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王繼承的犧牲者——有後人還要絕封的岳陽王

明朝宗室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等級是親王;第二等級是郡王;第三等級是將軍,將軍分鎮國輔國奉國三級;第四等級是中尉,也分鎮國輔國奉國三級。其中親王的始封王必須是皇子或者皇帝兄弟,以後則由親王嫡長子或者庶子繼承,如果親王無子可以從親王其他支脈挑選繼承人,可以兄終弟及,或者侄子繼承叔叔伯伯,更有甚者可以允許叔叔繼承侄子王位;郡王則由親王其他子嗣冊封,一旦沒有子嗣馬上除封;而將軍則是由郡王其他子嗣冊封,後代一代代降級,最後降級為奉國中尉。

郡王繼承的犧牲者——有後人還要絕封的岳陽王

對於明朝皇帝來說親王至關重要,這個爵位是明確藩王統系的不能出現斷層,因此除非一個後人都沒有或者是造反,否則不可能除封的。而郡王不一樣,由於有親王的存在,因此對於郡王這個爵位就管理的極為嚴格,並且因為郡王數量遠遠多於親王,朝廷也是以此控制郡王數量,防止郡王太多太濫。

而明朝在建國後對於郡王無後除封這一條實行的都很好,很多郡王都是一代而亡沒有子嗣,無人繼承因此從沒有出過亂子,但是到了天順年間突然出事,一個郡王死了,他是無子理應廢除爵位,但是他和之前出現的那些無子除封的郡王不一樣,他是二代郡王,他沒有子嗣,但是他父親還有後人,他的侄子強烈要求繼承王位。最後從天順年間一直折騰到弘治年間,延續了三十多年,最後成功地成為宗藩繼承的犧牲品,最終為朝廷光明正大以無嗣廢除郡王提供了案例。

這個郡王就是岳陽王,他這一支出自楚王一脈。

楚王始封王名叫朱楨,是朱元璋第六子,他出生在朱元璋攻打武昌的時候,由於戰事順利加上喜得貴子,這讓朱元璋非常高興,於是當即表示將來要把武昌送給這個兒子。

郡王繼承的犧牲者——有後人還要絕封的岳陽王

洪武三年朱楨果然被封為楚王,封地為武昌。楚王是明朝初年實力強大的藩王,並且封地武昌地理位置險要,但是他為人低調沒有成為侄子朱允炆削藩的物件,並且在靖難時保持中立,這讓朱棣很高興,因為不幫朱允炆就是幫助自己,於是朱楨躲過了四哥的清算,最後善終,為後代保住了爵位。

朱楨子嗣眾多,除了嫡子繼承楚王王位外,其餘的兒子都被封為郡王,其中第九子朱孟爟被封為岳陽王。

朱孟爟同他的父親一樣低調,他對於權力沒有多大興趣,也不想捲入政治鬥爭,只想享受榮華富貴,因此平安地度過了一生,最後在宣德元年去世。

朱孟爟去世了, 但是他有三個兒子,嫡長子朱季境和嫡次子朱季墀,庶子朱季坡。他死後自然由嫡長子朱季境繼承岳陽王的王位了,其餘兩個兒子都被封為鎮國將軍,一切都很順利,就和其他郡王一樣,大家各安其業,各自生活。可是朱孟爟他的兒子眾多反而給朝廷帶來了麻煩,並且有後代王位還是被廢除了。

之所以出現有後人還被廢除王位,問題就出在二代郡王朱季境那裡,因為他沒有後代,然後惹出了一系列麻煩。

郡王繼承的犧牲者——有後人還要絕封的岳陽王

天順七年,朱季境去世,他沒有子嗣,因此朝廷按照慣例申請廢除岳陽王的王位。皇帝看了後表示認可,於是準備廢掉這個王位,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卻有一個人表示反對,這個人就是朱季境的侄子,鎮國將軍朱季墀的兒子朱均鍠,他透過叔祖江夏王朱孟炬表示不能廢除岳陽王位。

禮部的人聽了大吃一驚,怎麼還會有人反對,你有什麼理由反對,郡王無子王位直接廢除,這之前都是這樣執行的。

朱均鍠光明正大地提出了不能的理由就是之前郡王無後廢除王位,是因為他們都是一代而亡,而岳陽王不一樣,朱季境沒有後代,但是不代表始封王朱孟爟沒有後代,也就是說二代岳陽王無後,初代岳陽王有後代,自己就是朱孟爟嫡次子朱季墀的長子,是長孫,理應繼承爺爺的王位。

這個理由一提出來,禮部官員大吃一驚,確實按照朱均鍠的說法合情合理,法律條文雖然寫著郡王無後廢除王位,但是並沒有標明是哪一代無子廢除,朱孟爟和朱季境父子都是岳陽王,朱季境無後,從他這算應該廢除,可是朱孟爟有後代,既然有後代那岳陽王就不能廢除,這樣一來問題又饒了回去,就是朱均鍠能不能繼承王位。

