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考進士3居首輔,嘉靖皇帝的“馬屁閣老”,張居正的改革“偶像”

公元1521年,正當新登基的嘉靖皇帝,因為“認誰當爹”一事,和內閣首輔楊廷和爭執不下之際,一封奏疏讓勝利的天平偏向了嘉靖皇帝。

8考進士3居首輔,嘉靖皇帝的“馬屁閣老”,張居正的改革“偶像”

這封奏疏的字數不少,但簡單概括來說,其實只有一句話:我支援皇帝陛下,皇帝陛下的做法是合法合規的。

當時的楊廷和不光是內閣首輔,他還算是前任皇帝的顧命大臣,而且在嘉靖皇帝登基之前,他已經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來“替天行道”,而嘉靖皇帝,只不過是個年輕的“新人”,並且嘉靖之所以能上皇帝,也是因為楊廷和的大力“舉薦”。

因此可以說,單從當時的紙面實力,楊廷和應該要比嘉靖強一些,這時候誰敢來放“仗馬之鳴”呢?

這個“傻大膽”叫張璁,時任觀政進士,時年48歲!

觀政進士是指剛考過進士,還沒有正式分配工作的“實習生”,那麼張璁為什麼48歲才當上“實習生”呢?

說多了都是淚。

8考進士3居首輔,嘉靖皇帝的“馬屁閣老”,張居正的改革“偶像”

張璁出生於一個普通人家,但是家裡也勉強能供他上得起學,而且張璁小時候也是一個聰明伶俐之人。

據一些資料記載,他少年時文采出眾,曾留下“清風明月只在動靜間,肯使天下蒼生苦炎熱”、“縱然不是擎天柱,願在人間抱不平”這樣胸懷遠大的詩句。後來他也曾參加過科舉,20 歲時就當上了當地的生員, 24 歲考取舉人,這個成績雖然不太耀眼,但是也勉強說得過去。

但是就當他準備跨過進士的門檻,成為一名大明正式官員時,卻接連七場不中,直到第八次才堪堪跨過了這道門檻。當時大明的進士除了一般考試之外,還有一場殿試。而他考中進士的那一年,明祖宗出去南巡沒在家,回來之後又突然暴斃,所以張璁又蹉跎了一年。

直到嘉靖皇帝登基以後,他才通過了殿試,成了一名大齡“實習生”。

8考進士3居首輔,嘉靖皇帝的“馬屁閣老”,張居正的改革“偶像”

以張璁的家庭背景,以及他的年齡,他在仕途的發展,其實從剛開始就算是結束了,正常情況下,他不會有機會施展胸中的抱負了。

但意外發生了。

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因為想樹立自己的威望,削弱嘉靖皇帝的影響,就想透過一系列手段來給嘉靖“立規矩”。但是嘉靖皇帝雖然年紀不大,卻根本不吃楊廷和這一套,反而利用楊廷和的疏忽,想趁機要亮出自己的爪牙。(詳情可參看前文《4朝元老楊廷和,曾總攬朝政37天,為何後來還是沒鬥過嘉靖皇帝》)

張璁作為一個年近知天命的老年男人,這麼多年來,已經被社會給教育的明明白白。他知道自己的機會不多了,而眼前這個政治漩渦,可能就是自己最後的機會,於是他就上了一封奏疏。

對於讀書人來說,打嘴仗是個傳統手藝,所以張璁的身份雖然不高,但是站位不低,而且一篇奏疏寫的是有理有據,所以這篇奏疏雖然並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卻是為嘉靖以及想站在他那頭的官員點亮了一盞明燈。

8考進士3居首輔,嘉靖皇帝的“馬屁閣老”,張居正的改革“偶像”

星星之火雖小,但推波助瀾之下一樣可以烈火燎原。上有嘉靖傾力支援,下有百官見風使舵,楊廷和很快就敗下了陣來。嘉靖皇帝建立起威望之後,他這個“空降”的領導,自然不會虧待第一波投靠自己的張璁,於是張璁從此以後就成了嘉靖皇帝跟前的紅人。

因為張璁的升遷之路“不太正常”,而且嘉靖又是一個掌控欲很強的皇帝,所以有人就誤認為,張璁只是一個投機取巧的“倖進”之人,更有甚者,甚至說張璁是靠逢迎嘉靖皇帝才當上的閣臣,因此說他是“馬屁閣老”。

那麼張璁真的是這樣嗎?

明朝著名的內閣首輔張居正,估計喜歡歷史又不瞭解他的人不多,但就是這麼一個明史中的大佬,曾對張璁“極推許”、“蓋其才術相似,故心儀而嘆之讚歎”。

那麼能讓張居正認為“才術相似”的張璁又憑的是什麼呢?

8考進士3居首輔,嘉靖皇帝的“馬屁閣老”,張居正的改革“偶像”

答案就倆字:改革!

明朝發展到嘉靖皇帝登基時,大明已經像個病入膏肓的病人,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那麼大明估計很難就要玩完。那麼如何讓大明好起來呢?改革,只有改革。那麼在張璁之前,為什麼沒有對大明進行改革呢?

大家熟悉歷史的都知道,改革這件事在古代來說,說白了就是從既得利益者手上,拿出一部分讓給那些沒得利的人,就是讓那些躺在功勞簿上尸位素餐的人,要麼都起來要麼把位置讓出來……這些內容無論是哪一條,都會得罪人,而且還都是得罪的有錢有權的人。

那麼面臨這種情況,你是願意和他們一樣,慢慢地“躺平”享受,還是願意當那個出頭的椽子呢?縱觀古代歷史,出名的改革家有幾個能善終的,換成是你,你明知道是個坑,你還會往裡跳嗎?

大家的想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剛過了兩天“好日子”的張璁跳了。

8考進士3居首輔,嘉靖皇帝的“馬屁閣老”,張居正的改革“偶像”

土地兼併一直是一個王朝衰敗的開始,而張璁在改革中,曾將26000餘頃土地,從勳貴手中收回,並分別還給原主;

科舉取仕是古代王朝的重要人才來源,但王朝的時間一長,難免會有一些“關係”會影響公平,於是張璁也對科舉進行了一定的改革;

每個大臣都知道,貪腐就像是蛀蟲,對於王朝的損害非常大,他們也知道“廉政”是最好的“殺蟲藥”,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沒有這麼高的“覺悟”,不過張璁卻有;

張璁願意做事,嘉靖也不是個真昏君,所以兩人一開始配合得還不錯,但是改革越往後阻力越大,張璁曾為此三次入閣當首輔,又接連被迫離開。

先上來嘉靖還能堅持一下,但到了後來,嘉靖也堅持不住了,張璁又熬出來了一身病,這場改革也就不了了之。

8考進士3居首輔,嘉靖皇帝的“馬屁閣老”,張居正的改革“偶像”

張璁去世之後,嘉靖皇帝給他定的諡號是文忠,幾十年後,視他為“偶像”的改革家張居正,死後的諡號,亦是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