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劉備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孫權失了周瑜,哪個更可惜?

最可惜的是孫權失去了周瑜。法正、郭嘉是謀士,周瑜是統帥,不是一個級別的。法正、郭嘉都有可替代性,周瑜是不可替代的。

劉備的法正

法正的主要功績是帶劉備入蜀,建議爭奪漢中,設計斬夏侯淵。

劉備稱漢中王后,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第二年死了。

法正在歷史舞臺上表演的時間太短,雖然有的人將法正吹得過分了,但法正確實是非常有能力的人。諸葛亮就非常稱讚法正,並明白法正在劉備心中的地位。夷陵之戰敗後,諸葛亮感嘆法正死得早了。

法正能夠讓劉備快速信任他,本就是非常厲害的能力。一個人再有才能,得不到主子的信任也是白搭。

有人問劉備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孫權失了周瑜,哪個更可惜?

如果法正不死,對蜀漢有什麼影響呢?

法正不死,我覺得也改變不了蜀漢的國運,最多能夠避免夷陵之戰的損失,蜀漢國力相對更強大一點。要是想北伐統一,法正也無能為力。法正在世時,並沒能避免荊州的丟失。荊州一丟,蜀漢的路就不好走了。

法正能做的,就是阻止劉備伐吳,儲存實力。法正在世,好一點的結果是劉備不東征,積極發展國力。壞一點的結果是劉備喪失了理智,執意東征,法正隨軍。當劉備與陸遜陷入僵持,蜀軍喪失銳氣時,法正建議退兵,儲存實力。這時候劉備也該冷靜了。

指望法正出奇謀打贏夷陵之戰,那是天方夜譚。漢中之戰,法正出奇謀斬夏侯淵,但劉備最終能得到漢中,靠的是據險而守,與曹操死耗,益州已經全民動員了。陸遜對付劉備,用的也是這招。面對陸遜這樣的人,基本上沒機會用奇謀。

有人問劉備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孫權失了周瑜,哪個更可惜?

法正不死,搞不好對蜀漢還會有更壞的影響。法正在世,劉備託孤的物件,也只能是諸葛亮和法正。法正睚眥必報,諸葛亮公正無私。劉備在世時,他們看在劉備的面子上,還能夠和平相處。劉備過世後,一山能不能容下二虎,是個大問題。如果法正與諸葛亮鬥起來,對蜀漢沒有半點好處。

理想狀態下,我們可惜法正、龐統早死。到了現實中,想想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龐統、法正早死,對蜀漢未必不是好事。

曹操的郭嘉

郭嘉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分析人心。郭嘉輔佐曹操,所體現出來的戰略思想的核心就是人心。

郭嘉的功績是輔佐曹操攻滅呂布,建議軟禁劉備,提出“十勝十敗”說,鼓舞曹操與袁紹決戰,預測孫策之死,設計滅袁氏兄弟。

曹操對郭嘉非常信任,打算以後將天下大事託付給他。赤壁之戰後,曹操感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有人問劉備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孫權失了周瑜,哪個更可惜?

如果郭嘉不死,對曹魏有什麼影響呢?

郭嘉不死,首先就是考慮他對赤壁之戰的作用。我覺得即使郭嘉在,也不容易贏得赤壁之戰,最多也只能讓曹操避免赤壁之戰的大敗。

赤壁之戰時,郭嘉可能還是那個郭嘉,曹操卻早已不是官渡之戰時的曹操。這時候的曹操急於平定天下,尾巴早已翹上天了。雖然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感嘆郭嘉死得早了,但即使郭嘉活著,郭嘉的話曹操也未必聽得進去。曹操敗後嘆郭嘉,就是在給自己找臺階下。

官渡之戰時的曹操,對眾謀士的計策都會認真考慮,擇優取之。到了赤壁之戰,曹操已經聽不進建議了。周瑜、諸葛亮都能發現曹軍的幾大弱點,以曹操的能力,不可能發現不了。只是曹操被野心矇蔽了,選擇視而不見。

郭嘉是個宏觀戰略家,他只會告訴曹操這仗該不該打,至於具體戰術,郭嘉也無能為力。郭嘉輔佐曹操期間,我們看到的都是郭嘉建議曹操先打誰,再打誰。等曹操上了戰場,具體戰術問題,還得靠荀攸為主的眾謀士出謀劃策。官渡之戰,前期就是靠荀攸設計斬顏良和文丑。後期又是靠許攸的建議偷襲烏巢,幫助曹操取得了勝利。郭嘉只說了“十勝十敗”,鼓舞曹操跟袁紹幹。

有人問劉備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孫權失了周瑜,哪個更可惜?

