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胡惟庸死真的是因為空印案嗎?

胡惟庸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宰相,而他的結局是怎樣的?

我們一起看看這位大明王朝的宰相。

胡惟庸因為和李善長是同鄉而被舉薦,投靠當時的正在起義的朱元璋。由於當時朱元璋起義過程中缺乏文臣,因此他讓胡惟庸去元帥府當奏差。奏差其實就是當個傳話筒。當朱元璋起義成功後,他就被任命為知縣,而後又升任為吉安通判,湖廣僉事。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胡惟庸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就在,但是並未得到朱元璋的重用。但他也並不是庸才,畢竟在基層鍛鍊了大半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

而讓他走進大明王朝的核心權利系統,不得不提他的同鄉李善長。因為李善長年邁,處理政事有點力不從心,隨即上奏朱元璋從中書省挑選些年輕的官員來幫忙處理政事。借這個機會,李善長向朱元璋推薦了當時在太常寺任職的胡惟庸。在李善長的推薦下胡惟庸被任命為“參知政事”。

山河月明:胡惟庸死真的是因為空印案嗎?

“參知政事”的職位相當於副宰相,在明初中書省最高長官是左右丞相,然後是平章政事,然後是左右丞,再次是參知政事。這也為後期胡惟庸當宰相埋下了伏筆。

隨著李善長的年齡越來越大,他向朱元璋遞交了回鄉養老的辭呈。而此時李善長所擔任的左丞相職位空出來後,可謂是讓朱元璋頭疼不已。此時擺在他面前的選擇有楊憲,汪廣洋和胡惟庸三人。

朱元璋為了選出合適的人選,特地叫來劉基商討。

當朱元璋問道:“楊憲當丞相如何?”

劉基說到:“憲有相才,無相器。”意思是楊憲雖然有當宰相的能力,卻無宰相的氣量。

隨後朱元璋又問道:“那汪廣洋呢?”

劉基說:“此褊淺。”意思是汪廣洋見識和才學都太淺顯,不適合當丞相。

緊接著朱元璋又問道:“那胡惟庸呢?”

劉基說:“小犢耳,將僨轅而破犁”意思是胡惟庸像一個心高氣傲的牛犢,讓他來犁地,地沒犁好,可能還把工具搞壞。

而隨著楊憲因為太過激進被殺,汪廣洋能力有限被貶。胡惟庸如願以償的當上了左丞相。因為在明朝以左為上,所以胡惟庸此時也是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位。

在劇中我們可以看出胡惟庸最後因空印案而被賜死,但在歷史中空印案與胡惟庸案兩者之間是沒有聯絡的。

正如劉基對胡惟庸的評價一樣,胡惟庸在當上左丞相後,雖然兢兢業業的幫皇帝處理著政務,但同時也利用手中的權力滿足一己私利。首先就是在審批奏摺時,看到有彈劾自己,直接扣押不呈到皇帝面前。隨著在位的時間越來越長,胡惟庸也不滿足當一個左丞相,而是想取代朱元璋。

為了這個計劃,他私下拉攏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御史大夫陳寧、衛士劉遇賢、魏文進、以及曾經助他登上丞相位置的李善長。而這還不算結束,他還私下聯絡倭寇以及漠北的蒙古族。可見他為了謀反可謂是煞費苦心。

可是這一切的計劃被他兒子而打破,他兒子駕車在京城遊走,但不小心摔下馬車喪命,胡惟庸為了兒子打死了車伕。

這件事很快傳到了朱元璋耳朵裡,朱元璋下令讓胡惟庸殺人償命,正為這件事發愁的胡惟庸,沒想到東南亞進貢的使者來朝未被上報的事也被牽扯了出來。

此時朱元璋命禮部徹查此事,塗節被抓,而作為胡惟庸的心腹,他為了減輕罪行,供出了胡惟庸私下謀反之事,隨即朱元璋將胡惟庸賜死並誅殺九族。而這件事也牽扯到明朝的三萬官員。

在胡惟庸案後,朱元璋也廢除了長達數千年的宰相制度,胡惟庸也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

而空印案是怎麼樣的?

在元朝時就有空印,因為朝廷規定上繳的糧食要與登記造冊的數目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要打回去重新蓋章登記。一是因為糧草因為在運輸過程中難免會有損耗,二是因為古代交通不便,這樣來來回回,可能大半年都過去。所以官員一般都會帶了蓋了章的冊子來京城。當朱元璋知道這件事後,認為官員貪汙受賄,下令將所有帶空印的官員該流放的流放,該砍頭的砍頭。而古代的刑法都有連坐,所以“空印案”牽扯甚廣,具體人數,大家眾說紛紜。

不管是“胡惟庸案”還是“空印案”,我們都可以看出朱元璋這麼做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加強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