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該怎麼辦?專家:古人滿滿的套路

在中國有一句流傳了很久的話叫做:“武藝一十八般,唯有弓矢第一”,意思是說射擊是最重要的一項功夫,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理由很簡單,如今不也有一句話說:“功夫再高,一槍撂倒”嗎?弓箭雖然沒有槍那樣的破壞力,但卻足夠殺人於百米開外,讓人還未近身就倒下了。

古代戰爭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該怎麼辦?專家:古人滿滿的套路

可以說在冷兵器時代,弓箭是最為致命的一種武器,這種武器的出現可以追索到上古神話時代,后羿射九曜的傳說。雖然只是一個神話,但是卻能看出弓箭在民間百姓心中威力之大。而最早發現弓箭的出現是在3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最早期的弓箭很簡單,是用一個樹棍或者是竹竿,然後做成一定長度的箭桿,尖端削尖,就做成了最原始的箭,一直到原始社會石器時代,人們才學會把骨或貝殼磨製成尖利,作為箭尖,這樣的箭殺傷力自然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古代戰爭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該怎麼辦?專家:古人滿滿的套路

而要製作一杆能在古代戰場上能發揮作用的箭就要更復雜的多了,首先箭的殺傷力一定要足,否則根本不可能穿透鎧甲。要製作這樣一杆箭,要求是相當高的。不僅要在長度上適中,大小比例上是也要精確。

在古代一隻合格的箭桿要售50文左右,十幾根就差不多買頭羊了。所以在古代打一場戰下來是要傾盡舉國之力的,而在古代戰爭守城之時,箭支是使用最多的。射會去就沒有辦法再收回來。那麼如果他們的箭都射完了怎麼辦?

古代戰爭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該怎麼辦?專家:古人滿滿的套路

戰場是一個變化莫測的地方,所以最要緊的是懂得用計謀,正所謂“上兵伐謀”一場戰爭的勝利和失敗和統帥是否足智多謀有很大的關係。所謂的兵法多時計謀之法。

《孫子兵法》有言:“取用於國,因糧於敵”,什麼意思呢?就是缺乏什麼物資,那就從敵人那裡去獲取。同樣的,如果在守城的時候,自家的弓箭都用完了那麼就要學會從敵人那裡去獲得。這時候就很考驗“計謀”的運用了。

古代戰爭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該怎麼辦?專家:古人滿滿的套路

唐朝時期有一位叫“張巡”的名將,在防守雍丘的時候就面臨了這樣的一次困境,他在防守城池的時候,為了抵禦兇猛的敵軍將城內的弓箭全都射光了,雖然暫時讓敵軍敗退,然而下一次攻城的時,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於是他心生一計,命人紮了數千個草人。在夜間將草人吊在城樓,命士兵擊鼓如雷。敵軍以為張巡準備偷襲,大驚失色,於是便立刻放箭抵禦,沒想到一會兒功夫,這些草人便幫張巡賺了數十萬支箭回來。

古代戰爭中,守城士兵箭支射完了該怎麼辦?專家:古人滿滿的套路

這樣“借箭”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說諸葛亮著名的草船借箭,雖然只是演義中的情節,但能夠看出,在戰場之上用草人“借箭”還是比較常見的,畢竟敵人不知道究竟是不是草人,只管一股腦的射箭。當然如果沒有機會扎草人,古人也有辦法,他們會將箭桿分為兩截,在發射的時候用上專門的箭筒,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不得不讓人佩服古人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