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只能湊30個農民打仗,中世紀歐洲真那麼窮嗎?

撒克遜最近在家看電視劇,偶然看到了英國人拍的《孤國春秋》,被其中的某些情節深深震撼到了。

國王只能湊30個農民打仗,中世紀歐洲真那麼窮嗎?

《孤國春秋》劇照

故事發生在公元9世紀後期,維京人入侵不列顛,佔領了大片領土。男主尤特雷德原先是撒克遜貴族後代,但是父親被維京人殺死,他自己也被維京人綁架,撫養長大。長大之後的尤特雷德,開啟了奪祖業的復仇之旅……

如果你看過這部劇,一定會記住這樣的情節:威塞克斯國王阿爾弗雷德想要留住男主,於是給他安排了一門親事,把某已故郡長的女兒嫁給了他——你看這多美,財色雙收了吧。其實這就是個大坑,當了郡長是不錯,而且還有了自己的領地,但是——已故郡長欠了教會的錢,男主要幫忙還清才行。另外,這算個什麼破領地啊,男主自己說手下一共就20個農民和他們的老婆孩子……

本以為這是編劇的套路,就為了給男主製造困難。結果,窮瘋了的男主帶人假扮維京人外出搶劫,遇到了另一位國王求助。這位國王說了,只要男主幫忙搶回自己被佔領的堡壘,就願意支付多少多少錢……

這位國王表示:你們有20個人,我能湊30名戰士,咱們一準兒能贏。

後面的結果是,男主看到攻佔堡壘的是強大的維京人,果斷陣前倒戈,和維京人聯合把國王與他的“戰士們”滅掉了。在劇中,這30名戰士明顯就是農民,還有不少人是舉著糞叉子上戰場的……

看到這裡,我腦海中立馬蹦出了曾經看過的《楚漢傳奇》,當年劉邦還是個小亭長的時候,就能帶著烏央烏央一群人打群架了。不會的,太誇張了,《孤國春秋》也許是預算不足,也許是故意憋大場面呢。

但是,以我看英劇的經驗,這事兒沒這麼簡單。

於是,翻看了書架上《企鵝歐洲史2》,找一找那個時代的不列顛諸島,看看真實的情況到底怎麼樣。

國王只能湊30個農民打仗,中世紀歐洲真那麼窮嗎?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國家分佈

劇中的男主是薩克遜貴族遺孤,歷史上,盎格魯-撒克遜人大概公元3世紀的時候開始入侵不列顛,但目前的考古證據顯示,他們大概公元6世紀中期才建立永久定居點。最初,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定居點非常分散,並且一直保持了數百年之久——這就形成了日後的很多小“王國”。

公元6世紀以後,現在的英格蘭東部地區,有史料記載的王國至少有9個,還有一些根本沒有記錄下來。而這些有記載的王國,所統治的領地都非常小,充其量也就是現在英國一兩個郡的大小。而且,這些王國本身還被分割成更小的“單元”,有些可以稱之為“地區”,有些沼澤地不為人知的聚居點,也許還自稱“王國”呢。

《企鵝歐洲史2》中有一組資料:

“這些小單元的面積各不相同,但通常在100平方千米左右,相當於懷特島郡的四分之一,肯特郡的四十分之一……”

而同時期的愛爾蘭地區,也是各種分裂,在中世紀早期至少存在100個以上的國王。但是,有些國王非常寒酸,領地內的臣民少得可憐。很多小王國的全部居民,也許只有幾個家族而已,國王全靠這些人種地交租過日子。

這麼看的話,《孤國春秋》裡展現的情況,還真的比較符合史實。至少男主的領地內,只有那孤零零的幾座破房子,20個農民家庭,不算太誇張。至於說那位國王,王宮就是一座高大一些木房子,裡面的佈置就跟山大王的大廳一樣,也難怪他只能湊30個農民上戰場。

如果這麼一比較的話,威塞克斯王國的阿爾弗雷德真的很強大了。

那麼,他們為啥這麼窮呢?

國王只能湊30個農民打仗,中世紀歐洲真那麼窮嗎?

