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歷史視野下的俄烏分合

700多年來,俄烏兩國,分多聚少,在地緣政治中,烏克蘭長期成為被周邊鄰國蠶食吞併的物件,從而成為今日俄烏衝突的背景板。

今日俄烏衝突,有其複雜的歷史背景。俄羅斯與烏克蘭歷史上的恩恩怨怨,可以一直追溯到13世紀蒙古帝國西征以及之後波蘭和立陶宛的入侵。從歷史上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雖然同根同源,但那是700多年前的事了。

之後,俄烏兩國,分多聚少,在地緣政治中,烏克蘭長期成為被周邊鄰國蠶食吞併的物件,從而成為今日俄烏衝突的背景板。俄烏民族的形成過程,有並肩作戰,也有攻伐紛爭。

當然,也因為同根同源,又是鄰國,它們之間還是有共同話語,俄烏兩國應該從歷史中找到經驗、教訓,尋路前方。

大歷史視野下的俄烏分合

基輔羅斯遭遇蒙古西征

這裡生活著東斯拉夫人。公元882年,著名的北歐維京海盜殺來了。維京人留裡克受斯拉夫人邀請來到東歐平原解決斯拉夫人內亂,他率領親兵隊在諾夫哥羅德登上王公寶座,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即留裡克王朝,他本人成為諾夫哥羅德王公。

雖然留裡克王朝屬於諾曼人,但終被斯拉夫文化同化,此後諸王公皆用斯拉夫名。至公元911年羅斯王國的第二位大公奧列格又征服了周圍的斯拉夫人各部落公國和非斯拉夫人部落,形成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國家。

弗拉基米爾一世統治時期(980—1015年),羅斯國達到鼎盛,成為東歐強國。弗拉基米爾一世娶拜占庭安娜公主為妻,並於988—989年宣佈東正教為國教,強令全體居民接受希臘正教洗禮,促進了東正教文化在羅斯的發展。

公元1054年,被人稱為智者的雅羅斯拉夫死後,他的3個兒子共同執政,封建主不僅直接剝削家奴,而且開始剝削依附農民,向他們徵收實物,導致城鄉人民反封建起義不斷髮生。隨著各地大貴族勢力的增強及地方自然經濟的發展,統一的國家政權日趨瓦解,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地方公國。只是說它們都是羅斯人統治的而已。

而蒙古人的到來、統治,改變了這種情況,不過蒙古人人數實在太少了,這麼大的地盤他們根本管不過來,還得倚靠當地人,他們只管收稅,所以這樣的金帳汗國統治是非常鬆散的。很快,這個龐大的帝國就分崩離析了,分裂成幾個小汗國。

1283年成立的莫斯科大公國在14世紀20年代後,接受金帳汗國冊封,取得代徵全俄貢納的權力,因而為基輔羅斯地區最強的公國。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從金帳汗國分裂後的大帳汗國,使得俄羅斯從大帳汗國獨立出來。

周邊不少歷史糾葛

與此同時,烏克蘭的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鄰居對這塊土地虎視眈眈,它就是立陶宛公國。

蒙古人的金帳汗國打到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停下來了。面對強悍的立陶宛人和波蘭人,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人第一次感到力不從心。

立陶宛的大片土地都沒有被蒙古人佔領。早在1321年他們就攻下基輔,流放統治基輔的最後一位留裡克王朝成員斯坦尼斯瓦夫。

13世紀,波蘭屢遭蒙古人侵襲。在蒙古第二次西征中的裡格尼茨戰役(1241年),波蘭損失極為慘重。但1287-1288年的克拉科夫保衛戰中,波蘭人不僅擊退了蒙古人,還聯合匈牙利人給予蒙古很大打擊。正是這一次阻擊,讓蒙古人放棄了繼續西進。波蘭因而東進,佔領羅斯人的土地,被俄羅斯視作其最大的敵人。波蘭和俄羅斯是世仇,這是後來兩國一系列戰爭的根源。

波蘭的統治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大部分的烏克蘭人遵奉梵蒂岡教廷為正宗。而俄羅斯仍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正統自居。

