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只要3人就能治理一個縣,如今卻需要上萬人才能治理?

中國在歷史上一直是大一統的國家,大一統集權制,也為中國在世界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中央集權制,國家能夠透過官員分管來治理整個國家,而在古代治理一個縣的官員似乎並不是很多,寥寥三五人就可治理一個縣,但反觀現在卻需要幾萬人,那麼這其中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古代只要3人就能治理一個縣,如今卻需要上萬人才能治理?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官合吏的差別,他們的關係就像房屋建築中沉重的柱子和磚瓦的關係,唯有互相配合,才能構建一個堅固的大廈,縱觀中國古代權力的劃分歷史,我們不難發現,中國古代一直是中央權力不斷加大,地方權力不斷縮小的趨勢,而這種趨勢造成官員的權力越來越小,同時也給小吏的權力謀得更多的空間發展,地位也越來越高。

因為在隋唐以前官員的任命一般採取舉薦的方法,一開始是察舉制,後來又發展為九品中政治,但是不管怎麼樣,這兩種管理考核辦法,都使得皇帝並不能真正的選到自己中意的人才,而且這種方法同時也肯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權,舉間官員使得地方勢力龐大,利益勾結,嚴重危及中央集權。

為什麼古代只要3人就能治理一個縣,如今卻需要上萬人才能治理?

所以後來唐朝武則天開始了科舉制,其實科舉制最早不是武則天開創的,而是隋朝後來由武則天將其發揚光大,科舉制的進行,使得底層民眾能夠獲得進入更高階層的機會,也使得皇帝能夠親選自己滿意的官員,使得皇權加強,所以一般來說官是由中央統一任命且掌握一定的權力,這些人就被授予權力,可以治理一方百姓。

而隨著中央集權不斷加劇,官員權力不斷被削弱,吏的權力卻並沒有縮小,之所以說吏地位越來越高,是因為能當上吏的人,在本地都擁有一定的人氣,百姓對於吏會將其認作權力的真正掌舵者,而在地方治理掌握住了老百姓其實才是真正掌握住了權力,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吏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

為什麼古代只要3人就能治理一個縣,如今卻需要上萬人才能治理?

而吏的產生並不是透過中央任命的,因為古代行政司法一體化,地方官員包括中央官員,並不能完美地處理好每一件事,或者輔務人員來幫忙治理社會,這些被聘請的人就被稱為吏,中國自古國土面積就非常遼闊,遼闊的疆域治理需要大量人員規劃和實施,否則國家將會癱瘓,所以皇帝才允許官員可以自行招募吏員,吏員直屬官員由官員直接任命指使,不受中央管控限制,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代一個幾十萬人的縣城,只有區區幾個官員的原因了。

因為除了中央任命的能稱謂是官之外,其餘具體負責地方具體事項的都屬於吏,那麼怎麼透過聘請吏員來治理地方呢?其實社會治理並不單是吏員的僱傭,那麼簡單,健康的社會環境離不開人文歷史的影響,在中國古代有一種社會治理制度,現在來看就是居民的自治制度,當時社會存在一種制度叫作甲長制度,每十戶就是一個甲,大家彼此監督對方的行為,如果有一戶人家犯了罪,其他人也會被連坐,雖然今天看來並不合理,但是在當時透過這種相互監督的方式,社會的治安情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為什麼古代只要3人就能治理一個縣,如今卻需要上萬人才能治理?

而且在中國古代地方的政務遠沒有現在複雜,官員任免和人事調動也相對簡單,基本上是就事論事,根據具體情況來安排,所以即使吏的職務沒有明確規定,但是依然能夠透過日常基本規定來劃分各自許可權,使得地方治理能夠健康發展。

為什麼古代只要3人就能治理一個縣,如今卻需要上萬人才能治理?

而對於地方治理來說吏的任命也不是隨意的,這都是根據每個縣城的實際情況來劃分吏的數量,而且考慮到不同的縣發展水平和環境不一樣,有的縣經濟發展發達,政務處理會更加複雜,這時候聘請的吏員也就會更多,反之就不會配備那麼吏的力源,所以吏員的工作也是十分靈活的,而這就是古代之所以能夠通過幾個官員治理地方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真正做事的往往勢力,並不是少數的官員,這也是中央能夠有效治理地方,同時又能確保自己絕對統治地位的原因。

不知道對於官與吏的治理模式!

各位有什麼不同看法嗎?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