《孤國春秋》劇照

《孤國春秋》中所表現的時代,不僅是不列顛諸島,包括歐洲大陸在內,日子都不富裕。中世紀的歐洲人,直到公元11世紀,才慢慢解決了糧食危機,能吃飽飯了。

窮,首先就是沒糧食。11世紀之後,歐洲人才終於摸索出了三圃制的耕作方法(把土地分為面積大概相等的休耕地、春播地和秋(冬)播地三部分),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土地和牲畜。而在劇中的時代,歐洲人根本不懂得利用土地,在17世紀之前,“甚至在不錯的年成,收成也可能低到只有種子的四五倍,他們沒有用於收穫、打穀或晾乾的機械裝置,通常也不具備防水的倉儲條件。”(節選自《企鵝歐洲史6》)

因為土地基本沒有肥力,歐洲人又不會選種耕作,糧食產量低。那時候他們手頭的鐵製工具又很少,砍伐森林開墾荒地困難重重——大家能保證不餓死,就已經很不錯了。

這種情況下,就算擁有很大地盤的領主,也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像男主這種領地內只有20個農民家庭的,應該非常之多。

沒有糧食,就無法供養多餘的軍隊。面對敵人只能臨時徵召農民,訓練不足、兵器不夠是很常見的。

在真實的歷史中,能很輕易找到例子。美國學者拉爾斯·布朗沃斯所著的《維京傳奇》中,記載了一件事情。公元868年(和本劇算是同一時代了),維京人控制了約克城。威塞克斯王國和麥西亞王國聯合起來,組建大軍殺向了約克城。維京人領袖伊瓦爾意識到自己兵力不足,要避免正面決戰,於是決定據守不出。

雖然維京人也缺少糧食,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聯軍,更撐不下去。除了糧草不足,聯軍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他們計程車兵基本上都是農民組成的。隨著圍城時間越來越長,農民開始擔心他們的農活——馬上就要收割莊稼了。

威塞克斯王國計程車兵們,士氣低落,抱怨連連,他們有些人都開始打包回家了……最終,聯軍只好和維京人講和,回家了。

想象一下這個場景吧,指揮官攔住一個準備逃跑計程車兵,要懲罰他,士兵抱怨說:不打了,要回家收糧食了,不然今年指定餓死,領主也別想吃飽飯了。

再看看《孤國春秋》裡,那位可憐的國王帶著一群農民打仗,確實不是瞎編的。

我又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他們要是真這麼窮,維京人到底來搶啥啊?

國王只能湊30個農民打仗,中世紀歐洲真那麼窮嗎?

維京人入侵

這確實是個大問題,真要是當時的不列顛諸島都窮的叮噹響,維京人也沒有必要殺過來搶劫了。這說明,他們還是有存貨的。

還是那個可憐的國王,他告訴男主自己有錢,最後還真有,就在他的“王座”下的木板夾層裡,藏得很嚴實。結果,男主被維京人耍了,沒拿到。幸好,他們又找到了國王藏起來的另一箱財寶——就埋在王宮前面的垃圾堆裡。

當然,我們的關注點不在這裡,而是男主拿了裡面的一個銀製十字架,送給了自己領地的主教。記住,男主雖然得到了這片領地,但是欠著教會一大筆錢呢!

於是,一個十分諷刺的情節出現了:對男主恨的咬牙切齒的主教,一看到那十字架,眼睛都直了!好,看你這麼懂事兒,欠的債全免了。

不得不說,男主好手段。

講真的,當時的盎格魯-撒克遜人,還真有些金銀珠寶。但是,就像劇中所表現的,大多數都被教會弄走了。而維京人來搶劫,一方面針對的是大城市和國王,更重要的就是針對教會。

公元9世紀的時候,維京人開始從愛爾蘭大舉入侵。在此之前,他們一直搶劫歐洲大陸的法蘭克王國,根據他們的經驗,修道院非常富有。比如法國的聖丹尼斯修道院,曾經為了贖回被維京人綁架的修道院院長,支付了686磅黃金和3000磅白銀——這可不是一般的富有。

把法蘭克王國搶的差不多了,維京人才轉頭來不列顛群島,他們知道,就算盎格魯-撒克遜人不太富裕,他們的修道院中,也有很多金銀珠寶。所以最初,維京人都是直奔修道院。

從公元793年開始,維京人就開始了對修道院的大規模搶劫,而且他們幾乎每次都滿載而歸。不列顛島上的各個修道院,都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不僅如此,修道院還成了各種進口貨物的銷售場所。虔誠的教徒會捐獻自己的財富,因為修道院的神聖地位以及相對安全的環境,地方的貴族甚至把財富“儲存”在這裡。

修道院裡都是財富,也沒有什麼防備能力,只能任由維京人大肆搶劫殺戮。但是,因為人們虔誠的信仰,就算是遭遇了重大損失,修道院還是能很快緩過來。

你看在《孤國春秋》這部劇中,男主專門給主教送去了銀製的十字架,藉此免除了自己的債務。想象一下,肯定還有別人送來財寶,讓教會再度富有起來。與此同時,就算維京人殺害了很多修士修女,也不用太擔心,因為會有很多人加入進來——就像男主的妻子一樣,成了修女。

農民窮,領主也窮,教會聚攏著財富,然後維京人來搶,這就是那個時代。一個小國王湊30個農民打仗,悽慘但是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