果林燮認清政治形勢,及時調整策略,都可以將這個死迴圈解開,可惜了,林燮也許至死時才明白這個道理。

主官的政治智慧決定了他所帶領的隊伍能夠走多遠,走多高,林燮顯然只是優秀的指揮官卻沒有成為政治的行家裡手。

《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二、蒙摯到底是誰的忠臣?

《琅琊榜》中最自相矛盾的人就是蒙摯,在梅長蘇初見蒙摯時,他曾對梅長蘇說過一段話:忠義在心不在名,只要你不直接危害皇上,就永遠都不會我的敵人。

蒙摯是梁帝最信任和倚重的人,蒙摯也確如梁帝期望的那樣,不摻和朝事,不站隊,只忠於皇上一人。

實際上,他是騙了梁帝最深的那個人,他可能是京中知道梅長蘇真實身份的第一人,也是知道靖王要參與奪謫的第一人,更是知道梅長蘇要翻案的第一人。

上面說到林燮缺少政治智慧,蒙摯卻與林燮正好相反,他對梁帝不是忠與不忠這麼簡單,而是心中有原則,行事有規矩,說話有分寸。無論從武功還是修為,都可稱得上大梁第一高手。

到後來時,蒙摯的內心已完全偏向了梅長蘇,甚至為梅長蘇的安危有過反心。

蒙摯是忠臣,卻是誰的忠臣呢。

《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三、夏江的反擊真的錯了嗎?

一切的禍端都起於祈王的一句話,他要說服梁帝裁撤懸鏡司,這句話偏又被夏江聽個正著,你都要把人飯碗打碎了,人家還不會對你懷恨在心嗎?

祈王與夏江這個樑子結的,既不成熟也不是時機。

可夏江與謝玉想出的這個計謀卻是狠辣高明,量身定製,實施的時機也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都說,祈王聰慧過人,廣有賢名,朝臣對祈王也推崇備至。這樣優秀無瑕疵的兒子,在梁帝眼中不是驕傲,而是在朝,籠絡人心,在府,清淡狂論。

這樣的眼中釘,肉中刺,被除掉只是早晚的事,而夏江與謝玉策劃的謀逆之事,只是梁帝樂見其成的一個契機而已。

是不是事實,是不是冤案,於梁帝仿如正要打瞌睡就送來個枕頭一樣。至於這個枕頭裡充的是什麼,有什麼關係。

祈王是真正被朝臣被親信們捧殺的,祈王有為君的智慧,卻沒有為臣的智慧,他的錯誤和林燮是一樣,結局也自然是一樣的。

《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四、靖王登上皇位後真的會成為大家期望的明君嗎?

梅長蘇曾說靖王:蕭景琰,你有情有義,為什麼沒有腦子呢。

在營救衛崢一事上,靖王被情緒所控,不顧形勢,寧可與梅長蘇決裂也不聽從勸說,甚至要破釜沉舟也要一意孤行。如果不是梅長蘇的竭力勸說,他便會如夏江所期望的那樣,一步步走入圈套,落得害人害已的下場。

這個性格特點可以是有情有義,但在靖王登上皇位後呢,他身上當初被當作優點的性格,會不會被放大成致命的弱點而被奸佞所利用。

靖王因赤焰案十幾年不理夏冬,這份執拗在登上帝位後,極有可能被放大,遇到不順眼或不順心的人和事,會不會採取一刀切的做法。

靖王最大的問題他排斥制衡,排斥黨爭,做為上位者,用好制衡之術,既可以平衡統治勢力,也可以避免朝堂上一個黨派獨大的局面。梅長蘇的制衡之術就用的非常嫻熟。

《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五、梁帝娶宸妃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如果梁帝不娶宸妃,宸妃很有可能嫁給言侯,如果嫁給言侯,那林府和言府便成了兒女親家,兩家的勢力會更加強大。

一個文臣,一個武將,強強聯手,林、言兩人又是梁帝在潛邸時的肱骨之臣,更是助梁帝登上皇位的人,功高蓋主,梁帝的底細知道的也多。

如此看來,不但不能讓他們結親,還要砍去一方才安心。

最成功的說謊者是那些使最少量的謊言發揮最大的作用的人,很多事情,表面是清晰明瞭的謊言,背面卻是晦澀難懂的真相。

《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原創

2022-04-0814:49

·

十方有花

一、赤焰軍到底覆滅在誰的手裡?

在梁帝登上皇位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林燮掌管的赤焰軍大規模裁撤,但林燮手中仍握有七萬兵士。此第一心結。

裁撤後的赤焰軍仍是大梁境內首屈一指的雄獅,在朝中和軍中乃至鄰國中的威望都太高了。此第二心結。

梁帝派出的人林燮旁置不重用,只重用祈王的人。此第三心結。

林燮出征在外,常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名,對梁帝的安排和詣意不執行。此第四心結。

一個初登帝位的皇帝,手中最強大的隊伍自己指揮不動,自己的治軍方針執行不下去,自己的兵只認他們的將領不認他這個主君。

針扎不透,水潑不進,完全脫離自己的掌控,這種情況下,梁帝心中埋下要處置林燮的想法,就可以理解了。

而對於掌管七萬將士性命的林燮來說,最大的失誤便是缺少政治的敏感性,從打江山到保江山,角色換了,思想卻沒有轉換。

打江山時,要勇,守江山時,要忠,這個忠不是自己知道忠就行,還要讓效命的君主相信你是忠的。

赤焰軍的覆滅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個死迴圈,如果梁帝只處置林燮一人,那麼林燮手下的七萬將士很有可能一舉起兵反了梁帝也不是不可能的。

