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岳飛形象如何從“精忠”到“忠勇廉潔”的

眾所周知,岳飛是我國曆史上的民族英雄,而其英雄事蹟與品格特徵也在後世的流傳過程中不斷變化乃至神化,衍生出眾多內涵,具有一定的建構性。

清朝作為一個異族建立起來的王朝,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之前為後金,而岳飛作為一個抗金英雄,大敗金人和收復失地的壯舉在清初民眾心中有極大的暗喻作用,成為激勵和鼓動民間反滿的推動劑。

清朝時期,岳飛形象如何從“精忠”到“忠勇廉潔”的

岳飛

清朝統治者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對岳飛也採取了一定程度文化上貶抑; 比如雍正四年,岳飛就被移出武廟,武廟為關羽獨佔,顯然是透過政治權利排斥岳飛,降低岳飛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十分弔詭的是,滿族建立的清王朝並沒有將岳飛完全雪藏,而是對岳飛的精神內涵進行了取捨,使得岳飛“抗金英雄”與“忠勇廉孝”兩個主要形象的表述失去了平衡,後者成為主要表述的方面。

經歷了一段時期的貶抑之後,清朝發現岳飛也是可用的政治資源,由此轉變了清朝初期的政策。乾隆對岳飛十分推崇,多次造訪杭州岳飛祠墓,並親自撰寫《嶽武穆論》,乾隆著力強調岳飛對皇帝的“精忠”,而刻意淡化其作為抗金英雄的身份,將岳飛的表述限於忠於皇帝、文武兼備之內。

清朝時期,岳飛形象如何從“精忠”到“忠勇廉潔”的

岳飛

此後的繼任者多次對岳飛廟祭祀、修繕,重鑄岳飛像,直到光緒朝,官方的紀念活動仍然沒有停止,光緒初年,浙江地方政府仍對岳飛廟進行修繕。但是民間紀念、表述卻發生了悄然變化。

19世紀下半葉,清王朝的衰敗之勢已愈發明顯。內政吏治腐敗、武備廢弛,民眾生活疾苦; 而西方列強透過各種方式對中國的侵略又使國內矛盾進一步加劇。

各階層渴望得以改變國家積弱的現狀,擺脫內外交困的處境,頭腦比較清醒的當權者發起了各種自強改革,而在民間則是寄託於英雄人物,透過對古人的想象和再論述來進行自我表達,這其中就有對岳飛的再塑造。

1876年,申報登載的一則演出廣告,其中宣揚道:

武穆直搗黃龍府,兀朮投降之事,為中國吐氣而作也,命意既新,扮演尤妙。其旗幟之鮮明,士馬之雄壯,為二帝發喪從赫然有喇嘛僧,真是塞外風景矣,嶽王忠心耿耿聲淚俱下所告四太子之言,意正詞嚴深得大國之體。

同樣,在針砭時事或者臧否當代人物的時候,也會以古人暗喻。1874年,大久保利通作為日本代表與清政府談判時,不見李鴻章,又傳聞有人求李鴻章厚待日本人。

清朝時期,岳飛形象如何從“精忠”到“忠勇廉潔”的

岳飛

民眾聽聞,有署名為千古傷心人者作文,列舉郭子儀、寇準、岳飛等,闡發“蓋以喻國有賢臣,而強敵不敢生心也”的觀點,鞭策清廷官員學習前朝尚武死戰之士,又以秦檜、張邦昌的結局來警告那些媚日的官員。

而《點石齋畫報》在褒揚在對法戰爭中屢敗法軍的劉永福時,就稱之為:

劉淵亭軍門,大將才也,生而有奇志,擅馭士卒,每戰則捷,有周亞夫嶽武穆風。

這裡表彰劉永福時將其與史上的周亞夫和岳飛相比,前者平定了國內的叛亂,後者抵禦了外族的侵略,也隱含希望清廷將領能有如同周嶽的才能,攘外安內,擺脫軍事上頹勢的願望。

1886年,杭州地方士紳為左宗棠建祠堂時,選址特意為岳墳左側,內中含義,似乎也有將二者功績相比較之想法,表達對其抵禦外敵,收復失地的讚揚,為左宗棠建立祠堂,本身就是對尚武精神的發揚。

清朝時期,岳飛形象如何從“精忠”到“忠勇廉潔”的

岳飛

隨著社會的尚武思潮發展,官方到民間都有諸多變化,產生了一系列的與“尚武”有關的團體,如“大刀會”、“梅花拳”、“大紅拳”等,日後席捲大半個中國的義和團運動,在其諸多的神靈中,仍有楊家將、岳飛、羅成、薛仁貴等等,皆是以武功立身。

另一方面,對於岳飛的表述,也從岳飛的精忠品質闡發,宣揚岳飛對國家的忠誠與清廉等品質。以岳飛為世人之楷模,藉以從思想輿論上製造聲勢,宣傳拯救國家,忠正廉潔的思想。

1904年,蔣智由於《新民叢報》上發表題為《論中國人崇拜岳飛的心理》一文,論述了岳飛於近代深受崇拜之原因。

其述有四:一為時代需要偉人釋去艱難之境;二為武將在民族遭遇外患時凸顯出的特別價值;三為岳飛有感人的志氣;最後是岳飛之死悲壯引人憐憫。

歸結於一句話:

故餘論崇拜岳飛之理以時勢上之關係為一主要之題,而又附之以戰勝之事實及其人之志氣,而終則至有殺身之慘,合是數者。

1906-1907年,《競業旬報》連續刊載5期署名為君劍,題為《中國民族排外第一偉人岳飛傳》,雖然這一系列文章主要目的是鼓動民族主義,激發民眾的反滿情緒,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對岳飛的抗金事蹟著墨最多,但是也沒有忽視岳飛的精忠。

清朝時期,岳飛形象如何從“精忠”到“忠勇廉潔”的

岳飛

同樣民國成立後的1911年,一篇名為《嶽武穆是軍人的楷模》,列舉了八條岳飛堪稱軍人的楷模的理由,其中第四條為嶽武穆的崇尚節儉。由而引出對現在的一些士兵軍官不關心國家苦難,生活奢侈的批評,呼籲軍人學習嶽武穆為國盡忠,不計錢財的精神。

1895年10月,慈禧太后60大壽,慶典耗銀541萬兩,而整個甲午戰爭,戶部為前線兩次籌款只有250萬兩; 洋務官吏李鳳苞,“購買鐵甲船而至,價三百萬兩,以而成折扣,侵吞六十萬金以肥己囊”。

可見,貪腐已經是整個統治階級的通病,人民深受其害,國家風雨飄搖,亡國滅種隨時可能發生,社會的有識之士極力提倡廉潔,要求官員律己自正,以重整朝綱,挽救政局。透過對岳飛形象的再塑造,使其就成為“不惜死,不貪財”的表率,以此為模範,約束統治階層的貪腐行為,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國家的建設之中。

清朝時期,岳飛形象如何從“精忠”到“忠勇廉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