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武漢曾面臨一場大劫

本文節選自《武漢城市記》(胡榴明著,胡西雷配圖攝影)。

本書是作家胡榴明創作的一本記錄武漢的建築、人物、小吃等世相的散文集。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城跡、城風、城品,收錄了文章共約50篇,分別介紹了和武漢相關的歷史事件、歷史建築、老武漢小吃以及老武漢人的生活,其中不僅穿插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對歷史的解讀、對美好的追溯,對往昔的懷念,其所選的事件與建築較具有代表性,也較好地展示了武漢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貌與時代發展帶來的印記。讀者不僅可以獲得美好的閱讀體驗,也能從中瞭解武漢的風土人情。

今天節選這篇,原標題為《庚子年間張之洞》。因為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與其他晚清開明派大臣的努力,武漢與一場大災擦肩而過。

1900年,武漢曾面臨一場大劫

災難深重的庚子年。

1900年夏天,6月,中國北方大旱,山西、河北地區天不降雨,田地裡的莊稼大片大片枯死。人們的頭頂上驕陽似火,心中焦躁如火。自給自足的農業國,中國百姓,包括農民和城鎮居民,以田地為生,靠老天爺吃飯,每一個災年都能將他們推向絕境。災荒降臨,禍難降臨,天災人禍,如聯絡緊密的孿生體。

艱難的生活,災荒的歲月,如同一根導火索———這就是義和團運動發生的源頭。

這一期間,義和團和清甘軍搗毀教堂,焚燬教民或非教民的住宅和商埠,搗毀洋行以及大使館和領事館,毀壞鐵道和工廠等。

壓抑已久的民眾破壞性行為如原上的野火,在清王室的縱容下肆無忌憚地蔓延,從中國北方黃河以北,一直到中國南方長江流域或更南部,湖北、四川、江西、湖南、浙江、江蘇、福建也接連發生多起火燒外國教堂等民眾性騷亂。

6月14日,英國駐上海代理總領事華侖報告英國外交大臣並建議:“我們應立即與湖廣及兩江總督取得諒解,我完全相信,倘若他們能夠信賴帝國政府的有效幫助,那麼在他們所轄區城內,他們將要做到他們能夠做到的 (即以行動) 來維持和平。”

1900年,武漢曾面臨一場大劫

北京東交民巷———庚子年 (1900年) 攻守戰戰場

6月16日,英國外務大臣倫敦電覆華侖,指示他馬上按照上述方案行事。華侖當即與駐漢口英總領事取得了聯絡,命令他馬上聯絡湖廣總督張之洞。

至於為什麼看準張之洞? 那就是英國人基於近幾年來對這位湖廣總督的觀察和了解,他們相信這位洋務運動的先驅者是絕對有辦好這件事的願望和魄力。

事態的焦點轉向湖北。

駐漢口英國總領事法磊斯坐船過江來湖廣總督府 (今武昌造船廠附近),和張之洞商談如何應對當前局勢。

那一晚他們談得很好。雙方有很多共同點,英總領事因為職責所致,必須保護本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包括在華英國公民的人身安全,他當然不願意在自己的轄區遭遇到類似河北、山東、以及京津地區那樣的民眾性武裝騷亂。他執行英外交大臣和英駐上海總領事的建議,利用中國地方政府的力量,控制眼前事態的發展。

1900年,武漢曾面臨一場大劫

2004年胡榴明尋訪漢口天津路英國總領事館舊址

湖廣總督張之洞也深知其中的利害,當即答應了英國駐漢口總領事的請求———保境安民,這是一件對大家都有好處的事。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國內政局顛沛數十年,東南地區暫時的安定來之不易,國力虛弱,無論面對是外來的打擊還是內部的騷亂,都不堪一擊。

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上書清朝廷,力排眾議,取得在中國腹地的鐵路修築權,同年調任湖廣總督,來湖北上任,大力推行湖北 “新政”,鼓勵外資引進,擴大華洋貿易,鼓勵華商投資,以湖北為試點,大興近代工業、交通、能源等經濟建設,十一年來,在湖北投入大量財力和物力。

1900年,武漢曾面臨一場大劫

1906年張之洞出席京漢鐵路通車典禮

1900年,盧漢鐵路開工修築已經兩年,漢陽鐵廠已經動工興建,還有大冶鐵礦,湖北制幣廠和湖北緇絲廠;漢口新城區建設如火如荼,其中有張之洞主持修築的阻擋洪水進入城區的張公堤,大批官商工業投資建設專案和社會公共服務專案正在完成之中。

1889年張之洞督鄂 (任湖廣總督19年) 被視為武漢現代化發展歷程的重要界標。

6月底,清廷詔書下達到湖北。

同時向十一個國家宣戰? 清廷權力第一人慈禧的決定。

對她,張之洞已經沒時間作評判了,眼下最要緊的是如何面對一紙詔書?