就像梁帝召梅長蘇入宮與夏江對峙時,霓凰和蒙摯準備要舉兵逼宮一個道理。

所以,梁帝豪不遲疑得選擇讓七萬忠骨一起陪葬,就像夏江說的那樣,死了就什麼都沒了。

冤嗎,冤!但枉死的七萬將士們更冤。

如果林燮認清政治形勢,及時調整策略,都可以將這個死迴圈解開,可惜了,林燮也許至死時才明白這個道理。

主官的政治智慧決定了他所帶領的隊伍能夠走多遠,走多高,林燮顯然只是優秀的指揮官卻沒有成為政治的行家裡手。

二、蒙摯到底是誰的忠臣?

《琅琊榜》中最自相矛盾的人就是蒙摯,在梅長蘇初見蒙摯時,他曾對梅長蘇說過一段話:忠義在心不在名,只要你不直接危害皇上,就永遠都不會我的敵人。

蒙摯是梁帝最信任和倚重的人,蒙摯也確如梁帝期望的那樣,不摻和朝事,不站隊,只忠於皇上一人。

實際上,他是騙了梁帝最深的那個人,他可能是京中知道梅長蘇真實身份的第一人,也是知道靖王要參與奪謫的第一人,更是知道梅長蘇要翻案的第一人。

上面說到林燮缺少政治智慧,蒙摯卻與林燮正好相反,他對梁帝不是忠與不忠這麼簡單,而是心中有原則,行事有規矩,說話有分寸。無論從武功還是修為,都可稱得上大梁第一高手。

到後來時,蒙摯的內心已完全偏向了梅長蘇,甚至為梅長蘇的安危有過反心。

蒙摯是忠臣,卻是誰的忠臣呢。

《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三、夏江的反擊真的錯了嗎?

一切的禍端都起於祈王的一句話,他要說服梁帝裁撤懸鏡司,這句話偏又被夏江聽個正著,你都要把人飯碗打碎了,人家還不會對你懷恨在心嗎?

祈王與夏江這個樑子結的,既不成熟也不是時機。

可夏江與謝玉想出的這個計謀卻是狠辣高明,量身訂製,實施的時機也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

都說,祈王聰慧過人,廣有賢名,朝臣對祈王也推崇備至。這樣優秀無瑕疵的兒子,在梁帝眼中不是驕傲,而是在朝,籠絡人心,在府,清淡狂論。

這樣的眼中釘,肉中刺,被除掉只是早晚的事,而夏江與謝玉策劃的謀逆之事,只是梁帝樂見其成的一個契機而已。

是不是事實,是不是冤案,於梁帝仿如正要打瞌睡就送來個枕頭一樣。至於這個枕頭裡充的是什麼,有什麼關係。

祈王是真正被朝臣被親信們捧殺的,祈王有為君的智慧,卻沒有為臣的智慧,他的錯誤和林燮是一樣,結局也自然是一樣的。

四、靖王登上皇位後真的會成為大家期望的明君嗎?

梅長蘇曾說靖王:蕭景琰,你有情有義,為什麼沒有腦子呢。

在營救衛崢一事上,靖王被情緒所控,不顧形勢,寧可與梅長蘇決裂也不聽從勸說,甚至要破釜沉舟也要一意孤行。

如果不是梅長蘇的竭力勸說,他便會如夏江所期望的那樣,一步步走入圈套,落得害人害已的下場。

這個性格特點可以說是有情有義,但在靖王登上皇位後呢,他身上當初被當做優點的性格,會不會被放大成致命的弱點而被奸佞所利用。

靖王因赤焰案十幾年不理夏冬,這份執拗在登上帝位後,極有可能被放大,遇到不順眼或不順心的人和事,會不會採取一刀切的做法。

靖王最大的問題是他排斥制衡,排斥黨爭,作為上位者,用好制衡之術,既可以平衡統治勢力,也可以避免朝堂上一個黨派獨大的局面。梅長蘇的制衡之術就用得非常嫻熟。

五、梁帝娶宸妃的終極目的是什麼?

如果梁帝不娶宸妃,宸妃很有可能嫁給言侯,如果嫁給言侯,那林府和言府便成了兒女親家,兩家的勢力會更加強大。

一個文臣,一個武將,強強聯手,林、言兩人又是梁帝在潛邸時的肱骨之臣,更是助梁帝登上皇位的人,功高蓋主,梁帝的底細知道的也多。

如此看來,不但不能讓他們結親,還要砍去一方才安心。

最成功的說謊者是那些使最少量的謊言發揮最大的作用的人,很多事情,表面是清晰明瞭的謊言,背面卻是晦澀難懂的真相。

《琅琊榜》中藏在暗處的細節,就真的經得起深究嗎?

作者:十方有花,用喜歡的文字,寫出喜歡的故事,講給喜歡的人聽,謝謝你一直在這裡!

原創不易,點贊、留言、轉發都是鼓勵!

如有圖侵,請聯絡作者刪除

《琅琊榜》中這幾個未解之謎,直到全劇終也沒有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