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最新公佈的《清華簡·五紀》解讀,曝出了一個重大歷史發現,這篇簡牘中有一句話:“黃帝有子曰蚩尤,既長成人,乃作五兵。”這段古文,完全顛覆了後世對蚩尤的傳統認知。

如果說蚩尤是黃帝的兒子,那麼我們對五帝時代歷史的一大堆認知幾乎都要重構。另一方面,有些古籍傳說中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些記載,卻因此獲得了全新的解讀思路。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第一,《史記》隱藏一句話,被忽視兩千年

司馬遷的《史記》在《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記載到,丞相田千秋(年表中的富民侯)曾對漢武帝上書說:“子弄父兵,罪當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黃帝涉江。”這句話的背景,就是戾太子劉據被逼造反而亡。

後世幾乎完全忽略了“蚩尤畔父,黃帝涉江”短短八個字的真相,即使有解讀也非常混亂,現在我們卻明明白白了。司馬遷就已經記錄了漢代有“蚩尤是黃帝之子”的說法,但兩千年來都被人忽視了!直到《清華簡·五紀》被解讀後,《史記》犄角旮旯中這句話才終於被重視起來了。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第二,蚩尤造反,針對的是黃帝的長子?

春秋時代的《國語·楚語》,在《觀射父論絕地天通》裡曾談到:“……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

少皞,即少昊,黃帝長子玄囂,嫘祖所生,號金天氏或青陽氏。因為沿襲了“太昊之德”,主持對東方部落的統治,所以被稱為“少昊”,成為了東夷的始祖。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然而,嚴重矛盾出現了!少昊金天氏——玄囂,是黃帝的兒子。九黎——也就是蚩尤造反,怎麼動搖了黃帝兒子的統治地位?而不是黃帝本人?這不是顛倒了歷史次序嗎?

但如果蚩尤也是黃帝兒子,那麼就完全說得通了。因為蚩尤搶奪的是玄囂的繼承權,或者是搶奪玄囂的少昊部落資源,讓後者遭到嚴重打擊,從而導致“少皞之衰”。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第三,蚩尤和黃帝長子是“炎帝二卿”?

西周古書《逸周書·嘗麥解》中記載稱:“……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河……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以甲兵釋怒……乃命少昊清司馬鳥師以正五帝之官……”

《逸周書》是更早的古書,同樣並列提到了蚩尤和少昊二人。“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的後半句至少有兩種斷句法(古文是沒有標點的),分別是“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和“命蚩尤於宇少昊,以臨四方”。

這個“宇”字,《說文》解釋為:“宇,屋邊。” 《易·繫辭下》:“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 《詩·豳風·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嘗麥》的記載大概可以解釋為“任命蚩尤在(赤帝)側近,任命少昊統治四方”,或是“任命蚩尤輔佐少昊,以統治四方”。不管是哪種解釋,都表明蚩尤和少昊是“炎帝二卿”,後續發展都是蚩尤叛亂,炎帝(赤帝)讓黃帝出山鎮壓了蚩尤,然而再由少昊重新安排“五帝之官”。

如果按照對五帝傳說的傳統看法,這段記載也是十分矛盾的。黃帝的兒子,反而比黃帝本人更早當上了炎帝的重臣?那麼,黃帝本人又如何自處?

但如果引入“蚩尤也是黃帝兒子”的新發現,那麼這些看似混亂的關係,卻豁然開朗。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重構“黃帝大戰蚩尤”的歷史

我們重新審視一下《史記·五帝本紀》關於黃帝和蚩尤的記載:“……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徵。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徵不享,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鹹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

引入“蚩尤也是黃帝兒子”的說法後,我們可以梳理出大致的歷史順序:

