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朱元璋為首的一群安徽人開創了大明王朝,文有李​善長​、武有徐達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濠州鍾離的一戶農家,誰能想到,這個連吃口飯都難的苦孩子後來會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巧的是,圍繞在朱元璋身邊、幫助他建功立業的文臣武將核心集團,絕大多數成員也都是安徽人:李善長、徐達、常遇春、馮勝、鄧愈、湯和、沐英、花雲……不勝列舉。

這個安徽幫,人才輩出:文臣有濠州定遠人李善長;武將有濠州鍾離人徐達。朱元璋稱帝后,冊封功臣,只有六位封公。這兩位都在其中,李善長還位列第一。

如果要說大明的江山是安徽幫打下的,絲毫不為過。咱們今天就來說說他們中的文武代表:李善長和徐達。

以朱元璋為首的一群安徽人開創了大明王朝,文有李​善長​、武有徐達

李善長

四十歲的李善長和二十六歲的朱元璋第一次見面,初見就很投緣。從小就喜歡讀書的李善長從未在元朝做過秀才,也沒當過官,只是默默做一個讀書人。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人,後來制定了明朝大部分的制度禮儀。似乎是把沒能在元朝發揮的才幹都用在了明朝。

若是有人以為李善長只會拿筆桿子,那就錯了。他,帶兵打戰,也拿手。

當年,朱元璋帶兵攻打雞籠山山寨,讓李善長留守和陽。元軍趁虛而入,前來偷襲。李善長卻設下埋伏,擊退了元軍。

朱元璋很欣賞李善長能文能武,常常讓他坐鎮後方,為自己當家守門。

元朝尚右,明朝尚左。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就讓李善長做了右相國。後來,朱元璋改“尚右”為“尚左”,就將李善長改為了“左相國”。再往後,李善長做了大明王朝的“左丞相”。不論是尚左還是尚右,李善長都被朱元璋封為地位最尊的那一位,位極人臣。

以朱元璋為首的一群安徽人開創了大明王朝,文有李​善長​、武有徐達

但盛極必衰。

李善長的親戚丁斌,在嚴刑拷打下說李善長與胡惟庸謀反案有關,知情不報。這很可能是誣告,但朱元璋信了,盛怒之下賜死了李善長。

胡惟庸是李善長的同鄉,曾深受朱元璋的信任。但此人貪汙成性,蓄意謀反,最終事敗被殺。胡惟庸謀反案牽連甚廣,七十多歲的李善長因為幾句難辨真假的證詞就被賜死,哪怕他擁有可以免死的“丹書鐵券”。

跟著被殺的,還有李善長的七十多個家人,只有一個當了駙馬的兒子李祺倖免。

幫朱元璋打江山的,武人多,文人少。文人代表屈指可數,較知名的如劉基、宋濂、李善長,他們的死都與胡惟庸有關。

洪武八年,劉基被胡惟庸毒死;洪武十四年,宋濂被與胡惟庸有往來的孫兒牽連,死於流放途中;洪武三十二年,李善長因胡惟庸案被賜死。

自此,輔佐朱元璋開創明朝的核心文人軍團,幾乎全軍覆沒。

徐達

他和朱元璋很像,出生在濠州鍾離的農家,家族世代務農。徐達沒讀過什麼書,二十二歲時遇到二十六歲的朱元璋,為他效力三十多年。

雖然沒讀過什麼書,但徐達很有“將帥之才”,話不多卻思慮精細,每回出兵都是“令出不二”。他是有才到什麼程度呢?

“諸將敬若神明”,是的,徐達是可以統領指揮像常遇春這種“將才”的“帥才”。

難得的是,徐達立下了赫赫戰功,卻從不驕傲。

他治軍自有一套,用嚴明的軍紀管理部下,聽聽都是怎麼說的:“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里者死”。嚴格歸嚴格,但他可以和士兵同甘共苦,哪怕是做到了“右丞相”,也還是住著簡陋的房子。

值得一提的是,洪武元年(1368)徐達攻破大都(北京),宣告了元朝的滅亡。但他絲毫沒有冒犯城裡的百姓,還派人保護皇宮中的妃嬪公主,禁止手下大開殺戒,最後只是殺了六名不肯投降的元朝官員。

朱元璋稱讚徐達:“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很貼切。

以朱元璋為首的一群安徽人開創了大明王朝,文有李​善長​、武有徐達

洪武十八年(1385),徐達因為背疽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回顧他這一生,唯一的敗戰是和王保保的土剌河一戰,但這個敗戰相對他的赫赫戰功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

文有李善長,武有徐達。

相比之下,徐達的下場要好得多。徐達和他的後裔始終受到皇家的恩遇,每一代子孫都承襲著魏國公的爵位,直到明朝滅亡。

回顧元末明初的歷史,令人唏噓。在亂世中,一群能文能武的安徽人輔助安徽農家子朱元璋開創基業,同生死、共患難。而在基業建立後,這一幫開國元勳又大多因為另一個安徽人胡惟庸的謀反案而未能善終。

在權力頂峰的朱元璋,最後還是活成了專制獨裁的孤家寡人。

你還知道哪些關於大明開國功臣的故事?最喜歡哪一位?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我是@文史有意思,歡迎關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