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建立後和宋遼之間微妙的三國關係

西夏是中國歷史上與遼金宋幾乎伴隨始終存在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位於我國的西北方向,全盛時期的主體疆域大致佔據今天的寧夏全部、甘肅大部、青海北部、陝西西部及內蒙古西部,主體民族是古羌人的後裔之一“党項羌”,境內還有許多其他少數民族,也有相當數量的中原宋人。唐朝晚期,党項羌的首領拓跋思恭,因協助唐朝平定黃巢起義有功,被朝廷封為夏州定難軍節度使,並賜姓唐國姓李,此後党項羌逐漸在以夏州(今寧夏銀川)為中心的唐朝西北地區活動,形成了事實上的割據。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壯大,其統治者與周邊的各政權關係處理得都很好,又恰逢五代十國的亂世,党項羌政權在夾縫中逐漸壯大,到了北宋初年及宋開國初年,宋朝忙於平定全國的各個割據政權,統一中原地區,無暇也無力顧及西北,党項羌人雖對宋稱臣,但實際上宋朝根本無力管轄,任由其做大。

時間到了北宋仁宗時代,這時的党項羌首領李元昊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傑出君主,他東征西討,徹底佔領了漢唐以來一直屬於中原王朝管轄地的甘肅河西地區,拓地千里,奠定了西夏開國的基礎。寶元元年(1038年),李元昊正式稱帝建國,定國號為“夏”,史稱西夏”,並創制了西夏文字,模仿宋遼兩國建立了官制及各級地方政權,開設科舉招攬人才,並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其高峰期有五十多萬人,還制定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措施。

西夏建立後和宋遼之間微妙的三國關係

李元昊

這個訊息如一道晴天霹靂,震驚了宋朝朝野上下。宋朝認為,遼是當世有資格可以和宋並立的大國,宋與遼誰也無法消滅對方,向遼送歲幣換取和平是明智之舉,這個時候兩國也已經早已休兵罷戰三十年了,而西夏不過是蝸居西北的蕞爾小邦,有什麼資格建國,與宋並立於世?更加過分的是,李元昊竟然陳兵邊境,威脅宋朝皇帝和朝廷,索要歲幣。是可忍孰不可忍!宋朝上下一致決定立即出兵討伐西夏,而這時遼國則作壁上觀,不作調停,裝聾作啞。北宋與西夏在此後數年,相繼進行了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麟府豐之戰、定川寨之戰等四大戰役,宋軍因為國家軍事指揮體制的問題,西北精銳數萬人被夏軍幾乎全殲。遼國一看形勢不利於宋朝,恐怕西夏軍在大勝後會趁機進攻遼國,便對西夏展開進攻,卻不料在慶曆四年(1044年)的河曲之戰中敗於西夏。

宋遼兩國一看形勢不好,無法擊敗或消滅正處在國家實力上升期的西夏政權,先後與西夏簽訂合約,宋朝又是用以送歲幣換取和平的方式,來保證西北邊境地區的平安。此後的歲月中,宋朝在西北地區他一直有精銳軍隊駐守,經常有與西夏的小規模衝突發生,西夏也把重兵集中在兩國邊境。就這樣,北宋和西夏兩國進入了一種長期相持對抗又有默契的相對和平的狀態,一直延續到寶慶三年(1227年)西夏被蒙古滅亡。。

宋朝就是在這樣一種歷史背景下被迫承認了西夏這個國家,這是歷史的無奈,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