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大家在生活中是否想象過,如果我們有機會可以穿越到過去,穿越到歷史中,成為歷史中的人物,參與到歷史長河中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近些年《步步驚心》、《慶餘年》等等膾炙人口的歷史穿越劇大受好評,沉迷於享受現代人物穿越到已知的歷史情節中,探索著現代思維對於古代事件產生的影響。

如果在歷史的長河中,真的有穿越時間的穿越者的話,最先浮現到腦海中的會是誰呢?

一定是“穿越者”王莽了吧!

01“穿越者”王莽

王莽出身在一個富貴家庭,有多富貴呢?他的姑姑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太后王政君。可是王莽沒想象其他富貴子弟一樣遛狗逗鳥,而是整日學習,熟讀儒家經典,對人謙謙有禮。

在漢哀帝時期權傾朝野,漢哀帝駕崩。他網羅人才、收攬民心,在漢平帝死後,他仿效“周公”架空皇室,成功獵取西漢政權,為皇帝,改國號為“新”。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可是他為什麼被人們稱為穿越者呢?

原因就是王莽上臺後,頒佈的相關政策和他本人的一些行為,讓人感覺有點現代人的意思。

首先,王莽將土地收歸國有,不準私人買賣,有點土改的味道,因此胡適在研究了《王莽傳、《食貨志》及《周禮》後,才知道“王莽一班人確是社會主義者”。

其次,王莽解放奴隸,廢除奴婢制度,提倡人人平等。他的兒子殺了一個家僕,他竟然殺子為之償命,足見他尊重人權,在那個等級社會尤為難能可貴。

此外,他熱愛發明創造,曾發明過遊標卡尺,統一全國度量衡,這一技術領先了歐洲一千七百年。

王莽的妻子還穿過超短裙,在那個思想保守的年代,這一著裝,實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02“穿越者“上位

西漢第七位皇帝漢武帝之後,有四大勢力逐步地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第一個勢力,是儒生。漢武帝在位期間,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使得公羊儒學代替黃老之術,成為了西漢官方認證的正統學說。

在“昭宣中興”時期,西漢朝廷的宰相一職已經被儒生們壟斷,宣帝一朝六位宰相,皆是儒學信徒。

漢宣帝是一位雄才之主,自幼因“巫蠱之禍”流落民間,具知閭里奸邪,吏治得失,自然不會對儒家學說偏聽偏信。面對朝堂上逐漸壯大的儒學勢力,他隱隱感到不安,就引入了一個臭名昭著的勢力,用來制衡這些儒家大師們。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這就是第二個勢力,宦官。漢宣帝曾因自己兒子,長嘆一句:“亂我家者,太子也!”

有次,漢宣帝要殺兩個儒生,太子劉奭就勸:“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漢宣帝大怒,罵了句曠世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這樣的結果,都是宦官想要看到的。

三國時期的陸景說:“中世孝武以成功恢帝綱,元、成以儒術失皇綱,德不堪也。”意思是漢武帝、漢宣帝用政績所恢復的帝王威儀,都因漢元帝、漢成帝信奉儒學而一蹶不振。

但這個傳統的論點有失偏頗,因為判斷一個人,看的從來不是他怎麼說,而是看他怎麼做。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漢元帝時期從來沒有重用過儒臣,他父親當年臭罵他的話,這個倒黴孩子怎麼會沒有聽進去呢?

其實漢元帝早就領悟了父親教給他的帝王之術,他在位期間,表面上對儒臣們尊敬有加,可暗地裡卻提拔與儒臣不對付的宦官石顯,甚至還授意石顯暗害了大儒蕭望之,讓儒學勢力一度沉寂。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漢元帝都不是個“好儒”的君主,更像是一個“佞宦”的皇帝。

不過在傳統史書中,任用宦官的君主在歷史上大多會聲名狼藉,所以在漢元帝死後,漢成帝剛即位,立刻就貶黜了石顯,將宦官勢力清理出了西漢的政治舞臺。

但儒臣還是需要制衡,現在沒有了宦官作為皇帝的打手,那麼,漢成帝就需要再任用一股新的勢力。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第三大勢力登場,就是外戚。外戚是漢朝自打孃胎就帶出來的傳統勢力。早在西漢初建時,呂后專政,就令朝野拜服。漢武帝再怎麼雄才偉略,在登基之初照樣被祖母竇氏壓得大氣都不敢出。

