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由一件小事來反思中國人的思考能力,各位怎麼看?

他由一件小事來反思中國人的思考能力,各位怎麼看?

有人在某論壇刷到一個帖子,他由一件小事來反思中國人的思考能力,各位怎麼看?

上高二的時候,學完過秦論老師讓寫讀後感。

對於此,我的主要觀點是,僅僅說秦朝仁義不施是其滅亡的原因是淺薄的,如果仁義不施會導致其滅亡,秦朝如何在商鞅變法後持續上百年,不僅沒有衰弱,反而統一全國的呢?

秦朝滅亡的原因在於,政策沒有隨著時代和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在統一前,高壓政策雖然存在,但是保證了命令的貫徹性,利於征戰,而征戰獲得的土地和財物,秦朝會獎勵給士兵將領,所以說雖然秦法嚴苛,但是全社會卻能獲得好處,自然大家都支援。秦朝統一全國後,已經沒有新的土地可以分封,已經沒有新的財富可以被瓜分,無論是新徵服的人民,還是原先的秦民,都無法從秦朝的統治中獲得好處,卻要飽受法律的嚴苛,等於全社會都成了秦王的奴隸,這樣的社會,怎麼能穩定。

所以我的觀點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政策沒有隨著時代和客觀條件的變化而改變。

他說:“後來我瞭解到,美國的世界歷史教材裡,對秦朝的滅亡原因,跟我的觀點一樣,就是政策沒有及時調整,沒有隨著時代和客觀條件的改變而變革。

當時老師大概宣讀了一下各位同學的觀點,基本全都是秦國殘暴,不施仁義,我們還是省重點,竟然沒有一個從更深層次來思考問題。

所以我感覺中國人對複雜問題的思考能力較弱,無法多角度思考問題,所以學數理化搞應試,所以原創能力也很弱,所以高科技總是被卡脖子。”

根據這位博主的邏輯,他從某班同學們的回答,就簡單粗暴的把問題歸結尾中國人思考能力弱,這本身就說明了這位作者的思考能力淺層次的,而沒有深層次的思考一下同學為什麼都這麼回答。又或者是故意為之?只是想否定中國人罷了。

他由一件小事來反思中國人的思考能力,各位怎麼看?

思考的前提是什麼?是掌握材料。

不掌握材料就沒辦法思考。掌握材料有限,思考就有限。

在緊張的課程安排下,你認為同學能掌握什麼秦朝相關材料?同學們在不掌握其他材料的情況下,過秦論這篇唯一的材料就產生極大的誘導性,這實際等於一種誘導性思考,秦國暴政才是唯一答案,同學們回答是正常的。如果同學們僅僅讀了一篇過秦論,竟然思考出秦朝沒有及時調整政策來,那才是不正常。

實際上,西方教育才是這種誘導性思考的祖師爺,表面上西方教育鼓勵同學獨立思考,但他給出材料全部都是有選擇性的誘導性材料,然後在這些誘導性材料下的思想鋼印下,大家不約而同深層次的思考出美國民主偉大再次偉大,某國專制要崩潰,天天都崩潰。

有的人的所謂的深層次思考,不過是從一種誘導性材料轉向了另一種誘導性材料。

他由一件小事來反思中國人的思考能力,各位怎麼看?

秦當時搞中央集權,基層治理靠郡縣,但是其他國家還是分封制,基層治理靠宗族。當秦統一六國之後,在秦地好用的郡縣制推廣到全國時就出了問題:技術手段跟不上制度。儘管修了大量官道,統一文字度量衡,甚至秦始皇本人也要巡遊天下提高各地行政效率,但還是杯水車薪。技術跟不上制度,行政效率就會降低,只能用更嚴厲的法度約束來維持。這樣法度逐漸嚴厲自然會激起民憤,再加上郡縣制觸動了六國舊貴族這些宗族的利益,舊貴族加民憤,秦滅亡也就理所應當了。

漢明顯吸收了秦的經驗,想加強中央集權搞郡縣,但是劉邦早期也是要分封的,分封一方面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一方面也降低中央政權的維護成本,然後用軍功集團去制衡分封的藩王,再用白馬之盟制衡軍功集團。這樣藩王與軍功集團內鬥,皇權逐步坐大,達到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