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萬日軍俘虜去西伯利亞挖土豆,10年後為啥只回來50萬?

西伯利亞這種面積廣闊到讓人驚訝的區域,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幾乎完全原生態的原始之地。漫長的冬季自不用說,對人類在內任何生物都是生死難關。即使短暫的春夏兩季,冰雪融化,四處泥濘,看似一片草地的地方下潛藏的是致命沼澤地,一旦陷入,越掙扎就越下沉,如果沒有救援只能等死。更可怕的是,春夏兩季當地還有大量毒蚊子,很容易傳染各種疾病。被流放到此地的人,最害怕的是看守和其他人丟下自己,這種地方,即使強如貝爺也很難長期生存,所以看守不很擔心囚犯逃跑。

不要說德軍或日軍戰俘,即使是蘇聯時代被大量流放的蘇聯少數民族、勞改犯、政治犯,都在此地大量死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斯大林當局還以反間諜為名,將海參崴等地華僑集體流放到西伯利亞強制勞動,遇難人數一樣龐大。

60萬日軍俘虜去西伯利亞挖土豆,10年後為啥只回來50萬?

具體到對日本戰俘的態度,二戰時期蘇日交手有限,而且蘇聯沒有吃虧,而德國卻在衛國戰爭中讓蘇聯軍民死亡2700萬,仇恨堪稱不共戴天。所以在西伯利亞戰俘營裡,蘇軍看守往往相對還偏袒日本人一些,有時因為德國戰俘嘲笑日本人是黃面板劣等民族,導致打架,日本戰俘經常向蘇軍看守告狀。雖然蘇聯本質上一樣很瞧不起東亞黃種人,但畢竟和日本仇恨有限,所以沒有太過於刻意虐待。他們反而認為日本人雖然在戰場上頑固,但當了戰俘後卻比德國、義大利戰俘容易管束,勞動賣力,態度自然也就更好。

60萬日軍俘虜去西伯利亞挖土豆,10年後為啥只回來50萬?

經歷過衛國戰爭的蘇聯百廢待興,物資匱乏,看守自己都只能分到極少的土豆和黑麵包,又怎麼可能讓俘虜吃飽,但即使如此,為照顧日本人的口味,有時還分發一些大米給所謂的模範俘虜。

60萬日軍俘虜去西伯利亞挖土豆,10年後為啥只回來50萬?

由此可見,日本戰俘的大量死亡,絕非蘇軍的刻意虐待所致。只能歸結於蘇聯當時急需大量免費勞動力,經常使用戰俘進行過量勞動,在西伯利亞那種惡劣環境中外加營養不良以及疾病流行,沒有大量死亡是不可能的。此外,蘇聯經常對日本戰俘進行布林什維克主義教育,日本人屬於只有集體沒有個體的型別,戰時可以狂熱信仰天皇,自然也能夠崇拜斯大林和蘇聯,所以不少日本人還認為,比起等級森嚴固化的日本,蘇聯這種社會主義多民族平等按勞分配的國家,反而更有吸引力,不少人還不願意回日本了,畢竟戰後初期日本也一片廢墟,經濟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