曹操赤壁之戰,郭嘉就算能幫助曹操躲過火攻,像北軍不善水戰,水土不服,瘟疫流行等客觀因素,郭嘉也改變不了。要想故技重施,讓孫劉兩家內耗,那是不可能的。孫權和劉備都是明主,魯肅和諸葛亮也都是非常有眼光的人。郭嘉在世,大機率得勸曹操別打這一仗,還得曹操聽得進去,曹操才能避免失敗。

曹魏陣營,最厲害,貢獻最大的人是荀彧,荀彧一路將曹操輔佐壯大起來的。郭嘉也是荀彧舉薦的。郭嘉跟曹操混時,曹操已經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實力非常雄厚了。之後荀彧開始待在後方,郭嘉隨曹操出征。荀彧的背景、人品和生活作風都在郭嘉之上,謀略也不輸於郭嘉。

曹魏陣營人才濟濟,郭嘉是完全可替代的,前有荀彧,後有司馬懿。最重要的是曹操變了。郭嘉不死,對曹魏影響也是有限的。

孫權的周瑜

周瑜是孫策的把兄弟,輔佐孫策平定江東。

孫策死後,周瑜帶頭效忠孫權,穩定大局,並盡心輔佐孫權。

曹操南下,周瑜剖析曹軍弱點,力主抗曹,並率軍擊退曹操。

赤壁之戰後,周瑜乘勝攻取江陵。劉備借荊州,江陵就是根源。

周瑜建議軟禁劉備,分隔關羽、張飛為己所用,被孫權拒絕。

之後周瑜又建議取蜀,得到孫權的同意,但是還沒來得及出兵,周瑜已經英年早逝。

有人問劉備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孫權失了周瑜,哪個更可惜?

如果周瑜不死,對東吳有什麼影響呢?

法正、郭嘉都只是謀士,周瑜是東吳統帥,地位就已經決定了周瑜對東吳的巨大影響。

周瑜死前計劃取蜀,然後與馬超結盟,留孫瑜守益州,自己回荊州取襄陽,與曹操爭奪天下。

周瑜的計劃是極其符合孫權利益的。在周瑜的計劃中,他負責打地盤,打下的地盤留給孫家人鎮守,這真的是站在孫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的,避免孫權對自己的懷疑。

周瑜不死,主要是看取蜀計劃能否成功,理論上成功率不高。

蜀中山高路遠,易守難攻,短時間拿不下的話,曹操也不會坐著看熱鬧,一定會來捅後方的。

如果周瑜成功,那對東吳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周瑜失敗,最多回去重新定計劃。但只要周瑜存在,東吳就是個進攻型勢力。周瑜敢想敢做,又善於聽取意見,東吳的前途還是有很多可能性的。周瑜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東吳的戰略國策。周瑜對於東吳的作用,也比魯肅、呂蒙 、陸遜大得多。

有人問劉備失了法正,曹操失了郭嘉,孫權失了周瑜,哪個更可惜?

魯肅的孫劉聯盟戰略雖好,但是盟友不靠譜,隊友不給力,導致東吳在聯盟中得不到好處。孫權拿不下合肥,劉備不斷髮展壯大,卻不肯分口湯喝,關羽在荊州上游,還囂張跋扈,不把孫權放在眼裡。

得不到好處的孫權就不爽了,就用呂蒙來搶。呂蒙在一個不恰當的時機與劉備翻臉,偷襲荊州,斬殺關羽,徹底破壞了孫劉聯盟。但是呂蒙也不長命,扔下一堆亂攤子就死了。

陸遜出來收拾殘局,夷陵之戰戰勝了劉備,又殺來了曹丕。孫權搭配陸遜,東吳已經完全沒有了開疆擴土的能力,只能守住自己的地盤。呂蒙偷襲荊州的目的就是想自己奪襄陽,向北方發展。曹丕將襄陽送給東吳,不久後便後悔了,又派人將襄陽從孫權手中奪了回去。

東吳能攻能守,敢想敢幹,戰略靈活,又能集思廣益的只有周瑜了。東吳最需要的是殺出去,搶地盤,獲取利益,壯大實力,積攢爭天下的本錢。周瑜一死,這些就都成了夢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