實際上,綜上所述,烏克蘭人和俄羅斯人,同根同源,正是因為蒙古人以及波蘭、立陶宛人的入侵才硬生生創造出了一個烏克蘭族。

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沙皇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商請沙俄來統治東烏克蘭。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併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自此東烏克蘭(第聶伯河左岸)與俄羅斯帝國正式合併,開始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結盟史。也成為烏東地區親俄的歷史根源所在。

立陶宛和波蘭當時已經走下坡路,至1795年,除加利西亞(1772—1918年屬於奧地利)以外,烏克蘭其餘地區均在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至1917年沙皇俄國發生二月革命,沙皇倒臺,烏克蘭進入俄羅斯帝國的版圖一共是122年。如果再加上蘇聯時期的74年,一共是196年。雖然時間也不短,但和700多年比,分離還是兩國關係的主基調。

從1772年至1795年,沙皇俄國和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等三次瓜分波蘭。再加上之後的蘇波戰爭,使得俄羅斯和波蘭成為了世仇。而除了波蘭本土,烏克蘭地區也是兩國反覆爭奪的地區,波蘭對烏克蘭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十月革命前後的烏克蘭

1917年2月,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沙皇俄國轟然倒塌。其後,烏克蘭地區的形勢極為複雜,真可以說亂成了一鍋粥。1917年3月,由格魯舍夫斯基領導的中央拉達(即全烏克蘭國民大會)在烏克蘭成立。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後,烏克蘭中央拉達反對十月革命,1918年1月24日宣佈獨立。

1918年1-2月,在蘇俄支援下,蘇維埃烏克蘭部隊兵分三路進攻基輔。2月8日,蘇維埃部隊在激戰中攻入基輔,宣佈基輔成為蘇維埃烏克蘭的首都,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維埃軍民解放基輔後,彼得留拉等人逃往沃倫等地。彼得留拉1879年出生於沙皇俄國波爾塔瓦,原為烏克蘭報紙編輯,後來成為中央拉達的領袖。彼得留拉,也正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那個匪幫首領,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正是書寫了十月革命前後烏克蘭地區革命鬥爭的故事。

不久,隨德、奧武裝干涉軍捲土重來,中央拉達將蘇維埃政權趕出了烏克蘭,蘇俄被迫承認芬蘭和烏克蘭的獨立,但烏克蘭在獨立的同時也被德國人武裝佔領。同年4月29日,彼得留拉政權被德國佔領者扶植的斯科羅帕茨基傀儡政權所取代。

1918年11月德國宣告戰敗,德國人扶持的烏克蘭傀儡政權自然也倒臺了。彼得留拉重新恢復烏克蘭人民共和國,但掌權僅有可憐的四十天,就被趕出了基輔。在這短短時間裡,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同時和鄧尼金白軍、布林什維克軍隊兩線作戰,最終顧此失彼。

與此同時,在奧匈帝國統治下的地區於1918年11月1日宣佈成為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失敗告終,奧匈帝國解體。在東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的烏克蘭人原本處在奧匈帝國的統治之下。隨著奧匈帝國的崩潰,1918年11月1日那裡迅即正式成立了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彼特魯雪維奇政權)。

1918年11月,波蘭共和國宣告成立後,以畢蘇茨基為首的波蘭政府為恢復1772年第一次被瓜分前的東部疆界,企圖以戰爭取得白俄羅斯、西烏克蘭和維爾紐斯地區。西烏克蘭政府視波蘭為其主要敵人,為了制止和擊退波蘭的進攻,它選中了鄧尼金白軍做它的盟友,要求鄧尼金協助它趕走波蘭侵略者,這就是鄧尼金軍隊會來到烏克蘭的原因所在。

1918年11月,波蘭和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為控制東加利西亞而發生了衝突,史稱“波烏戰爭”。衝突的結果是至1919年7月,波蘭在佔領了西烏克蘭的大部分領土,部分落敗士兵逃至捷克斯洛伐克,而其他5萬名士兵進入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西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實際滅亡。

而在東面,彼得留拉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軍隊兵力一度達到10萬人之眾,烏克蘭軍隊一度在1919年8月30日收復基輔,但隨即被鄧尼金白軍趕走。此後,彼得留拉等人的部隊與白軍展開激戰,但最終一敗塗地潰不成軍,親白俄的加里奇亞軍甚至投靠了鄧尼金。隨後,鄧尼金又被蘇俄擊敗,烏克蘭又成立了蘇維埃政權。

