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以區區三千騎兵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李世民倚之為長城

唐朝初年可以說是名將雲集。剛剛經歷過隋朝末年的動亂殺伐,這些名將幾乎都是從腥風血雨中崛起的,一將終成萬古枯,他們無論是排兵佈陣能力還是攻城拔寨的攻堅能力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現象級的。而在這群名將裡面,有一位將領,他的能力尤為出色,南征北戰,滅國無數,連李勣、蘇定方、侯君集這些名將和同為凌煙閣功臣的人都是他的徒弟,可以說他是大唐帝國當之無愧的教父級人物。

此人是誰呢?他就是唐初名將,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八位的李靖。

此人以區區三千騎兵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李世民倚之為長城

唐太宗李世民評價他說:“靖以騎三千,喋血虜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輩,足澡吾渭水之恥矣!”說李靖以三千騎兵便攻破了突厥王庭,並生擒了突厥的頡利可汗,還收復了定襄(今大同西北),從古以來就沒有這樣的人,這足以洗刷我在渭水的恥辱。”

韓擒虎是隋朝時期的名將,曾領兵攻滅南朝陳國,俘虜陳後主陳叔寶。李靖是韓擒虎的外甥,在李靖小的時候,韓擒虎曾評價他:“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舊唐書》引)意思是能與他議論孫武,吳起兵法的這有這個人。

而唐高祖李淵評價他:李靖是蕭銑、輔公祏膏肓,古之名將韓、白、衛、霍,豈能及也!(《舊唐書》引)說李靖乃是蕭銑、輔公祏的膏肓之病,古代名將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

那麼咱們今天就來看看,作為一代名將的李靖究竟有多牛掰。

01 攻城滅國 護我大唐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隋朝涼州刺史韓擒虎外甥。

李靖的外表長得非常魁梧,儀表堂堂,而且非常善於用兵,擅長謀略。李靖一開始是在隋朝當官,擔任馬邑這個地方的郡丞。後來李淵晉陽起兵以後,便投靠了唐朝,東平王世充和竇建德,南取蕭銑和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為唐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赫赫戰功。

李靖一生征戰無數而未嘗一敗,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攻滅東突厥一戰。

話說隋末唐初,位於唐朝北方的東突厥勢力強大起來。李淵在晉陽起兵的時候,為了避免腹背受敵,曾向突厥的始畢可汗稱臣,以換取北方的相對安定。等唐朝建立以後,突厥又開始跳出來搞事了,一方面支援薛舉、劉武周等割據勢力,與唐朝分庭抗禮;另一方面,又覺得自己兵強馬壯,不斷地舉兵南下進行侵擾。

此時,李靖已經平定了在江南割據的蕭銑、輔公祏等人,水米豐沛的江南平定以後既為唐朝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糧草供應,又能讓唐朝騰出手來對付北方的惡狼。於是,在平定南方功勳卓著的李靖又被調到北方,以抗擊突厥。

此人以區區三千騎兵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李世民倚之為長城

武德八年(625年)八月,突厥的頡利可汗親率十幾萬大軍越過石嶺,大舉進犯太原。李淵任命李靖為行軍大總管,率一萬多江淮兵駐守太谷,並與幷州總管任瑰等人一起分道迎擊敵人。這一戰由於突厥來勢兇猛,唐朝準備倉促,導致各支軍隊作戰失利,任瑰甚至全軍覆沒,只有李靖的這支軍隊得以保全。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剛剛登基,頡利可汗便乘著唐朝皇帝更替的良機,率領十幾萬突厥精銳騎兵再次進犯涇州(今甘肅涇川西北),其前部先鋒甚至殺到了距離唐朝首都長安城只有幾十公里的渭水便橋之北。

此人以區區三千騎兵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李世民倚之為長城

頡利可汗不斷地派遣精銳騎兵挑戰,還派他的心腹執失思力到長安,探查唐朝虛實。當時的情形是非常危急的,救援的各州軍馬尚未趕到,長安市民能拿起武器打仗的也不過區區幾萬人。

也就是恰巧唐朝出了一位雄主李世民,在此種絕境下,李世民只帶了幾個隨從單刀赴會,冒險親臨渭水橋,與頡利可汗歃血結盟,突厥最終才退兵,完美化解了此次危機。

然而渭水結盟之後不久,東突厥國內卻發生了變亂,突厥所屬的薛延陀、回紇、拔野古等部落相繼叛離,又恰好遇上暴風雪,羊馬死亡非常多,作為遊牧民族的東突厥因而發生了饑荒,族人紛紛離散。

02 掃滅突厥 揚我國威

貞觀三年(629年)八月,李世民接受了代州都督張公瑾的建議,認為這是攻打東突厥的良機,便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管,以張公瑾為副手,發起了強大的軍事攻勢。又任命幷州都督李勣、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等為各道總管,統率十幾萬軍隊,分道出擊突厥。