郡王繼承的犧牲者——有後人還要絕封的岳陽王

禮部官員實在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可是讓朱均鍠繼承又說不過去,到時候肯定有不少人以此為藉口要求繼承,這個先例不能開。最後為了應付過去這件事,禮部官員最後只能表示

“輔國將軍無進封王爵例”

。 朱均鍠爵位太低無法繼承,英宗也不想管,於是就拿這個做理由打發了朱均鍠。

對於這個結果朱均鍠只能自認倒黴,沒辦法誰讓自己地位太低,只能放棄了。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二十多年後,這個朱均鍠居然再一次提出了繼承王位的請求,這一次他的理由很充足就是有了輔國將軍繼承王位的先例,既然這樣請一視同仁我也應該繼承王位。

原來因為朱均鍠老實沒有對禮部提出的意見反駁,使得禮部將這件事徹底忘了,到了成化和弘治年間先後冊封了四位輔國將軍為郡王,而這件事最後被朱均鍠得知了,他非常不滿。因此馬上就提出了反對意見,既然朝廷以輔國將軍不能繼承郡王為由駁回我的申請,為什麼要同意寧王一脈石城王樂安王和韓王一脈樂平王由輔國將軍繼承郡王,這太不公平了,大家都是太祖後人,皇帝為什麼厚此薄彼。

郡王繼承的犧牲者——有後人還要絕封的岳陽王

這個時候已經是明孝宗在位了,朱均鍠按照輩分是孝宗的爺爺,是宗室長輩,雖然爵位低,但是輩分大,他提出反對意見都孝宗壓力很大,嚴重影響他作為朱家大族長的身份,因此他馬上找到禮部,質問這是怎麼回事?

禮部官員接到旨意後也蒙了,畢竟都過去二十多年了,禮部官員換了幾輪了,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於是這一批禮部官員趕緊調查,這才明白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這二十多年禮部官員輪換交接工作失誤,這才讓朱均鍠找到了理由反對,和他們無關。

明孝宗聽後表示不管他們怎麼回事,今天必須拿出解決方案,徹底解決這件事。

禮部官員只能回去接著調查檔案,他們必須替皇帝擺平這件事,否則就全都玩完了。

不得不佩服,禮部官員工作態度雖然不行,造成失誤,但是能力還是有的,很快他們就找出了理由

他們向孝宗表示本朝目前一共出現了四次輔國將軍繼承郡王的案例,但是他們繼承都沒問題,和朱均鍠的情況完全不同。

遼府長陽王繼承爵位,是因為長陽王的父親當年確實是郡王,後來繼承親王是第二代遼王,因為犯罪被廢掉王位。後來景泰帝在位時恢復了這一支宗室的地位,因此這位長陽王當時被封為輔國將軍,憲宗皇帝認為這位長陽王在父親被廢時年紀太小確實無辜,因此才恢復他父親當年的郡王爵位。

郡王繼承的犧牲者——有後人還要絕封的岳陽王

寧府石城王、樂安王和韓府樂平王又是另一種情況,就是他們這三位輔國將軍的父親都是郡王的庶長子,因為郡王沒有嫡子,所以這三位庶長子當時都被封為鎮國將軍,他們又都死在父親前面,於是他們的兒子才被封為輔國將軍。郡王死後,按照慣例長子繼承,長子不在則由長孫繼承,因此繼承石城王樂安王樂平王的三位輔國將軍都是以孫子第一繼承人繼承祖父爵位的。

朱均鍠的父親雖然是鎮國將軍,但是他不是第一繼承人,朱季墀如果當過岳陽王,或者是第一繼承人,那麼朱均鍠完全可以繼承祖父爵位。可是繼承王位的是朱季境,這樣一來就和朱均鍠無關了,朱均鍠想要繼承的伯父的爵位,因此朱均鍠無權繼承王位。

明孝宗對禮部的回覆很滿意,這個理由光明正大,此刻明朝的藩王制度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明孝宗迫切地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決定以岳陽王為案例開始整治宗室。

郡王繼承的犧牲者——有後人還要絕封的岳陽王

上曰:均鍠以侄繼伯,與石城等王不同,其已之。今後請封類此者,只從此例。

不但否決了朱均鍠繼承岳陽王的野心,而且也從法律上堵住了其他郡王的野心,隨後正德嘉靖年間朝廷開始徹查郡王一級郡王無子死後弟弟侄子繼承爵位的情況,廢除了一大批郡王。

朱均鍠萬萬沒想到自己一心想要繼承王位,最後反而成為了朝廷整治宗室的例子,想必朱均鍠得罪了不少宗室,畢竟要不是他大家興許都能矇混過關,可是他的舉報把大家的路子都給斷送了。

朱均鍠最終默默無聞孤寂地死去了,而最傷心的人莫過於朱孟爟,他不是沒有後人,自己有兒子有孫子最後自己的爵位卻以無後被廢,這讓他真是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