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作者:陳二虎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一、契丹人認為他們是炎帝后裔

《遼史·世表》追溯自己的源頭說:“庖犧氏降,炎帝氏、黃帝氏子孫眾多,王畿之封建有限,王政之布無窮,故君四方者,多二帝子孫,而自服土中者本同出也。考之宇文周之書,遼本炎帝之後,而耶律儼稱遼為軒轅後。儼志晚出,盍從周書。蓋炎帝之裔曰葛烏菟者,世殊朔陲,後為冒頓可汗所襲,保鮮卑山以居,號鮮卑氏,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庫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見於此。”

有關契丹人的起源以及早期歷史,由於缺少史料的記載,一直處於迷霧之中,專家學者論證不休,誰也沒有令人信服的結論。就是契丹人起源的傳說青牛白馬也與陰山七騎與赤娘子的傳說有衝突。然而,我們透過《遼史》與相關史料的記載,契丹人與中華始祖炎帝牽扯到一起,似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或許專家們會說,這是契丹人傾慕漢文化而硬拉到一起的。

但是,我們應該承認,中華上古史都具有傳說的成份,無論伏羲與女媧,炎帝與黃帝,都難得其詳。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我們沿著《遼史》的記載,梳理一下:這段記載中的庖犧氏就是伏羲,伏羲與女媧是中華文明的始祖,大約距今8000—10500年之間。

炎帝傳說中的鑽木取火,營建巢穴,種植五穀,在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窪文化遺址中得到證實。

興隆窪聚落遺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發掘出房址約約170餘座,居室墓葬26座,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蚌器以及玉器等大量文物,還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碳化黍、碳化粟,這是目前我國乃至世界上被發現最早的黍類與粟類遺存,這是不是告訴人們,炎帝應該就是在敖漢一帶採摘到第一粒穀物種子,併發明瞭農具,學會了耕種,從而使我們的祖先從漁獵遊牧生活逐漸轉變到定居農耕生活,建立方國,這從興隆窪遺址的發掘,給人們留下無限的遐想。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二、神農氏與炎帝

有關炎帝,由於缺少確切的史料記載,一直處於撲朔迷離中,關於炎帝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爭論不休。

其實炎帝不是一個人的名字,應該是部族首領的名字,炎帝又叫赤帝。據說炎帝是少典之子,其母是有蟜氏之女名叫女登。有一天,少典的長妃任姒(女登)在華陽遊玩,忽然飛來一條神龍伴隨她左右,於是,女登便懷孕了,生下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炎帝,取名榆岡。榆岡生下三天能言,五天能走,三歲的時候就學會了許多種植農作物的知識。到了成年,便成了部落首領。

據《史記索隱》中說:“少典者,諸侯國號,非人名也。”也就是說少典不是人名,推而演之,這炎帝也不是一個人名,應該是從少典氏衍生分化出來的部落,是上古方國的首領稱號,因為炎帝也傳了八代,共歷五百三十餘年。

這個傳說,也就讓後人把他與神農氏聯絡到一起。

據說神農氏有一天外出突然看見鳥兒銜著種子飛過,他心生一念,如果把這種子種到地裡,便解決了食物,於是,發明了五穀。

當他看到徒手耕種土地很困難,便靈機一動,發明了耒耜,奠定了農業的基礎,解決了民以食為天的問題,尊為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神而化之,便民宜之,謂之神農”,據說共傳了十七代,這是不是告訴人們,神農氏到了第十七代時,隨著部族(部落)的擴大,人們開始叫神農氏為炎帝了呢?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二、炎帝的發源地

有關炎帝的出生地是姜水,於是炎帝的起源有了陝西寶雞說,山西高平說,河南商丘說,湖南茶陵說等等。

但筆者認為,炎帝的發源地更有可能就是赤峰市敖漢興隆窪遺址。

興隆窪文化遺址,距今8150玍—7350年,遺址總耐積達三萬五千餘平方米,遺址周圍有人工挖出來的圍溝,圍溝內有規範整齊的房址170餘處,房址最大的面積有140餘平方米。這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面積最大、儲存最寇整的原始聚落遺址,初具“方國”的雛形,有人說這遺址是“最早的中國”,享有“中華遠古第一村”的美譽,我們暢想一下,說“第一村”是不是小了點?這分明就是神農氏的“方國”遺址呀,炎帝的故里。

在赤峰市敖漢旗境內,遍佈著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等文化遺址,說明這裡上古時期十分繁榮,並且這些文化遺址,與後期的紅山文化有一脈承接的關係。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據說這炎帝人身牛首,頭上有角,生於烈山石室,長於姜水,有聖德以火德王,故號炎帝。這不由讓人聯想到敖漢境內有牤牛河,難道是巧合,還是暗示了什麼?牤牛河,難道這就是史料中的姜河?