由於炎帝(神農氏)對夷夏聯盟統治的衰落,黃帝(軒轅氏)趁機崛起,逐步控制了多數夷夏諸侯,並且讓自己的兒子們(黃帝二十五子)分別控制各地部落,其中就包括了比較暴躁的蚩尤(“蚩尤最為暴,莫能伐”只是現象而不是本質)。然而,衰落的炎帝這時卻突然“侵陵諸侯”(明顯是為奪回對各部落的控制權),和黃帝在阪泉大戰。黃帝大勝後,實際已掌控整個夷夏聯盟(得其志),但並沒有讓炎帝退位,而是讓其充當傀儡,自己躲在背後控制一切。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具體做法,就是黃帝退居幕後充當攝政太上皇,讓兩個兒子少昊和蚩尤分別擔任炎帝的左右手(《逸周書》記載),蚩尤掌控炎帝直轄的部落,少昊則負責控制四方諸侯(部落)。而且從實際情況看,少昊作為長子,將是黃帝的真正繼承人。黃帝退居幕後,實際也是為玄囂繼位做鋪墊。

隨後,控制炎帝直屬部落軍權的蚩尤,不用帝命(字面上不聽炎帝,實際是不聽攝政的黃帝),試圖打倒自己的兄長玄囂,搶奪夷夏聯盟的統治權。於是,炎帝被迫讓黃帝重新出山(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在涿鹿大戰中鎮壓了蚩尤。

黃帝也趁此機會,乾脆取代炎帝,自己正式登基稱帝。需要強調的是,這時的黃帝應該已經是高齡老人,所以此前只是在幕後當太上皇,並引發蚩尤和玄囂爭權,以及隨後導致孫子顓頊“越級”繼承。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黃帝的第三子笑到最後?

顓頊“越級”繼承,可謂是五帝傳說中很令人費解的故事之一(《五帝本紀》: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顓頊,號高陽氏,父親是黃帝之子昌意。黃帝死的時候,位子並沒有傳給長子玄囂,也沒有傳給其他兒子,而是一個旁系的孫子,這個情況非常詭異。

如果考慮到“蚩尤是黃帝兒子”,“少皞之衰,九黎亂德”這場軒轅氏內戰,很可能導致長子玄囂的少昊東夷部落遭到重創。玄囂由於無能,失去了黃帝的信任,因此重新選擇了一個繼承人。這個人應該就是顓頊的父親昌意,即黃帝的次子(或三子)。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作為夷夏聯盟的下一任領導者,最重要的是具有足夠的實力。昌意的實力後盾應該是西夏(華夏),相當於炎帝(仰韶文化-廟地溝二期文化)和其他部落被黃帝融合後的那部分。長子玄囂的勢力遭蚩尤重創後,昌意的勢力成為了黃帝打敗蚩尤的關鍵主力。所以說,蚩尤和玄囂兄弟相爭,反而讓另一個兄弟昌意笑到了最後。

另外,從考古學上看,黃帝相當於龍山時代的開端,那麼昌意一系很可能發展為河南龍山文化,玄囂一系則發展為山東龍山文化,分別形成了後來的西夏和東夷。

但是,黃帝最後繼位者為什麼是顓頊,而不是他的父親昌意呢?很明顯,昌意早亡了。黃帝本人高齡,二十五個兒子可能都比他死得早。所以,顓頊作為昌意的繼承人,作為“皇太孫”越位繼承了夷夏聯盟的領導權。

“蚩尤是黃帝之子”解開了幾大古謎:蚩尤的造反物件,並非炎黃?

然而,長子玄囂一脈仍然掌控著東夷主力,而東夷(大汶口文化-山東龍山文化)原本是黃帝軒轅氏的基本盤,不可能甘心失去夷夏聯盟的領導權。顓頊(高陽氏)死後,玄囂的曾孫帝嚳(高辛氏)成功奪位,再次掌控了天下。隨後的堯、舜、禹,實際也都是黃帝兩個兒子昌意和玄囂的後人。

可見,“五帝時代”的主要劇情基本都圍繞著黃帝家族內部紛爭來展開。古代很多傳說故事,包括祝融大戰共工、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盤瓠嫁女、堯舜禪讓、大禹治水等等,也都隱藏著這段紛爭的影子。這些故事如果全部展開的話,那麼將是一部宏大的上古史學鉅著(筆者有幾篇文章已做過部分講述)。

以上這些觀點,都是筆者燒腦之作,歡迎批評和補充。(作者:陶慕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