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軍隊未聽鄧華建議,美軍從仁川登陸前後夾擊,敗得慘不忍睹

朝鮮軍隊未聽鄧華建議,美軍從仁川登陸前後夾擊,敗得慘不忍睹

朝鮮戰場上,一開始雖然武器裝置落後於敵軍,但是論謀略智慧,卻不輸給他們。

鄧華將軍曾多次在這場戰爭中,用智慧打敗敵人。

1910年,他出生在湖南的一個書香世家,家人從小就把他送去讀書。

後來他選擇棄筆從戎,馳騁在戰場上。

近代歷史中重要的一些戰爭他都經歷過,作戰經驗也是相當地豐富。

朝鮮軍隊未聽鄧華建議,美軍從仁川登陸前後夾擊,敗得慘不忍睹

1950年6月25日,朝鮮半島爆發內戰,中蘇兩邊也都時刻關注著戰況。

作為作為列入東北邊防軍序列的第13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鄧華,在這個時候更是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朝鮮半島的地理形勢,他覺得敵人企圖不止一個,可能會以部分兵力在北朝鮮沿海側後幾處登陸,騷擾牽制的作用,其主力則是由南而北,沿主要鐵道公路逐步推進。

同時,小部分兵力於現地與人民軍周旋,其主力則在人民軍側後大舉登陸,前後夾擊。

朝鮮軍隊未聽鄧華建議,美軍從仁川登陸前後夾擊,敗得慘不忍睹

事實上,他的推斷是正確的。

9月15日,美軍集中260餘艘艦艇、500多架飛機,掩護其步兵和李承晚軍共7萬多人在朝鮮西海岸仁川登陸了。

與堅守洛東江防線的美軍前後夾擊,朝鮮人民軍腹背受敵,身處險境,戰況急轉直下。

鄧華對戰況進行分析後,彙報給相關領導,中方也給朝鮮人民軍做了提醒,但他們並未重視。

這一次沒有親自參戰,失敗也沒有辦法。

朝鮮軍隊未聽鄧華建議,美軍從仁川登陸前後夾擊,敗得慘不忍睹

後來中國組建志願軍,入朝鮮作戰時,鄧華憑藉敏銳的軍師嗅覺,成功識破敵人詭計。

1950年11月25日,志願軍發動第二次戰役,鄧華協助彭指揮志願軍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退至三八線後。

鄧華這時候不僅根據地形分析作戰計劃,也還關注敵人指揮領導之前的作戰方式。

當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他在太平洋戰爭中,以搞登陸作戰而聞名,而且仁川登陸時,也是搞這一套。

朝鮮地理特殊,山川縱橫,港口眾多的狹長半島,海岸線長,東西海岸到處可登陸,所以鄧華就懷疑他可能再次使用這類計謀。

他提醒彭“三八線中分南北朝鮮,從距離上講,我們從鴨綠江打到三八線,好比人民軍從三八線打到洛東江,得小心美國佬再來個側後登陸”。

彭覺得他說得有理,就接受這一提議。

朝鮮軍隊未聽鄧華建議,美軍從仁川登陸前後夾擊,敗得慘不忍睹

12月,彭指揮中朝聯軍第三次戰役,進抵三七線,攻佔南朝鮮首都漢城。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都會乘勝追擊,但是彭卻及時收兵,原因就是鄧華說的那樣。

鄧華沒有多想,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瓦克後來說出的美軍計劃就印證了他的猜想。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制定了一個瓦克計劃:“利用中朝方面連續兩役大勝,速勝情緒高漲之際,且戰且退,引誘中朝聯軍乘勝長追,然後再來個仁川登陸,一舉瓦解中朝聯軍。”

計劃是好的,但這邊更勝一籌,鄧華對作戰的準確判斷,大大提高我軍的勝利次數。

科技再進步,也需要人的智慧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