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存在感特低的皇帝,在位只有6年,卻賺回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

作為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朝代,明朝皇帝的故事,倒也充滿著趣味,相比較於其他王朝的君王,明代各個天子可謂是個性鮮明,優點和缺點也是各自突出,然而明朝最沒有存在感的是誰呢?即便是僅僅在位一個月的泰昌帝朱常洛,也因為一起紅丸案而鬧得滿城風雨,實際上,隆慶帝朱載垕應該榮登這個寶座。

1566年,皇三子朱載垕結果了皇位,改元隆慶,正式開始了自己僅僅6年的統治,他的上任,是荒唐愛玩,創立豹房的明武宗,而下任,則是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相比較於這兩位,朱載垕的名氣顯然要低上不少。

明朝存在感特低的皇帝,在位只有6年,卻賺回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

但正是這樣一位皇帝,在對明王朝的延續上,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貢獻,為什麼這麼說呢?

眾所周知,閉關鎖國,早在明代就已經開始浮現,早在元末明初時期,日本封建諸侯割據,同時也有不少武士商人淪為海盜,劫掠中國邊境,而朱元璋在洪武年間,就下達了“罷太倉黃渡市舶司”的命令,嚴禁居民私自出海,而民船大小,也是有著十分嚴格的限制。

明朝存在感特低的皇帝,在位只有6年,卻賺回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

這樣的禁令,持續了百年,明朝君臣,卻逐漸發現了一個問題,海禁嚴厲,然而倭患卻不能很好地解決,反而因為巨大的利潤,不少人偷偷摸摸做起了走私犯,甚至是強盜,朝廷不但損失了大筆稅收,對地方的安定甚至還起到了反作用,因此隆慶上臺一年後,福建巡撫都御史涂澤民就上了一書,認為“禁之太嚴,奸民勢窮, 必至為盜。自納餉過洋之利開, 豪狡之徒鹹趨利畏法。故海澄之開禁,凡以除中國之害也。”懇請明穆宗“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將海禁放開。

對於這道請示,實際上涂澤民也是提心吊膽,畢竟這可一直是朝廷的禁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隆慶卻很快同意了涂澤民的做法,隨後下令解除海禁,這也就是著名的隆慶開關。

明朝存在感特低的皇帝,在位只有6年,卻賺回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

隆慶之所以答應這個要求,是因為此時的明朝,儘管餘波不斷,但是大體已經安定和平,尤其是在北方,蒙古部落作為明朝的心腹大患,急劇衰落,不再成為威脅,因此也有餘力和信心來處理海上威脅。

儘管開放海禁後,朝廷依然設定下重重關卡,比如“東西二洋各限船四十四隻”,出海貿易,限期必須歸來,否則將會被視為“通倭”論罪,但是開關後的效果,卻是顯而易見的。

明朝存在感特低的皇帝,在位只有6年,卻賺回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

首先就是倭亂:“倭漸不為患”(倭寇當中其實有著不少本土沿海的商人和走私犯),而貿易也逐漸繁榮,《東西洋考》記載了港口的繁榮場景,“五方之賈,熙熙水國,刳艅艎,分市東西路(東西洋),其捆載珍奇,故異物不足述,而所貿金錢,歲無慮數十萬”。

更為重要的是,明朝透過貿易,源源不斷地獲得了大量資金,此時正值全世界第一個殖民熱潮開啟,西方在美洲和東南亞開採銀礦,世界上產銀量也是大幅度提高,然而正是隆慶開關所帶來的影響,導致海外流入明朝的白銀總數達到了3億3千萬兩,相當於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明朝存在感特低的皇帝,在位只有6年,卻賺回世界三分之一的白銀

而這都是隆慶所做出的貢獻,正是積累了大量的資本,這才為後來的張居正改革提供了金錢來源,甚至是後來發動的萬曆三大徵,資金也是必不可少的支援,明朝也因此延續了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