違抗朝廷的命令,那是殺頭誅族的大罪,但是倘若遵照執行,後果不堪設想,更大的災難將會降臨,整個中國將會陷入內戰和外戰的血泊火海,一切都將毀滅,改良主義新政在湖北的成果將會化作煙塵與粉末。慈禧對自己是有恩的,但是不能夠因為私人感恩而置國家、國民以及自身於不顧,張之洞是個明白人。

依據上文史錄,6月21日清廷詔告之前,張之洞已經做好了 “拒不執行”的打算。

東南互保章程 得以簽署的另一位起重要作用的人物盛宣懷出場。

盛宣懷,江蘇人,清廷重臣,輪船招商局督辦、鐵路公司督辦、漢冶萍煤鐵廠礦有限公司督辦,晚清自強派的重要人物,當時因為事務的關係,和湖廣總督張之洞聯絡十分緊密。

6月21日當天,盛宣懷發電報給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提議南方督撫與上海領事館協商 “東南互保”。

這一提議立即得到眾人的熱烈響應,南方的張之洞、李鴻章、劉坤一等,加上北方的袁世凱,全是當時中國高層社會中的精英人物,朝廷的昏聵腐朽令他們痛心不已,現實的悲劇是,他們都是這棵朽木上結出的果。

大家商議最後作出的決定是: 讓朝廷的詔書見鬼去吧!

當然,話不敢這麼直白地說。

大意是: 眼下時局動亂,民變迭起,京城暴民橫行,此詔書可能是暴民挾制皇室擬定出來的,意在挑撥華洋矛盾,挑起國內外動亂,陷我中華於水火,我等切勿輕信。

目前,我東南各省 (含上海) 撫督一定要以國家安危為大局,以靜制動,保境安民,轄制地方,等待京城暴亂平息,等待太后和皇帝的訊息。

依然由張之洞出面,和漢口英國總領事協商此事。

漢口英國領事館是英國在華一個重要工作點,管轄地區包括湖北及周邊的中南數省,在1900年的 “庚子事變” 中,與湖廣總督張之洞有過很好的配合,將中國南北省重要官員的意見和建議送達上海英領事館,然後將上海各國領事協商的意見傳達給張之洞,而後傳達給各省督撫。

當時 (1900年6月到8月),北京英國公使館以及西方各國大使館被清軍和義和團包圍,根本不可能和外界通訊息,這樣的情況下才顯出湖廣總督張之洞以及漢口英國領事館 (總領事館) 的重要。

具體的傳達方式是: 張之洞彙總南方各省督撫的意見,交由上海道臺餘聯元送達西方各國駐上海總領事館,主要是英領事館;同時,漢口英領事法壘斯也向上海領事華侖彙報議事情況。

6月底,由張之洞倡議,東南地區各督撫響應,漢口英國總領事以及其他各國駐漢口領事會同駐上海各國領事館官員協商一致,協議順利簽訂,這就是在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 東南互保章程 。

章程共有九個條款,主要內容是拒不執行朝廷宣戰詔書,制止和預防地方動亂,保護西方各國在華的利益和人員的人身安全,保護地方安全,維持和平正常的社會秩序。

1900年,武漢曾面臨一場大劫

漢口中山公園的張公亭建於1931年,即張之洞紀念亭

庚子年 (1900年) 過去,中國南北恢復平靜,湖北武漢平靜如昨,湖廣總督張之洞穩舵續航。

1905年主持修築漢口張公堤,防洪排澇,擴大漢口城區面積;1905年主持修築漢口後城馬路 (即中山大道),沿線華埠建設和租界建設得欣欣向榮;1906年主持京漢鐵路通車典禮,武漢三鎮成為中國內陸現代化交通運輸中心城,1909年 (此年張之洞病逝北京) 漢陽鐵廠併入漢冶萍公司(漢陽鐵廠、大冶鐵礦、萍鄉煤礦),奠定湖北省重工業基地,1909年(撥官銀資助) 民企漢口既濟水電公司 (自來水廠和發電廠) 建成……

張之洞任職期間制定政策鼓勵洋商投資、鼓勵華商創業,投資官辦社會公共服務,運營電話局、電報局和郵政局;大力推進現代化教育,廢舊學興西學 (漸進型),辦中小學和職業學校以及創辦高等院校,政府出資派遣學生海外留學 (即官費留學);改舊式軍隊為新式軍隊 (建立湖北新軍) 等。

20世紀第一年,農曆庚子年,因湖廣總督張之洞的膽識和遠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免受北方“動亂”的影響和侵襲,城市建設發展,居民生活安定,這是上天賜給武漢人的福分。

圖書推薦

1900年,武漢曾面臨一場大劫

本書是作家胡榴明創作的一本記錄武漢的建築、人物、小吃等世相的散文集。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城跡、城風、城品,收錄了文章共約50篇,分別介紹了和武漢相關的歷史事件、歷史建築、老武漢小吃以及老武漢人的生活,其中不僅穿插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對歷史的解讀、對美好的追溯,對往昔的懷念,其所選的事件與建築較具有代表性,也較好地展示了武漢這座城市的歷史風貌與時代發展帶來的印記。讀者不僅獲得美好的閱讀體驗,也能從中瞭解武漢的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