彼得留拉沒有辦法,只得依靠波蘭。1920年4月25日,波軍在彼得留拉軍隊配合下,挑起蘇波戰爭。之後就是巨大的消耗戰,儘管在華沙戰役中蘇俄戰敗,但波蘭方面也無心再戰。1921年3月18日,雙方締結《里加和約》,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東加利西亞和西沃倫)劃歸波蘭。

波蘭在對自己有利的條件下停戰,徹底拋棄了烏克蘭人民共和國政府。孤軍奮戰的烏克蘭軍隊無力支撐,殘餘部隊撤過茲布魯奇河,被波蘭軍隊繳械。彼得留拉政權也由此宣告壽終正寢。

彼得留拉本人在戰後流亡法國,組織烏克蘭民族共和國流亡政府,於1926年5月25日被刺殺身亡。

大歷史視野下的俄烏分合

蘇聯時期的恩恩怨怨

蘇波戰爭結束後,西烏克蘭又被波蘭佔領。而蘇俄的邊界則向西推移了,在其餘大部分烏克蘭土地上成立了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當時斯大林提出將烏克蘭等從俄羅斯帝國獨立的國家重新納入到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俄)的版圖中去,因為他認為這些國家原本就屬於俄羅斯。但列寧不同意,列寧認為,這是大國沙文主義的體現,應該讓各個共和國以平等、自願的方式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大會透過的聯盟條約特別規定,每個加盟共和國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這就為日後蘇聯解體埋下了伏筆。

正是因為蘇波戰爭,蘇聯和波蘭結下了樑子。二戰之初,蘇聯和德國密謀瓜分了波蘭。蘇聯因而奪回了之前被波蘭奪去的西烏克蘭地區。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首先燒到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基輔戰役,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德國如願佔領了烏克蘭全境。

1944年11月,蘇軍重返烏克蘭。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赫魯曉夫上臺後,國民經濟得以迅速恢復。而且,因為赫魯曉夫是在烏克蘭長大的,所以他對烏克蘭很有感情,於是他大筆一揮,就把原屬俄羅斯的克里米亞劃給了烏克蘭。本來在蘇聯大家庭下,這隻有形式上的,但是在蘇聯解體之後,它的問題開始顯現。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他的激進改革導致蘇聯歷史和現實積累的各種矛盾開始表面化,民族主義和分離主義傾向迅速抬頭,全國政局開始急劇動盪,同時,烏克蘭開始了其獨立步伐。

1986年4月26日,蘇聯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嚴重的爐心融毀輻射外洩事件,造成嚴重後果,烏克蘭國內抗議之聲不斷。而且,因為這次核洩漏,對白俄羅斯造成很大影響,這又影響到今天的兩國關係。

烏克蘭獨立後,時任烏克蘭最高蘇維埃主席的克拉夫丘克成為了烏克蘭首任總統。但是克拉夫丘克時期的烏克蘭生產不斷下滑,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人民生活困難。3年後,克拉夫丘克在大選中敗北,退出了政壇。

自此之後,烏克蘭國內局勢就沒太平過。親西方派和親俄派互相爭鬥,到2022年達到了頂峰,並最終導致了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戰火。

現在看來,北約和蘇聯時期兩國不愉快的經歷都是近因,而700多年前自蒙古入侵開始的俄烏兩國的分分合合,則是更深刻的矛盾根源。

現在俄羅斯和烏克蘭,就像一對反目成仇的兄弟。正是因為同根同源,他們的分歧紛爭才並非不可調和,正所謂“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但正是由於糾纏的歷史過於久遠,要冰釋前嫌恐亦非易事。而舊仇未消,血淋淋的戰爭又添新恨,冤冤相報何時了?不能簡單指望時間能消除仇恨,還需要政治家的智慧,需要有一方做出退讓。

畢竟,友好的鄰邦、和平的環境,才能給兩國人民帶來真真切切的福祉。而歷史,終將成為歷史。作為當下國際社會背景下的兩個正式國家,俄烏是跑不開的鄰居,誰也不可能把誰滅了。唯有走向和解,才有共同的美好明天。(記者 何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