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刑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夏代已經出現了刑罰的早期形式,在殷商時代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可以找到有關相對刑罰的記錄。比方說,肉刑和徒刑。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西周時期,考慮到“殷之衰亡”,提出了“明德慎罰”的思想,收集商朝的刑罰條文,用“其義刑義殺”來統治民眾。這一時期五刑開始完善,對後世的刑法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有人說,刑罰就是統治階級統治底下老百姓最有力的工具。其實答案並不完全是這樣的。因為刑罰的存在主要有三個支撐點。

第一,滿足報復心理。在我國的歷史上,王朝和王朝之間的戰爭、朝堂的對立等等,那些戰敗的人往往逃不過殘酷的刑罰。而這些刑法用在在敵人的身上,主要是透過對敵人的折磨,滿足自己的報復心理。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第二,統治手段。為了讓別人更好地屈服於自己。各王朝的當權者都會發明一些殘忍的刑罰。秦國統一六國後,為了進一步鞏固國家政權,秦國就發明了很多酷刑。這種酷刑也是秦國鞏固政權最有利的手段。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第二,為了情報。常年的戰爭中,有些人在戰爭中被別人俘虜,為了從這些俘虜那裡獲得有價值的情報,會對他們施加嚴厲的酷刑。特別是抗戰時期,國軍的酷刑不亞於封建王朝時期的刑罰。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酷刑總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見血”的刑罰,另一類則是“不見血”的刑罰。

“見血”的刑罰一般是指受刑之人,身受皮肉之苦。在我國的酷刑中,提到這樣的刑罰,不得不提到彈琵琶。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彈琵琶被記錄為《明史刑罰志》中。書中記載:“其最酷者曰琵琶,每上,百骨盡脫,汗如雨下,死而復生。”從文中就可以看出,人們對於彈琵琶的畏懼。

彈琵琶行刑時,先將犯人固定好,然後除掉上衣,露出肋骨,用鋼刀彈撥到肋骨上,用鐵錘直接磨肋骨,直到露出白骨為止。受刑之人血肉潰爛,痛不欲生。可以說是求死不能。被執行彈琵琶的囚犯,只能在痛苦中死去。

“不見血”的刑罰最為常見的是絞刑。二戰時期的戰犯,大部分都是被執行的絞刑。2006年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也是被執行的絞刑。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絞刑實際上分為縊死和勒死兩種。縊就是吊死。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就是在歪脖子樹上自縊身亡的。勒是用繩子勒住人的脖子窒息而亡。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一般來說,只要被執行了絞刑,也就意味著死亡。絞刑執行之前,要把犯人捆起來,遮住頭部,再在刑場執行絞刑。一般來說,把垂死的人掛在樹上或橫樑上是最簡單的方法。這種方法也稱為上吊。

世界各國都曾用絞刑處死過犯人。在外國,大多數情況下,被絞死的人是平民百姓,只有有身份的人才會被斬首。這和我國封建社會的絞刑恰好相反。比方說, 我國的絞刑只是針對於一些平民老百姓。而對於那些有身份的貴族,在保留全屍思想的影響下,都會選擇讓他們自縊。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由於一旦被宣佈執行了絞刑,也就意味著死亡。因此,許多人都是談“絞刑”色變。不過,與絞刑相比,有一種刑罰卻更加令人畏懼。這個刑罰就是有著“最溫柔酷刑”的笑刑。

笑刑被稱為溫柔酷刑,不是因為這種刑罰沒有一點的威懾力,而是因為這種刑罰在行刑的時候不會出現帶血的場面。鑑於這種原因,有人認為笑刑這種刑罰太“兒戲”,只是讓人發笑的刑罰。不過,對於那些被執行笑刑的人來說,他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甚至認為笑刑不亞於凌遲、剮刑等等。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笑刑是把被判刑的人綁在刑架上,腳底抹蜂蜜類的。這些物質都是山羊最喜歡的食物。山羊吃東西的時候喜歡用舌頭舔。所以行刑的時候,劊子手會拉著一隻山羊,不停地舔受刑者的腳底。由於舌頭比較軟,腳底又比較敏感。因此,行刑的時候,囚犯會忍不住放聲大笑。如果犯人不招供或者投降,就會一直舔下去,直到投降為止。

古人最怕的“溫柔”酷刑,用山羊的舌頭行刑,讓人在高興中死去

笑刑可以說對受刑之人確實有些仁慈。畢竟,他們受刑的工具只是山羊的舌頭。但是,如果受刑人仍然不招供,笑刑將持續到受刑人笑死為止。

而那些被笑死的人,面部扭曲,臉色蒼白,眼神中透露著恐懼。後來因為笑刑太過於泯滅人性,這才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關於笑刑,你認為它是最溫柔的酷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