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一統的西晉為啥在短短51年之中被匈奴所滅?

導讀:西晉是我國曆史上最黑暗的大一統王朝。中華大地經過東漢末年的混戰到三國對立彼此的不斷攻殺,好容易盼望西晉統一按照歷史的慣性應該可以休養生息幾百年了。可是司馬氏不為天下黎民考慮,不但弄個傻子當皇帝,還藉助外族勢力彼此攻殺爭奪皇權。自此,開始了五胡亂華的悲慘局面。漢人慘遭屠戮,金甌陸沉。長達兩三百年割據的局面形成,直到隋朝統一。在大一統的王朝裡邊,個人以為西晉是口碑最差的。

盛世一統的西晉為啥在短短51年之中被匈奴所滅?

概述

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僅僅經歷四代帝王,國祚51年。這還不是統一的時間。如果從滅吳一統華夏算的話,僅僅存在36年。這可不是王朝末期割據一方的諸侯政權。也不是秦、隋兩朝雖然短暫,但是文治武功在華夏曆史上都曾經彪炳史冊的強悍王朝。有點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意味。歷史選擇西晉司馬氏統一天下也許是無奈之舉吧,矬子裡面拔將軍。可司馬氏沒有珍惜難得的歷史機遇:既無赫赫戰功,又不能護佑自己的子民。五胡亂華雖然有外部因素在,但是西晉自身闇弱是主要因素。接下來從幾個方面做一下簡單的闡述。

西晉短命的原因

1、幾百年前民族隱患已經埋下

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于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個人認為位置和方式非常不妥)。“五千餘落入居朔方諸郡,與漢人雜處”,使匈奴有更多的機會吸收農耕文化。南匈奴從原來以遊牧為主的經濟逐漸向農耕或半農半牧的經濟轉變。風俗習慣和社會生活方式都有很大改變。東漢末年南匈奴參與中原混戰掠走蔡文姬,雖然後來歸附了曹操,但是沒有大的改變。從東漢末年軍閥混戰開始,朔方諸郡和河套地區這麼關鍵的地域就再也沒有納入中原政權的版圖。見以下紅圈部分:

盛世一統的西晉為啥在短短51年之中被匈奴所滅?

盛世一統的西晉為啥在短短51年之中被匈奴所滅?

此地連結地處北方草原、西域、中原腹地的交叉口。水草豐美,宜耕宜牧,還是天然的良馬的出產地。向南就可以直入中原腹地,直抵京城洛陽。西晉國土再大,相對此處的胡人來說也沒有多大的戰略縱深,可以說眨眼即到。後期的西夏就憑藉此地立國200餘年。我一直想不明白,這種腹心要害之地居然就可以放心放任幾百年。更可恨的是西晉允許大量遊牧部落內遷。先不說紅圈的部分,就是河西走廊的涼州關中外族已佔當地人口一半。還真放心,這位後來西晉亡國和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

2、士族豪強的破壞力

東漢晚期至曹魏期間的割據局面,地方上世族影響力遠超帝王。這就造成了中央王朝控制力的減弱。西晉承接曹魏,實行九品中正制的執行造成了世家對官員選拔的壟斷。可以說九品中正制實行的這四百年正是世家茁壯成長的四百年,也是中原混亂的四百年。世家大族向來自私,推崇“有千年的世家,沒有千年的王朝”的觀點。所以一有戰亂或者對世家不利的情況,很容易先考慮家族的利益,然後才是國家。只要保證家族的利益,大不了換一個朝代。可以說直到隋朝科舉制的產生,寒門子弟才有了相對公平的晉升環境。即使有了科舉制的隋唐兩朝,中央皇權和以五姓七望代表的世家之間的博弈直到武則天時期才以血腥手段告一段落。

鋪墊這麼多,意思是司馬氏本身就是士族權臣。司馬氏深知世家對中央皇權的危害,但此時正是世家享有旺盛生命力的時期。所以晉武帝想到將其祖司馬懿以下宗室子弟均封為王,以郡為國分鎮四方對抗世家。可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分封制是禍亂之源。西漢景帝削藩的七國之亂就是前車之鑑。西晉司馬氏前人鑑之又不改之,終於引發八王之亂。

盛世一統的西晉為啥在短短51年之中被匈奴所滅?

外族和世家一起發力,西晉滅亡引發五胡亂華的慘劇。當時北方人民對於胡人十分恐懼,聽到胡人殺來了,寧願自殺也不願意落入胡人之手,可見胡人手段之慘烈。西晉滅亡時,到處是戰火,基本是千里焦土。華夏文明衣冠南渡差點滅絕。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