此人以區區三千騎兵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李世民倚之為長城

貞觀四年(630年)正月,在凜冽的朔風中,李靖親率三千精銳騎兵,突風冒雪,從馬邑(今山西朔縣)出發,從惡陽嶺抄小道向突厥境內挺進。頡利可汗萬萬沒有想到唐軍會突如其來,手下兵將面面相覷都大驚失色。

頡利可汗判定:如果唐軍不是起傾國之兵而來,李靖是決不會孤軍深入的,因此“一日數驚”。李靖在探查到這一訊息後,便密令間諜離間頡利可汗的心腹,最終導致頡利可汗的親信康蘇密前來投降。

李靖在探知頡利可汗大軍的虛實之後,決定迅速攻擊定襄城,在夜幕掩護下,唐軍一舉攻入定襄城內,俘獲了隋齊王楊暕之子楊政道,還有隋煬帝的蕭皇后。頡利可汗倉皇逃往磧口(今內蒙二連浩特西南)。

此人以區區三千騎兵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李世民倚之為長城

在李靖勝利進軍的同時,唐軍另一名將李勣也率軍從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與突厥軍在白道(今內蒙呼和浩特北)發生遭遇戰,唐軍奮勇衝殺,把突厥軍隊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

頡利可汗一敗再敗,損失慘重,便退守鐵山,收集殘兵敗將,只剩下幾萬人馬。眼看自己處於山窮水盡的境地,他便派執失思力入唐朝請罪,請求舉國歸附唐朝,並表示願意入朝,實際上是想拖延時間,贏得戰略喘息,等到草肥馬壯的時候再捲土重來。

此人以區區三千騎兵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李世民倚之為長城

同年二月,李世民派議和大臣鴻臚卿唐儉、將軍安修仁去撫慰頡利可汗,而李靖揣摩到了李世民這樣做的真實意圖,便對他的副手張公謹說:“我國使者現在已經到了頡利可汗那裡,趁著雙方議和的機會,突厥必定會放鬆警惕。我們就乘此良機,選拔一萬精銳騎兵,只帶二十天的軍糧,從白道襲擊突厥。”張公謹說:“陛下已經下詔准許頡利可汗歸降,朝廷派去的使者也在那裡,恐怕不宜去討伐進擊。”李靖說:“這正是用兵的良機,時機不可錯過,這就是韓信之所以消滅齊國的道理。像唐儉等使者即使因此遭到不測,又有什麼可惜的呢。”

於是李靖率軍攻到陰山,正巧遭遇了千餘帳突厥斥候,一場戰鬥下來便把他們全部擒獲了,讓他們跟著唐軍一起前行。與此同時,頡利可汗看到唐朝派了使臣前來,認為自己的計謀得逞,便完全放鬆了警惕。

而此時,李靖命令唐軍前鋒大將蘇定方率領兩百精銳騎兵乘著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離頡利可汗的牙帳七里遠的地方才被發覺。頡利可汗看到如同天兵下凡的唐軍,如同驚弓之鳥,便自己騎馬先行逃走了,首領一跑,突厥軍隊士氣全無,軍無戰心,也跟著四散而逃。兩百唐軍騎兵在突厥大軍中如入無人之境。

此人以區區三千騎兵攻滅東突厥,生擒頡利可汗,李世民倚之為長城

而此時李靖的大軍也已經隨後趕到,此戰殺敵一萬餘人,俘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只(頭),並殺死隋朝義成公主。而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想往北逃到大漠對面去,沒想到在磧口又受到了李勣的阻擊,逃跑都成了奢望。眼見大軍壓境,突厥覆滅在即,突厥部落的各大酋長都紛紛率眾投降。不久之後,頡利可汗被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擒獲,並押解到京師長安。東突厥從此宣告滅亡。

自隋朝以來,突厥一直都是是西北的強國,是籠罩在中原王朝上方的烏雲。而李靖一戰滅亡東突厥,擒獲頡利可汗,不僅幫助唐朝解除了西北邊境的禍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淵與李世民父子兩代帝王向突厥屈尊的恥辱。

03 開疆拓土 國之柱石

除了攻滅東突厥,李靖值得稱道的作戰經歷還有平定蕭銑、輔公祏之戰,遠征吐谷渾等。而功成名就的李靖最終成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曾擔任過唐朝的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僕射等官職,封爵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終年七十九。死後被追贈為司徒、幷州都督,諡號“景武”,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李靖一生四海征戰,所向無不克敵制勝,立功無數,除了屢立戰功,他還根據自己多年的治軍作戰經驗總結出了《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但大多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為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他的軍事著作進一步豐富了古代軍事思想和兵法理論。

一代名將李靖最終完成了古人所說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成就了完美人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抱負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