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遺事55:南唐出兵策應慕容彥超,慘遭後周實力碾壓

江南遺事55:南唐出兵策應慕容彥超,慘遭後周實力碾壓

保大九年(951年)冬天,南唐元宗(中主)李璟突然收到了一封來自北方的書信,信封上的署名是山東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這個慕容彥超是何許人也,為何要給李璟寫信,他在信中又說了些什麼呢?

問題太多,我們就先從慕容彥超這個人講起吧。

慕容彥超是後漢高祖劉知遠同母異父的弟弟,早年曾追隨大哥劉知遠一起在後唐明宗李嗣源手下當差,混了一個軍校的差事。後來由於觸犯了軍法,犯了死罪,由於劉知遠的求情,赦免了他的死罪,流放到房州(今湖北房縣)。

不久聽聞劉知遠趁契丹北歸進軍開封,奪取皇位,建立了後漢政權。慕容彥超便逃離房州,前往開封投奔劉知遠。劉知遠對這位同母異父弟弟也非常關照,一來就封他為鎮寧軍節度使,派他出鎮澶州(今河南濮陽)。

劉知遠死後,即位的隱帝劉承祐整日胡作非為,甚至幹出了光天化日之下,在皇宮裡斬殺三位元老重臣的荒唐事。這小子還想殺軍方大佬郭威,郭威不願坐以待斃,起兵作亂,攻開啟封。慕容彥超作為劉承祐的叔叔,這事兒不能不管吧,接到劉承祐的告急詔書後,馬上帶兵趕到開封郊外迎戰郭威。

結果一場衝鋒下來,慕容彥超的軍隊以光速崩盤,慕容彥超丟下目瞪口呆的劉承祐,自己逃之夭夭。

郭威在開封稱帝,建立後周政權,劉知遠的弟弟,河東節度使劉崇馬上在太原宣佈即位,國號仍然使用漢,意思還是劉知遠的漢家天下。但後世史家已經毫不客氣地把他建立的漢稱為北漢,和劉知遠的後漢區別開來。

這北漢也是十國裡唯一位於北方的一國。

江南遺事55:南唐出兵策應慕容彥超,慘遭後周實力碾壓

劉崇稱帝后厲兵秣馬一心要南下找郭威玩命,替他兒子劉贇(被郭威殺了)報仇,同時劉崇又聯絡兗州的兄弟慕容彥超一起出兵。慕容彥超的身份註定他不可能為郭威所容,慕容彥超也不打算向郭威屈膝妥協,接到劉崇的密信,慕容彥超立即下發動員令,準備和劉崇東西夾擊郭威。

同時為了增大勝算,慕容彥超又派人前往金陵,向李璟求援,希望他出兵配合進攻郭威,這就是當時北方的情況。

好大喜功的李璟毫不考慮南唐目前的困境,福建和湖南都還是一筆爛賬,看了慕容彥超的親筆信後,他冷卻多時的心突然又澎湃了起來,這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趁中原混戰之時,我朝出兵逐鹿,直取汴梁,中原唾手可得矣。

固執的李璟打定了主意便開始為北伐做準備,群臣的進諫他是充耳不聞。

保大十年(952年)正月,南唐北伐軍正式出師,渡過淮河北上中原。結果剛走到沐陽(今江蘇沐陽)便遭遇了周軍,狹路相逢勇者勝,久經戰陣的後周虎狼之師把南唐軍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了一頓。

南唐軍大敗,指揮使燕敬權被俘,李璟逐鹿中原的美夢被無情地碾壓。

江南遺事55:南唐出兵策應慕容彥超,慘遭後周實力碾壓

北漢軍見南唐軍被吊打,也匆匆撤回山西,只剩下兗州的慕容彥超苦苦支撐。郭威一鼓作氣,親征兗州,城破後慕容彥超夫婦投井而死,兗州平定。

沐陽兵敗令李璟清醒了一些,認識到自己和後周實力的巨大差距,繼續北伐是沒戲了,這可如何是好?

就在李璟懊惱不已之時,後周派來的使臣到達金陵了。

後周遣使所為何事呢?

其實就為了一件事——登門問罪。

沒錯,郭威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我大周和你家南唐一向井水不犯河水,姓李的,此番你居然敢勾結慕容彥超出兵犯境,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次沐陽大捷算是給你的一個小小的教訓,你必須給我一個說法。

為了表達後周的誠意,郭威還特意吩咐把俘虜燕敬權帶回金陵,還給李璟。

後周使臣到達金陵後面見李璟,向他提出了犀利的靈魂拷問:

慕容彥超乃我大周叛逆,貴國公然出兵助之,此乃何意?

古往今來,歷朝歷代都痛恨亂臣賊子和叛逆之徒,貴國卻公然招降納叛,屢屢引誘我大周軍民南逃。江南自古人傑地靈,文人雅士輩出,不曾想居然如此淺薄,令人恥笑。

江南遺事55:南唐出兵策應慕容彥超,慘遭後周實力碾壓

周使的靈魂拷問令李璟羞愧不已,客觀的說這件事李璟確實是出盡了洋相,不但在戰場上丟人,在談判桌上更是被人踩在地上摩擦。

打,打不過,罵也罵不贏,惱羞成怒的李璟這口氣憋壞了,一定要找個發洩口。

有了,突然他眼前一亮。

前不久割據嶺南的南漢國趁湖南大亂,奪取了郴、桂、宜三州,這筆舊賬還沒算呢。打不過關羽,難道我還打不過劉備?

說幹就幹,李璟馬上下詔動員湖南的唐軍向三州推進,準備對南漢開戰。

這場復仇之戰又會是怎樣的結果呢?李璟在金陵皇宮裡焦急地等待著前線的捷報。

註釋:

房州:今湖北房縣,古房陵之地,以“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為古時著名的流放地。

鎮寧軍:五代方鎮。後晉天福九年(944年)置,治所在澶州(今河南濮陽縣南),北宋初年廢。

澶州:今河南濮陽西南,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澶州,北宋初年的澶州之戰及澶淵之盟均發生在這裡。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元明清因之。民國二年(1913年)改開州為開縣,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濮陽縣。

三位元老重臣:樞密使楊邠、侍衛都指揮使史弘肇、三司使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