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心似玉》:開放海禁,不僅是徐區兩家的博弈

《錦心似玉》中侯爺徐令宜每天公務繁忙,主要原因就是沿海盜匪猖獗,屢禁不止。這些海盜除了來自日本的倭寇,還有當地的百姓。可百姓也沒有辦法,要不是活不下去,誰願意當海盜。

徐令宜多次上書希望開放“海禁”,解決沿海民眾的生計問題,可每次都會遭到反對。無外乎祖訓難為,以及考慮國土安全。明明是件好事為何實行起來卻困難重重。

《錦心似玉》:開放海禁,不僅是徐區兩家的博弈

這要從“海禁”的頒佈說起,“海禁”是在明朝初期由明太祖朱元璋提出。他要求“片板不許下海”,並制定了非常嚴苛的懲罰制度。在後人看來這樣的“閉關鎖國”政策可不是明智之舉,可在明朝建立初期卻是不得已為之。

重農抑商,休養生息

剛推翻元朝,建立起來的明朝政權並不穩固。為了穩固政權,也為了戰後能休養生息。朱元璋提出“重農抑商”的政策,保證農業這個自然經濟的發展。為此還實行軍屯制,這個制度要求每個士兵就地屯田,國家配個士兵一定數量的土地,這樣軍隊的糧食就能自給自足,減輕百姓負擔。

《錦心似玉》:開放海禁,不僅是徐區兩家的博弈

內憂外患,鞏固政權

同時為了防備元朝殘餘勢力捲土重來,明朝將自己的戰略重心放在了北方戰場上。沿海又有海上殘餘勢力和倭寇勾結,要知道我們的疆域海岸線很大,面對海寇的不斷襲擾,也是疲於應對。一開始實行海禁政策就是為了對付海寇,這一政策一直到永樂年間還是初見成效的。

為什麼後來海禁政策從保護,變成束縛,甚至造成民情激憤?

《錦心似玉》:開放海禁,不僅是徐區兩家的博弈

影響生計,民情激化

那是因為原本沿海的老百姓都是靠海為生,要麼捕魚、要麼從商。海禁就是斷了他們的生路,老百姓淪為海盜,一開始是為了活命。海禁時間越長,成為海盜的人只會越多。

《錦心似玉》:開放海禁,不僅是徐區兩家的博弈

財政虧空

而海禁政策主要禁止的是民間貿易和海上經濟活動。也就是說明朝的官方和其他國家還是保持往來的,主要以“朝貢”的形式。明朝規定不入貢者不得貿易。

雖然經歷朝代更替,但因數千年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積累,明朝在綜合水平上要超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所以這種朝貢其實是其他國家嚮明朝進貢財物,照理說是穩賺不賠的事。可是明朝為彰顯大國氣度,每次回贈的比進貢的財物還多。

進貢不僅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還能夾帶私貨(走私),各國紛紛效仿,明朝也因此耗費大量國力。一邊財政吃緊,一邊作為納稅大戶的東南沿海,又因海禁稅收銳減。

《錦心似玉》:開放海禁,不僅是徐區兩家的博弈

海禁,一個原本為了保證國家和民眾安全的政策,現在不僅激化民眾矛盾,還耗費國力,自然應儘早開放為好。

而想開放海禁這又觸動了官商利益集團,在《錦心似玉》中徐家為代表的就是堅決抗倭的一方,在數次海禁行動中查抄了區家的走私物品,使得區家和朝中的利益集團損失慘重。這也導致區家的反撲,不僅私通倭寇導致徐家全軍覆沒,還試圖誣告徐家。誣告不成,又步步緊逼施行絞殺。

《錦心似玉》:開放海禁,不僅是徐區兩家的博弈

歷史上,一直到隆慶年間,才逐漸開放海禁,這一政策在明朝施行200多年。它導致國困民窮,卻使部分利益集團和地方勢力因此獲益。明朝的政策沒有與時俱進,也因此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領先優勢。

感謝你的閱讀,歡迎留言發表你的看法,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圖片來源網路,有侵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