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必勝,攻必取——韓信

韓信對於漢朝的建立居功至偉,高祖劉邦曾對他這樣評價:“連百萬之師,成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在封建社會,能夠獲得帝王這樣的評價,既是幸運,也是不幸,有過人之才而不能被用,就如同懷璧夜行,只能招來殺身之禍。

戰必勝,攻必取——韓信

韓信一生以冤屈死亡結束,卻以屈辱貧困開始,但貧困的韓信卻素有大志。韓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縱而不拘禮節。未被推選為官吏,又無經商謀生之道,常常依靠別人餬口度日,許多人都討厭他。韓信在城下釣魚時,有一老婦見韓信餓得可憐,就給他飯吃,韓信對她表示:“吾必有以重報母。”老婦很生氣,斥責韓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憐你才給你吃食,難道是希圖報答嗎?”

戰必勝,攻必取——韓信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侮辱韓信說:“雖長大,好帶刀劍,怯耳。”並當眾侮辱他說:“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韓信注視了對方良久,低下身來,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秦末亂世,是英雄大顯身手的時候,韓信先投項羽,不得重用,後又投奔劉邦,只得到一個小官——連敖,但很快就“坐法當斬”。幸好在刀砍向他脖子之前,他仰天大叫:“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這一叫打動了監斬官夏侯嬰。韓信非但沒死,還被提升為治粟都尉,但治粟都尉離韓信的理想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於是韓信選擇了逃離。幸好蕭何演了一出“月下追韓信”,才有了後來劉邦的封壇拜將。

戰必勝,攻必取——韓信

而韓信在政治上的拙劣表現最後卻使他連劉邦這種表面的信任都喪失了。他率軍攻齊,為爭奪功勞,聽從辯士蒯通的建議,不顧酈食其的生死,乘虛偷襲齊國,使齊王田廣用油鍋烹掉酈食其。韓信如此行為,使劉邦失大信於天下。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滎陽,韓信乘人之危,挾功邀賞,請封為假齊王,稱:“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願為假王以鎮之。”劉邦於是將計就計,封他為齊王,韓信這才發兵幫助劉邦。劉邦引兵追項羽,並調韓信、彭越率軍來剿項羽,但此二人皆不聽調遣。劉邦被項羽一個回馬槍,殺得大敗。劉邦無奈,只好聽從張良的意見,把“自陳以東至海”之地,封給齊王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封給彭越。韓信、彭越得到了好處,這才率軍前來(最後垓下一戰,消滅項羽)。

戰必勝,攻必取——韓信

韓信的敗亡在於其首鼠兩端,猶豫不決。早在韓信平齊敗楚殺廣田等將時,項羽曾派人遊說韓信煽動他背叛劉邦,以“三分天下取其一”做誘餌,遭到拒絕。蒯通多次暗示韓信,若背叛劉邦則“大貴”,他毫不動心。

對於別人的勸告,韓信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數倍範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信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韓信對劉邦可謂忠心,但他義不甘心放棄自己既得的利益,處處要挾劉邦,與劉邦心生嫌隙,為以後的修死理下了伏筆。後來,張良勸他功成身退時,他又放不下到手的富貴,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顧被殺的危險。

戰必勝,攻必取——韓信

韓信的幼稚還在於他不懂得收斂自己。劉邦稱帝之後,他更是狂妄自大、自恃功高。庇護劉邦憎惡的項羽部將,並羞與絳侯周勃、將軍灌嬰同等地位。由於他戰功赫赫,在軍中政裡裁高,以至於當時軍中兵器均刻上“不殺韓信”四字。韓信也自特功商,以為劉邦不敢殺他。但劉邦得天下後,恐他造反,無人能敵,又見他十分狂傲,終於動了殺機。

後來,陳豨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征討,韓信稱病不隨商祖出征。這時有人密告韓信謀反,呂后於是與相國蕭何商議,騙他入朝,斬於長樂宮中鍾室裡,並被誅滅三族。韓信被處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戰必勝,攻必取——韓信

韓信的死是其人格造成的悲劇,他過於張揚自我,不注意收斂,居功自做,目空一切。終於犯了君主的大忌而被滅族,一代名將就這樣以悲劇結束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