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武則天的祖籍是幷州文水縣,但她生長在長安,也是我們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我們對於武則天的認知大多是她和唐太宗以及唐高宗的愛情故事,或者她如何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又或者她的政治手段的精明等等,但今天我們想講的是武則天所創造的字。

她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已被廢除,剩下的一個字無人敢用的歷史。武則天為何會要創造新的漢字呢?這些漢字為何沒有廣泛流傳下來呢?哪個字又被流傳下來了?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武則天的一生雖然輝煌但也坎坷。她在14歲的時候便入了皇宮,一直陪伴在唐太宗身邊,悉心照料著唐太宗。在這期間,她也和唐高宗李治漸漸的熟絡起來,武則天姣好的容貌以及超高的情商讓李治心生情愫,但那時李治礙於自己的父親還是比較低調行事。

唐太宗去世後,按規矩武則天便去了感業寺,本以為這一生就要在枯燥無聊中度過。但是李治一直心心念念著武則天,在去感業寺燒香時,便開始了他倆的愛情故事。李治想把武則天接回宮中,但朝中的諸多大臣和後宮的嬪妃多數持反對意見,畢竟武則天也算是服侍過唐太宗的,於禮數上也不應回宮再服侍李治,但當時李治的心意已決。最終,李治還是把武則天接回了宮中,而自此武則天便也開啟了她的輝煌人生。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回宮後的武則天,一直是李治寵愛的人,由於李治身體一直不好,武則天便一直默默的為李治管理前朝,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為政的經驗越積越多。之後李治去世,她便開始了獨攬大權。但她並不滿足政治上的專權,她在文化上也有所追求。

經歷史證明,武則天一共創作了18個漢字,人、臣、天、地、初、日、月、君、星、證、授、載、聖、正、國、年、曌。這是十七個漢字,而其中的月字有兩個版本,所以共十八個漢字。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武則天的漢字並不是完全創新,而是在已有的文字上進行改變。但也並不是隨意創造出來的,每個漢字還是有其意義的。而且武則天造字選用的大多為會意字,並且打破了漢字原有的方塊結構,變成了圓形漢字。

例如在一個圓形裡面放一個“卍”字,這個圓形就代表“星”,中間的就是個“萬”字,千千萬萬四個字就是一個年字,這種造字方式實為巧妙,看出來武則天當時造字時非常用心了。還有一個字最有意思就是“國”,就是在方框裡面,放上“八方”兩個字,即四面八方即為國,現在想想確實很為合理。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還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故事,武則天在造字是徵求大臣建議,宗秦客呈獻新造字若干,其中有一字,是方框裡邊置一“武”字,讀作“國”。大概說的意思就說武則天乃一國之君,但這種阿諛奉承的方式實在高明,但是也有說這樣不好的,說方框裡面放了一個人就是囚,寓意不好。另外,武則天字武曌,其中的這個曌字便是她自己所創之字。武則天認為自己就像是日和月一般高尚並凌駕於天空之上,所以曌字是日、月和空字的組合。

武則天為什麼會造字呢?在當時來講漢字的體系已經是比較完備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首先,她是千古第一女帝,她想要做的不僅是政治上的清明還有文化上的革新。武則天從不認為女子不如男。所以武則天一直在不斷的學習與提升自己當中。比如最初武則天的書法並不是很好,但是為了討唐太宗歡心,武則天一直努力學習,最終習得一首好書法。

其次,儒家所提倡的“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而武則天也繼承了儒家的思想觀念。像“照、人、君、臣、國”等字,這些字都與儒家的思想相關,都被賦予了美好的治國蘊意。這個方向是易於理解的,畢竟武則天作為皇帝最終的目文字革新的目的還是要服務於政治。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這些字既然都有美好的治國寓意,那為何現在這些漢字沒有廣泛流傳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漢字被廢除的原因。

首先,這些漢字的流傳度並不廣。雖說武則天當時造了這些漢字,當時由於之前漢字的使用習慣問題,大家都保持了舊有的習慣。所以這些字人們知道存在但並不使用。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其次,既然有相對於簡體的漢字來說,人們就不會選擇武則天所創作的繁瑣的字。結合中國漢字發展史來看,漢字一直是由繁變簡的,這種逆向的發展,並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趨勢。

再次,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是很長,所以人們使用漢字的時間也較為短。武則天創造的漢字只應用了15年,當時唐文宗一登上皇位就頒佈了命令,宣佈廢除新字,用回以前的文字。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最後,武則天創作漢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加強自己的政權。漢字創作的目的不是為了使用,也導致流傳度的不是很廣。但唯獨曌字被流傳下來了,因為幾乎沒有人敢用,而且武則天的字又是武曌,結合以上兩重原因,這個字就被流傳下來了。

對於武則天而言,之所以立無字碑,可能就是功過自讓他人說的含義。所以自唐朝以來,人們會從不同角度去評價武則天。在唐朝前期,皇帝還是武則天的直系親屬,所以總的來說,對武則天的評價還是較為正面的。之後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武則天進行了批判,再到南宋的時候,程朱理學佔據主導地位,輕女的思想更是讓人們對武則天的評價比較負面。

武則天一共造了18個字,17個字已被廢除,僅剩的一個字卻無人敢用

回顧武則天的一生,她的事蹟總是為人們津津樂道。但在武則天為帝時期,確實出現了“貞觀之治”,政治比較清明,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而我們更需要了解這千古女帝不為人知的一面,單單從造字的角度來講,其才華與能力是讓人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