為了遏制外戚,晚年的漢武帝連“立子殺母”這麼極端的辦法都用上了,可還是沒能阻擾外戚勢力對西漢朝局的影響。

在“昭宣中興”時代,西漢出現了兩個不成文的規定:儒臣常任宰相,外戚常任大司馬。可到了漢成帝的時候,皇帝打破了這一傳統,將本該由儒臣擔任的宰相位置也給了外戚。

在當時,大司馬是王鳳,漢成帝本人的舅舅;宰相是王商,漢宣帝舅舅的兒子。恰好王鳳與王商二人有矛盾,漢成帝希望這兩大外戚互相制衡。

至於儒臣,他打算讓他們和宦官一樣,一起被趕出政治舞臺。

但是,宦官依附於皇權,漢成帝可以一句話就讓他們消失,可儒臣來自於社會,不是皇帝讓消失就可以消失的。

失去了宰相之位的儒臣們心有不甘,為了奪回宰相之位,他們選擇和大司馬王鳳聯手,扳倒了王商,奪回了本該屬於儒臣的宰相位置。

原本用來相互制衡的儒臣與外戚,在這一刻,居然聯起手了。漢成帝本想長袖善舞,沒想到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面對種種社會危機,朝廷連一個像樣的改革都推行不下去,大漢王朝日薄西山,眼見就要走向一個死衚衕。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這就不得不提起第四股勢力,豪強。秦漢之際,產生了一大批的軍功貴族,這些人透過授田和俸祿,在地方上給自己置辦了家業,他們的子孫後代藉著“文景之治”的東風,透過購置土地、招募人口而慢慢壯大,漸漸變成一方豪強。

到了兩漢之交,豪強逐漸演變成了我們所熟悉的“士族”。

士族兼併土地的行為,讓貧富差距逐年增大,以致出現“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嚴峻局面,社會矛盾愈演愈烈,新一輪的農民起義正在蓄勢待發、暗自湧動。

在朝廷之上,皇帝、外戚、儒臣三方制衡,你爭我鬥,連最基本的集權都無法做到,還怎麼可能奢求一場雷厲風行的改革?

就在西漢王朝即將走入死衚衕的時候,一個同時兼具外戚、儒臣以及皇帝三重身份的人,打開了這個死衚衕,進而走上了歷史的舞臺,他就是王莽。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03是“穿越者”還是“倒退者”?

“穿越者”王莽頒佈的政策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充滿了智慧,但是換位思考過後,從王莽的身世背景和個人思維上來看,這些對王莽頒佈政策的現代解讀令人哭笑不得。

王莽從小就是個儒家信徒,嚮往《周禮》中所描述的上古社會。在他長大後,憑藉王氏外戚的勢力而權傾一時,連漢平帝都是由他迎立的。當時傳言“漢祚已斷”,社會矛盾日漸尖銳,外戚與儒臣打算合力推舉一位新的皇帝來力挽狂瀾,而這個人,只能是兼具外戚與大儒兩重身份的王莽。

於是,為了應對當前的社會危機,外戚與儒臣合力推戴王莽為帝,取代了西漢,建立了新莽王朝。

而作為新任國家統治者,王莽為了解決混亂的時局,啟動了一場“奉天法古”式的改制,旨在打擊豪強,解決貧富差距,緩和當時的社會矛盾。

王莽是一個狂熱的儒家信徒,儒門中人熱衷復古,言必稱三代,孔子當年就企圖以《周禮》救世,將社會拉回西周時代。

而王莽如今一朝大權在握,自然也要以《周禮》為噱頭,來踐行他心目中的美好社會藍圖。

當時,社會的痼疾在地方豪強。而兩漢之際豪強壯大的緣由,一是兼併土地,二是收納人口。故而王莽宣佈“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賣買”,目的就是從“土地”和“人口”兩方面來遏制住豪強的咽喉,讓他們交出土地和人口。

所謂的“王田”,就是全面恢復土地國有制,再平均分配給天下農民耕種,想借此解決土地兼併問題,這個是借鑑《周禮》上面的“井田制”,結果給一幫人理解成了土改政策,這真叫人哭笑不得。

王莽不準販賣“奴婢”,這不是要廢掉奴隸制度,而是要推行編戶齊民,將這些隱匿在豪門巨族內的無籍人口搶回來,置於新朝政府的控制之下,這與什麼尊重人權、廢除奴隸制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塊去。

他為了一介奴僕而殺子,這固然大公無私,值得稱讚,可也不是個例。三國時,諸葛亮的侄子諸葛恪,就曾因其子諸葛綽參與奪儲之爭而痛下殺手。在當今的我們看來,虎毒尚不食子,可在古代的價值觀裡,大義滅親即使不算常態,可也不是什麼大跌眼鏡的稀罕事。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在經濟制度上,王莽實行“五均六筦”,就是在各地市場上設立五均官,負責徵收商業稅款和穩定物價。這個舉措看起來很眼熟對吧?不錯,這就是把桑弘羊的“平準”“均輸”等政策換了個馬甲,再給頒佈了一遍而已。

