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歷史上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最後都善終了嗎?

秦國是戰國中後期最強大的國家,但在戰國初期之時,秦國卻是最弱小的,甚至差點被強大的魏國給滅了;但後來秦國強勢崛起,南征北戰、東攻西討,不僅開疆拓土,更關鍵的是搶奪了不少優質資源;但是在這期間,除了秦王的英明神武,能臣名將的付出也很重要,而這期間,出現了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而這裡,就來看看這四位名臣的結局如何吧。

第一位:商鞅

秦朝歷史上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最後都善終了嗎?

商鞅是秦國崛起的關鍵性人物,在秦孝公之前,秦國純屬窮兵黷武,越打越窮,越打越弱;吳起為何能在陰晉之戰中,以五萬新兵大敗秦國五十萬大軍,有數量沒質量。秦孝公繼位後,感覺秦國再不來此徹底的改變,秦國就完了;後來歷經千辛萬苦,才從魏國將商鞅“挖”了過來,對秦國進行徹底的改革。

但是要進行改革,就得給權,可以說,商鞅在秦國是當之無愧的“一人之下”;不過商鞅變法也的確給力,短短十餘年時間,秦國一躍成為強國,而且還擊敗了魏國,奪取了重要的河西之地。但在秦孝公去世後,功高震主且位高權重的商鞅就倒黴了,不是說秦惠文王沒有容人之量,是因為商鞅影響力太大了,商鞅不死,秦惠文王無法真正掌權,所以商鞅就這麼被害了,死後還被車裂……

第二位:魏冉

秦朝歷史上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最後都善終了嗎?

魏冉是誰?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惑,不認識魏冉很正常,因為他前有商鞅,後有白起,夾在中間的確難受;但並不能說魏冉不行,魏冉的能力,在整個秦國曆史上,都算得上是前五的存在。魏冉是秦宣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但魏冉能身居高位,靠的可是實力,秦昭襄王之所以能繼位,與魏冉的幫助有極大的關係。

而魏冉之後的地位也對得起他的付出,政界軍界都是“二把手”,權力僅次於秦昭襄王;雖然魏冉貪得無厭,但能力還是有的,他保舉白起為將,而後與白起聯手,擊敗“三晉”和強楚,戰績卓著,威震諸侯,“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後因范雎來秦,范雎以“三寸不爛之舌”,讓秦昭襄王開始懷疑魏冉,並最終將魏冉罷官,後魏冉在封邑憂憤而死。

第三位:白起

秦朝歷史上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最後都善終了嗎?

這要說的第三位就是大名鼎鼎、名震千古、千古名將白起了,白起是魏冉提拔起來,算是魏冉的親信;白起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說他是秦國第一戰將是毫不為過的;伊闕之戰大破魏韓24萬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敵過百萬。

白起的能力和功績是沒得說的,但白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小心眼”又貪財的應侯范雎;白起本來就是魏冉親信,范雎把魏冉弄下去了,所以白起對范雎很不滿,加上居功自傲,所以兩人很快就起矛盾了;而兩人的矛盾激化,還在長平之戰後,白起本欲趁勢一舉滅了趙國,但因范雎收了趙國賄賂,導致白起功虧一簣;後秦昭襄王發兵再攻趙國,白起耍小脾氣不去領兵,而且在前線戰敗後,白起還說風涼話,最終,秦昭襄王憤怒之下,加上范雎進讒,白起被賜死於杜郵。

第四位:王翦

秦朝歷史上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最後都善終了嗎?

王翦是戰國末期最有名的名將之一(另一個是李牧),王翦自幼愛好兵法,後侍奉秦王政(秦始皇);在秦王政做好一統天下的準備後,王翦作為秦王政最信任的武將,自然義不容辭的領兵出征了;王翦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

而且王翦在滅楚國時,也耍過小脾氣;他要兵六十萬,秦王政不敢給,他就辭官回家了。後因李信兵敗,秦王政又不得不把王翦請出來,而且還應了王翦的要求,給了六十萬,這是何等的信任和魄力?但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顯然沒有,大軍還沒出出關,王翦就找秦王政要了五次封賞;下面的人都很擔心,但王翦自有解釋,因為這恰恰是王翦的聰明之處,以要封賞的方式,打消秦王政的顧慮。

秦朝歷史上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最後都善終了嗎?

所以啊,在秦國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中,唯有王翦一人得以善終;而商鞅,則是沒辦法,權勢和威望都太大,除非秦孝公比他活得久,不然換任何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君主上位,商鞅都沒有好結果;而魏冉,除了范雎的進讒外,與自身的缺陷也有很大關係;最後就是白起,怎麼說呢,白起之死,的確可惜可嘆,但又一點都不意外。