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莊太后以75歲的高壽離開了人世。

她臨終前,對康熙說:“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且我心中也捨不得你們父子,就將我在你父親的孝陵附近擇地安葬。”

這封遺書的意思就是,她不想和丈夫皇太極葬在一起,她死後也想靠著順治和康熙。

按照孝莊的遺願,康熙將祖母的靈柩暫時安放在了京城東郊的清東陵,並且將孝莊生前居住的慈寧宮五間東王殿拆了,用這些材料在昌瑞山下重新建了一座“暫安奉殿”。

孝莊的靈柩就停放在這座“暫安奉殿”裡,而且一停就停了37年,直到康熙去世都沒有再建寢宮,正式安葬孝莊太后。

對於康熙的這一舉動,歷來都有很多猜測和非議,有人認為孝莊不與皇太極合葬,是因為後來她又嫁給了多爾袞;有人認為康熙後來被“九子奪嫡”搞得心力交瘁,顧不上安葬祖母了;甚至還有人說康熙與孝莊感情不和……

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我們先來看康熙和孝莊太后的感情如何。

康熙在晚年曾感慨:“父母沒有一天享樂。”康熙童年時生活其實很苦,他小時候得過天花,滿臉麻子,父母又走得早。從小是由孝莊太后撫養長大的,所以康熙還是很敬重這位祖母的。

後來康熙親政之後,即便在政見上與祖母不同,但他也絕不會公開違拗祖母,這是康熙比順治聰明的地方。

康熙親政後,在祖母的幫助下除掉了權臣鰲拜,後來他又透過一系列的措施,將祖母從權力中剝離出來,自己獨攬大權。

從康熙14年開始,康熙再去向孝莊請安時就禁止起居注的官員一同進入了,所以孝莊太后的一切言行都是康熙代言的。

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但這並不意味著康熙與孝莊的感情斷裂了,康熙仍舊把祖母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上。

據《清史稿·后妃傳》記載,康熙每次和祖母一起出行時,如果遇到道路崎嶇,康熙都會親自為祖母“扶輦整轡”,直到道路平坦時他再重新上馬。

康熙出巡時遇到好吃好玩的東西,都會派人立馬給祖母送去。

如果戰爭勝利,康熙不會給自己加上尊號,而是會給太皇太后加上徽號。比如當時康熙平定三藩之後,就給孝莊加上了徽號。

到了孝莊太后晚年,康熙更是無微不至的照顧。

康熙26年,孝莊太后身體欠佳,康熙就把孝莊唯一還健在的女兒,已經下嫁給給內蒙古巴林部輔國公色布騰的淑慧長公主,接到京城侍奉祖母,以排解孝莊的孤寂。

也是在這年年底,孝莊太后的病情急轉直下,康熙便下令,非緊急事件不得向他上奏。他一天到晚都在慈寧宮守著祖母,為祖母親嘗湯藥,晝夜不離左右。

後來康熙還大赦天下,親自步行到天壇祈福,希望能用善行感召上天,讓祖母的病快些好起來。他甚至祈求上天減少自己的壽命來延長太皇太后的生命。

“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

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孝莊去世後,康熙也極為悲痛。因為孝莊是臘月二十五去世的,所以那一年康熙也完全沒有心情過年,整日就是在慈寧宮守靈哭泣。

在往後的幾十年裡,康熙一直都無比思念祖母。在祖母去世三十年後,每當其提起祖母,康熙依然是淚如雨下。

所以說康熙對孝莊的感情是完全沒有問題的,祖母將她撫養成人,擁立他繼承皇位。康熙對孝莊一直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冷酷無情的皇宮裡,這份彌足珍貴的親情足以讓我們感動。

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那為什麼孝莊死後,康熙要將祖母的靈柩請放30多年,而不正式安葬呢?這一切還得從孝莊的那份遺詔說起。

孝莊在臨終前對康熙說:“太宗奉安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父子,當於孝陵近地安厝,我心始無憾。”

這句話的意思是,太宗皇太極已經安葬很久了,不要因為我再去開啟他的寢宮。況且我心裡一直惦念著你們父子倆,所以就在順治的孝陵旁邊找個地方把我葬了,我也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康熙不敢違背祖母的遺願,他就在順治帝的孝陵附近建了一座“暫安奉殿”,既然是“暫安奉殿”就是暫時停靈的地方,可是康熙就讓祖母在這裡一待就待了30多年。

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其實康熙他也很無奈,因為在禮制上他不知道如何單獨安放一位皇后級別的女性,這是一個難題。

按照傳統禮制,女性去世後應該隨丈夫安葬。但是孝莊遺詔不葬在皇太極的昭陵,但是按輩分她又不能葬入順治的孝陵,因為孝陵是他兒子的陵墓,裡面袝葬的都是順治的后妃,孝莊葬在這裡顯然不合適。

但如果單獨安葬太皇太后的話,那孝莊的陵墓如何歸屬、如何命名,這些都沒有先例可參考,確實很難操作。

所以康熙就一直將祖母停放在“暫安奉殿”,每年去祭祀探望。

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直到康熙去世後,雍正三年時,雍正帝才決定正式安葬曾祖母孝莊。

雍正帝就在“暫安奉殿”原來的位置上,就地建了寢宮,當年年底就竣工了。孝莊在去世37年之後,終於入土為安。

雍正將曾祖母的陵寢命名為昭西陵,不得不說還是雍正比較聰明,雖然孝莊的陵墓在孝陵旁邊,而且距離皇太極的昭陵比較遙遠,但它仍然屬於昭陵的體系。

這樣就解決了孝莊輩分和身份歸屬的問題,雍正這樣處理孝莊的陵寢,也開啟了清朝帝后不用必須合葬的先例。

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也有人認為孝莊太后遲遲不下葬,最終下葬在順治孝陵風水牆之外,是因為他下嫁多爾袞的緣故,再嫁之婦不能再入葬皇陵。

按照滿洲的傳統,孝莊下嫁給多爾袞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滿族的風俗,父親死了,兒子可以娶庶母;兄長死了,弟弟可以娶嫂子。

所以,31歲的孝莊盛年守寡,改嫁32歲的小叔子,完全符合滿州風俗。

當然雍正帝可能也考慮到了這種因素,所以將曾祖母葬在了順治帝陵墓的風水牆之外。

總之,孝莊死後留下的遺詔,的確給康熙出了個難題,還是四爺比較機靈。

孝莊死後,為何37年後才下葬?得知康熙的難處後,才發現真是無奈

結語:

我認為孝莊皇太后一直沒有下葬,還有一個時代的原因。

那就是滿人在入關前一直實行火葬,直到順治帝死後還是火化,然後將骨灰罐葬入地宮。

皇太極的昭陵以及他的后妃,都是實行火化。

而從康熙朝以來,滿族逐漸漢化,土葬已經成為了主流的安葬形式。孝莊去世時,按照當時的情況,顯然已經不適合火化了。

即便沒有孝莊的遺詔,那孝莊的棺材就會與皇太極的骨灰罐放在一起,顯然也是不合適的。

所以孝莊皇太后的安葬難題,不僅是他一個人或皇家的問題,而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受中原文化影響,滿族的習俗已經與原來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這位歷經四朝的太皇太后的安葬,成了一個時代問題。

最後,你認為雍正帝這樣處理孝莊太后的陵寢是合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