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兩次推辭稱帝,是真謙虛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還是一招以退為進?

在劉備稱帝之前,蜀國搞了很多動作,像是什麼天降福瑞啊之類的東西,總得來說一句話就可以總結的:那就是劉備當皇帝那是天命所歸。但是劉備不管自己的那些大臣們搞什麼動作,死活就是不同意,推辭推辭再推辭。

劉備兩次推辭稱帝,是真謙虛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還是一招以退為進?

而直到後來諸葛亮跟他說了東漢初期的典故,他才“被迫”、免為其難地受了這個帝號。

《三國志》記載:“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諸葛亮為丞相,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高皇帝以下。”

那麼劉備的這番推辭,到底是真心實意的,還是來了一招以退為進呢?

為了讓劉備稱帝,蜀國搞出的動作

劉備兩次推辭稱帝,是真謙虛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還是一招以退為進?

公元前219年的時候,在徹底佔據了漢中之後,依然是在群臣的推舉之下稱漢中王。次年,曹丕於魏國稱帝。這個時候蜀國就傳出了漢帝已經被害死的傳聞,並且劉備很快就在成都為漢帝發喪,這是第一步。接下來就是大臣們推出了一系列的天符祥瑞,這一步就是造勢。一在告訴天下人劉備稱帝是順應天命,名正言順。

劉備兩次推辭稱帝,是真謙虛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還是一招以退為進?

但是根據《三國志》裡記載,劉備這個時候沒有同意。於是諸葛亮就給劉備講了劉秀和他的跟隨者們的故事。也就是勸劉備,就算是為了不讓跟著他的這些屬下們寒心,也要接受繼位。再加上其他人的力勸,這一次劉備沒有拒絕,而是同意了。

劉備先拒絕再同意,是以退為進而非真心拒絕

劉備想要當皇帝的心情,可以說比曹丕還要急切。距離曹丕稱帝之後僅僅不到半年的時間,劉備就當了皇帝,稱帝之心,昭然若揭。那麼他之所以先拒絕,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以退為進,博取好感。劉備一直以來塑造的都是一個仁慈寬厚的形象,如果一口就答應了,與他塑造的形象不符。

劉備兩次推辭稱帝,是真謙虛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還是一招以退為進?

而且這樣一來更襯托出他是明君,才會被自己的大臣們推舉為皇帝,雖然很多做大事的人其實並不在乎什麼名聲。但是有的時候師出有名,可以堵悠悠之口,省去很多麻煩。不然的話,劉備也不會一開始就打著自己是劉邦後人的旗號來招攬人才了。至於他為什麼不在曹丕之前稱帝,也正是為了博一個名聲,塑造形象。曹家稱帝是狼子野心,而劉備此時稱帝剛好對抗曹賊。第二個原因就是,那些勸他稱帝的官員們雖然都是蜀國的臣子。但是大多數都只是普通的官員而已,真正有分量的高階官員不多。如果這樣的人來勸他,他就同意了,那說明是他自己想當皇帝,而不是為了天下人。

劉備兩次推辭稱帝,是真謙虛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還是一招以退為進?

但是再一次被勸的時候,諸葛亮、許靖等等這些有名聲、有分量的人都紛紛站了出來勸他接受。並且諸葛亮還說了那樣的一番話。這個時候劉備再接受稱帝就不會有人說他是自己想當皇帝,而是為了天下人不得不當皇帝。不得不說這一招玩兒的非常漂亮。

不過想想也是,劉備被傅幹:“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如此稱讚,

倘若他真的是一個實心眼子,在這亂世裡怕是早就死的什麼也不剩了。

劉備兩次推辭稱帝,是真謙虛認為自己沒有資格,還是一招以退為進?

而正是因為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政治家,知道以自己的能力該走什麼樣的形象,並且多年以來一直以這個形象出發來做事,才能維持住自己的口碑。並且最終靠著這個形象,招攬了一群死心塌地追隨他的人,拿下了漢中,先稱王,最終稱帝。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