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

中國在古代到底有沒有“資本主義萌芽”,這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百度百科解釋道:“資本主義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場中,擁有資金、原料的工場主僱傭具有自由身份的僱工,為市場的需要進行生產的這一現象。”歐洲,早在14世紀就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而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了明清。

當然,本人是不贊同資本主義萌芽這個說法的,如果僅僅憑藉僱傭勞動力就可以算是資本主義萌芽的話,那麼古希臘羅馬時代就出現了。在中國,人們也提出了“戰國說”、“西漢說”、“隋唐說”、“元朝說”等,似乎整個中國就是一部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因為爭議很大,最新的高中歷史教材改變了說法,變得更加嚴瑾。

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

“明朝中後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江南一些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了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學術界稱之為資本主義萌芽。清朝時,資本主義萌芽繼續發展”。——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

如果我們將僱傭關係的存在視為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那麼明朝也的確是有資本主義萌芽的。在明朝中寧枸杞,蘇州地區普遍出現“

大戶張機為生,小戶趁織為活

”的現象,許多機戶“

得業則生,失業則死

”。這種“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現象就是手工業領域的僱傭關係。

然而,明朝的資本主義萌芽只是零星的、稀疏的。在地域上來說,基本侷限於江南地區;從行業上來說,基本集中於紡織業。因此“

就全社會來看,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還佔據壓倒優勢。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也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

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

明朝出現的紡織機器——花樓機

而清朝的資本主義萌芽則進一步發展。從地域上來說,清朝的資本主義萌芽擴充套件到了整個南方地區,甚至出現在了陝西和山東等地。從生產部門來看,不僅僅侷限於紡織業,還擴充套件到了制瓷業、冶鐵業、造紙業、採煤業、製糖業,甚至農業等領域。從生產規模來看,清代的手工工場數量大規模增加,使用的工匠規模也擴大了不少。

為什麼清朝的資本主義萌芽得以發展呢?

首先是農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清朝入關後,勵精圖治,經濟不斷恢復。“三藩之亂”平定後,清朝就進入了康乾盛世時期,中國的農耕經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例如耕地面積突破10億畝,人口增加到4億,畝產糧食增加到了310斤,而明朝只有240多斤。糧食產量的提高,為農業的商品化提供了條件。根據統計,清中期有5。24%的糧食投入市場,雖然比率很低,但是在古代歷史上已經是最高的了。

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

其次,農產品的商品化為手工工場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由於糧食產量提高,商品經濟發展,農業的生產結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棉花、茶葉、菸草、甘蔗、油料、瓜果等經濟作物得到了大面積的種植,這些產品少量用於自足,大部分投入了市場。個別地區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超過了糧食作物,例如河北成安縣的棉花種植面積就達到了49%,河南偃師縣棉花種植面積達到了28%,豆類種植面積達到22%,而臺灣的甘蔗種植面積達到了28%。

第三,國家對人口控制的放鬆。

在農業方面,清朝推行“攤丁入畝”,國家統計人口,但是不可以控制戶籍,使得百姓的流動性增強了,放鬆了人身束縛。於是,一些農民開始流動到城市,成為了僱工。在手工業領域,清朝廢除了匠籍制度,使得工匠可以自由選擇就業,也推動了自由勞動力的流動。

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

康熙南巡圖

第四,國內外市場的擴大。清朝實現全國統一,透過統一貨幣,取消關卡,建設漕運、驛站,使得全國統一市場形成了。

當時形成了四大商業中心,分別是北京、漢口、蘇州、佛山。

大量的農村發展成為了集市,進而發展成為了市鎮、城市。例如福建在明朝一共有186個集市,到清朝乾隆年間突破了700個。清代集市的距離大約是50裡,所謂“十里有廬,三十里有宿,五十里有市”,在經濟發達地區則為20裡。

康熙平定臺灣後,取消了明朝以來的海禁,在全國設定了4大海關,使得已經封閉封閉了300年的海岸線再次開放,出現了“

西洋來市,東洋往市,南洋互市

”的局面。乾隆年間,雖然實行閉關鎖國,但是在海上有廣州進行通商,陸上有恰克圖進行通商。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前,一共流入了白銀數億兩。

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

在商業政策上,國家的政策逐漸從“重農抑商”到“重農通商”轉變。清朝將過去各種苦商、累商、困商、勒商的政策總結為“六苦”,並且加以制止和廢除。雍正曾經指出“

困商實所以自困也”,“致商人失業,國帑常虧”

,“

通商即所以理財,即所以利國

”。

再來看看清朝具體手工業的發展情況。清朝最發達的手工業當屬於絲織業,主要集中於江南地區,到乾隆年間,北方的絲織業也發展起來。如山東萊陽就有十多個絲織手工作坊,產品“多運銷煙臺轉外洋,獲利十餘萬金”。山西潞安府在乾隆年間“其登機鳴杼者,奚啻數千家”,“共有綢機一萬三千餘張”。

明代南京的絲織業機戶最多隻擁有幾十張機,而清朝乾隆年間的機戶竟擁有“五六百張機”,全城共有織機“以萬餘計”。當時每素機需工人2人,每花需工人3人,計算下來,一個機戶需要工人1200—1800人,那麼整個南京的絲織工人可以達到6—9萬人。

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

紡織圖

明朝時期,民營制瓷業已經佔據了全國90%以上,並且出現了彩瓷等。清朝時期,在明朝的基礎上又出現了“粉彩”,更勝彩瓷。清朝的制瓷業僱傭關係也十分普遍,例如景德鎮“民窯二三百區,終歲煙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數十萬,靡不借瓷資生”。

礦業方面,由於對民營礦業的放鬆,使得礦業快速發展。例如全國的銅主要出產於雲南,有35座銅廠,只有1座是明朝發展起來的。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雲南銅礦產量為1456萬斤,是明朝的五倍。陝西主要鍊鐵,有鐵廠27個,共有鐵爐135座。

煤礦方面,乾隆下令解除煤礦開採禁令,“由是礦業大興”。

明朝的煤窯一般只深20米丈(五丈),而清朝可以深達百米。這些鐵廠都需要大量的工人,所謂大廠有“二三千人”,小廠“亦必有千數百人”。

工人是按天,或者按月拿工資,也有按件計費的。例如在造紙業行業,工人一天的工資大約是25—30文,可以購買4。5斤糧食,這水平相對還是比較低的,不過似乎比埋頭幹農活要高一些。如果按月計算,工資一般在900—1200文。而煤礦工人的工資很高,例如河北灤州張鋼開的煤窯,要用上千工人,每人一天的工資是200—250文。

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

清代手工業工資狀況

以上的現象都說明了清朝的經濟正在向近代化轉型,這種轉型的趨勢比明朝更加明顯。不過,清朝總體上依然是一個農業帝國,傳統文明,因此無法真正擺脫傳統經濟模式的束縛。直到清朝後期,農業依然是全國經濟的根本和主導。如果沒有外力干擾,恐怕這個轉型需要幾百年的時間。橫向對比,西方國家已經進入工業革命時代,清朝早已落後時代潮流了。

清朝打斷了資本主義萌芽了嗎?最新高中歷史教材道出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