上古有兩個重大事件,露出端倪,佐證炎帝與黃帝,都興起於北方,那就是黃帝大戰炎帝於阪泉,黃帝大戰蚩尤於涿鹿。涿鹿與阪泉都在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境內,兩地相距不遠。

我們從相關線索,可以佐證一下未知的訊息,據《逸周書·史記解》中記載:“武不止者,亡。昔阪泉氏用兵不已,誅戰不休,併兼無親,文無所立,智士寒心,徏居至於獨鹿,諸侯畔之,阪泉以亡。”那麼,這阪泉氏應該就是指炎帝部族或者說此時的炎帝已經是阪泉氏族了,後演成“阪泉”的地名,而“獨鹿”分明就是“涿鹿”的異寫,也是一個部族的名稱。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查閱紅山文化圈,先後生活著諸多部族,最早的便是這阪泉氏、鳥夷等,然後又出現孤竹、北殷等等,到了西周時期有豹胡、高夷、獨鹿(這個獨鹿不就是涿鹿嗎?)諸名稱,接下來便是東胡,山戎、令支等名號。

《史記·五帝本紀》中說: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氏,軒轅氏乃修德振武,“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

在上古,無論炎帝部落還是黃帝部落,都有著不斷遷徏的過程,炎帝部落是最早興起,據有“九隅”,也就是“九州”,也說明是炎帝部落不斷遷移分化,首領都會以炎帝為名,不斷開拓出新的領地,也就有了不同的炎帝陵,確切地應該是,不同的地方有了不同的炎帝陵以及炎帝的傳說,也就不足為奇。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四、炎帝與葛烏菟

《遼史》中說到的“炎帝”與“葛烏菟”,在《周書·文帝紀》中記載鮮卑宇文氏的來源說:“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諱泰,字黑獺,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農氏,為黃帝所滅,子孫遯居朔野,有葛烏菟者,雄武多算略,鮮卑慕之,奉以為主,遂總十二部落,世為大人”。

看來這個“葛烏菟”對於同出一源的鮮宇文氏與契丹人十分重要,被奉為始祖,極有可能是一個古老氏族名稱,而這炎帝是不是也可以稱之謂“葛烏菟人”?

後來“葛烏菟”被匈奴所破,這就是歷史上的匈奴冒頓可汗大破東胡的史實。

東胡自戰國時期逐漸強大起來,統一了這個區域內諸多族群,成為北方強大的遊牧帝國,控弦十萬,其鄰匈奴人都臣服於東胡。

匈奴冒頓單于殺了自己的老子頭曼單于當上匈奴的老大。東胡王很看不起這個殺父上位的冒頓,就十分傲慢地派出使者,向冒頓索要寶馬,得手後又向冒頓索要他美貌的小老婆,冒頓又爽快地送來了。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東胡王兩番得手,覺得這冒頓軟弱可欺,又提出一個條件,“冒頓呀!我說咱們之間那塊空地我要了,用這塊地放放我的戰馬!”

東胡王覺得寶馬、嬌妻都給了他,這塊地就更不是事了,就放鬆了警惕,此刻,他白天騎著匈奴人的寶馬,晚上摟著冒頓的嬌妻,等待好訊息。誰想到,等來的卻是如狼似虎的匈奴兵馬,直搗東胡王大本營,一下就把東胡人打懵了,東胡王被殺,餘部四下奔逃,較大兩支,一支逃到鮮卑山,演變成鮮卑人,一支逃到烏桓人,演變成烏桓人。而此時的契丹人而沒有獨立,他們的首領就是奇首,依附於強大的鮮卑部族。

無論鮮卑宇文氏還是契丹人,追溯自己的祖源,不說東胡,而言葛烏菟,一定隱含著我們未知的歷史,這葛烏菟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應該是真實存在的。

契丹族人為何認為他們是炎帝的後裔?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