王莽不過是在抄襲漢武帝的改革,結果卻被胡適等人臆想成了一位社會主義者,這充分證明了,人只有少見,才會多怪。

至於王莽老婆穿超短裙更是天方夜譚,起因不過是王莽生活簡樸,縮衣節食,才鬧得誤會。

在漢代,有地位的貴族都身著長裙,可王莽為了打造節儉人設,他的妻子便衣著樸素,裙子都沒拖到地上,這讓那些公卿貴婦們大為感慨,從此更加敬佩王莽,認為他是個聖人。

還有王莽發明遊標卡尺,更是尷尬到令人腳趾抓地的謠言。

這個起因不過是北京博物館典藏過一把“新莽銅卡尺”,但從來沒人講過這個是王莽發明的,更沒有人說過這個是“遊標卡尺”,根據文物專家的鑑定,只表示這是個“銅卡尺”,沒有了“遊標”這一網友謠傳的字首,再說這一工藝領先歐洲上千年,就是無稽之談了。

其實從上面這些解讀中可以看出,王莽不但不是一個眼光超前的穿越者,甚至他還是個開歷史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04“隕石降落,位面之子“

王莽開倒車式的改革,不但沒能緩解社會矛盾,還鬧得天怒人怨,地方豪強和底層百姓一起恨上了他,紛紛揭竿而起。

現在人玩梗,說王莽是個穿越者,打亂了正常的時空演進,於是上帝安排他遇到了位面之子劉秀,給這錯亂的歷史打上了補丁。

而我們的位面之子劉秀,字文叔,漢朝宗室之後。新莽末年,天下大亂,他跟隨大哥劉演起兵,他們帶領的舂陵軍與綠林軍等農民武裝聯手,一起推舉劉玄為帝,即“更始政權”。

公元25年,劉秀稱帝,改元建武,建立了東漢王朝。

那麼,大家為何要把劉秀叫位面之子?

這是因為,在昆陽之戰中,某日天降隕石,落入王莽陣營中,將新莽四十二萬大軍給砸沒了,這讓劉秀撿了個大便宜。於是,有人大呼不可思議,堅信劉秀有神助,還給他取了個外號叫“大魔導師”,覺得這些隕石都是劉秀施法召喚出來的。

以前有人提出過質疑,但這些營銷號們言之鑿鑿地拿出《後漢書》中的記載,來論證“隕石梗”的存在,原文為“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環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某天夜裡,一顆流星墜落在軍營中,次日白晝,又有一團濃雲隕落下來,在快落到地面上時消散,把新莽士兵們給嚇得伏在地上。

首先,原文說的是“流星”,不是“隕石”,這在天文學中是兩個概念,隕石群可以滅絕掉恐龍,可流星這東西落下來跟個火星子一樣,最大的效用就是給渣男渣女發誓用,是砸不死人的。

第二,即使把“流星”給理解成“隕石”,從史書原文中,也沒講王莽的軍隊被隕石砸了,而是士兵們看到了這些天象,給嚇到跪伏在地上而已。

歷史|他是眼光超前的穿越者,還是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05王莽與劉秀到底什麼關係?

機緣巧合

王莽在位時聽到一個寓言,將來會有一個叫劉秀的人取代他。

這種寓言讓哪個皇帝聽了不氣憤,王莽正在這兒辛苦地想讓大家過上好日子,卻有人想抄自己的老家。王莽便開始讓人秘密尋找劉秀。

王莽篡位時,有個合作伙伴叫劉歆,此人為了避漢哀帝劉欣的諱,給自己改名叫劉秀。

當時有本書叫《赤伏符》,有一句讖緯叫“劉秀髮兵捕不道”,引申一下就是“劉秀當為天子”,故而有人猜測,這就是劉歆本人編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謀權篡位造勢。

彼時劉秀還是個南陽農夫,有人聽說過這句讖語,就問:“是國師劉秀乎?”

劉秀聽了,笑說:“為什麼不能是我呢?”

這個事件的本質,無非就是劉歆和劉秀撞了個名,當時讖緯之說大行其道,所謂“××當天子”的謠言到處都是,沒什麼令人驚奇的。

只不過日後劉秀真的登基了,再回想起來這段讖語,為了昭示自己“天命所歸”,當然會把這件往事大加宣傳,而其他的讖緯因為沒能應驗,自然就銷聲匿跡,沒有記載下來而已。

這就叫做幸運者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